〈吶喊〉讀書報告

〈吶喊〉是魯迅在辛亥革命多五四時間所寫的小說,裏面有小說14篇,例如狂人日記,孔乙己和阿Q正傳,他們都是魯迅的代表作,深刻地表達魯迅在當時社會的心情。除此以外,魯迅的吶喊,還揭示了當時人們一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面對着中國保守思想,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魯迅也對他們作出一些否定。

首先,魯迅在自序裏,提到他從學洋務,行依舊人,抱着一顆救國的心。到寫小說,推廣文藝,使問題能夠成為改變國民腐敗精神的武器之一。魯迅也明了,如果想救國,就必先從源頭入手,完完全全地改變國民的思想。而我也同意他的看法,即使醫學令國民的體格如何壯健和健康,也只能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反之,如果要令國民改變他們的精神,知道他們要作出改變要救國。不過那時修讀文學的留學生屈指可數。魯迅也努力尋找同志,希望通過文學,使人民覺醒,重回正軌。同時也反映出魯迅的愛國精神,即使單獨一人也努力,爭取可以救國的機會。

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阿Q正傳,他清楚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實況,人們的各種無知和愚蠢。其中主角阿Q來歷不明、姓氏、歲數也不知道,有可能他只是想把阿Q當作辛亥革命的其中一人。他經常被人打,苛刻對待,但他的自尊心就好像打不敗。明明每次佔下風,但精神勝利法讓他認為自己贏了。我認為魯迅利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反映辛亥革命的人們在精神上的自我麻醉。由於當時社會非常黑暗,人們無視,用精神上的麻醉去安慰自己。同時,也忽略對人和政府的不滿。阿Q用自寬自解,自欺欺人,使他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低微地位並沉迷在那種不能接受的生活裏,自我麻醉。同時,當時中國的人民也是抱着這種心態句,使他們不能正視問題,政府也變得越來越腐敗。這也是令魯迅吶喊的地方,面對着一些不理世事的國民,這樣跟等死沒有兩樣。所以他就一心想通過文藝,希望能拯救國家。

最後,魯迅通過〈吶喊〉一書,也反映了中國從舊民主,封建主義,而轉變成新民主主義。不能再那麼保守,守舊。故步自封只會令國家衰退,但可惜地那時的中國人民並不明白這個道理。魯迅也利用阿Q諷刺當時的人,人們是如何愚蠢和麻木,社會也是如何不公平,所以魯迅吶喊,期望能推動文學和〈吶喊〉一書,把沉睡多時的人們喚醒,令被壓迫的國民一起反抗,表達對這個腐敗的社會的不瞞。

在〈〈吶喊〉讀書報告〉中有 1 則留言

  1. 《吶喊》是一本很好的書。作者魯迅先生在中國文學方面的造詣很高。其次,這本書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的思想,我們可以在書中看到辛亥革命時的中國人。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