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實在很多很多人告訴我,失業了或者開工不足,轉行做外賣派送員。他們或駕車,或步行,跑跑走走,收入竟不比過往遜色。曾幾何時,只是散件的工作,如今變得甚有規模,成為了不少朋友解燃眉之急的救命符。我一人生中喚得外賣最多的兩個年代,一個是疫情下的今時今日,另一個要數到世紀初在書店工作的日子。
我不是那種喜歡四處跑動的人,如果沒有朋友來找我吃飯,我情願拿出滿是污漬的外賣紙,撥通電話,點一客炒飯、焗豬扒飯或味菜豬肚飯,外加一杯凍檸茶,食肆當然比書店熱鬧得多,每次喚外賣至少要重複兩至三次,還要小心翼翼不要說錯門牌號碼。那時候送外賣的,通常是些上年紀的叔叔伯伯。我和店員每次都慣例多預備兩三元作為打賞,他們收到後都會露出愉悅的笑容。現在點外賣當然變得十分簡單,簡簡單單對著手機熒幕就可以,但我從不用外賣軟件,因此「對外工作」都交給朋友或同事負責。有好幾次外勤到其他地方,適逢午餐的時段,人人各自喚外賣的時候,我總是望向朋友。從朋友的神色,不無發現把我當作史前人的匪夷所思。
我喜歡王良和的文章〈歌者〉,他從街頭的歌者身上看到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會歌唱,分別是歌者用歌聲,王良和用詩歌。我當然也用詩歌散文小說歌唱,但同時更是一名外賣員。不過我送遞的不是香噴噴的食物,而是各式各樣的寫作課程。記得還在書店工作的時候,一位老師向書店店東詢問有否寫作班導師推薦,店東立即介紹當時已經出版了數本書,但從沒有教過寫作班的我。就是如此,我在當時叫喚得外賣最多的地方,展開了另類「外賣員」的生涯。當年教授的第一批學生如今已經成為了中文科老師,不止一次邀請我到他們任教的學校教授工作坊。
每次外勤工作,我總喜歡點各式炒飯,揚州炒飯、鹹魚雞粒炒飯、福建炒飯,朋友多多少少會認為我是飯桶,或貪炒飯的鑊香。炒飯於我來說,是可有可無的。我之所以點炒飯,大抵是這種飯食不用「骨肉分離」,也不用苦惱湯汁的處理。每次看見朋友的外賣不是雲吞麵,就是排骨炒河之類有殘餘的菜式,腦際總不期然浮起他們打翻湯汁手忙腳亂的情景。這幾年除了自己到不同地區學校教授工作坊外,也開始帶作家朋友、新秀穿梭各學校,介紹給不同的老師,有時候更要為他們預備教材。有一天準備教材時,發現自己已不知不覺由一名外賣員,變成了一名廚師。當然在設計教材時,我會告訴導師隱題詩、續寫微型小說容易讓學生有滿足感(中四、中五同學還記得〈霧星期〉的續寫嗎?)。這些妙法,跟炒飯的便利,都是多年經驗所得,願它們也在寫作旅途上幫到你。
看完這篇文章後,作者出席在其他學校工作坊中,送那些教材去教導,他比喻自己就如外賣員一樣,送到目的地。還講述了有一天他準備教材時,就猶如廚師一樣,預備好教材。這種想法真是很有趣呢。
外賣員其實也是眾多行業之中對我們生活很重要的一項行業,外賣員能在雨天裏給我們送外賣,能在我們時間忙碌時給我們送外賣,他們的工作一點也不容易,還十分辛苦呢!
當今時代,尤其現在有疫情的情況下,外賣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救命符,送外賣的有分上手簡單,不用專業的穩定工作,吃外買的可以不用出門,十分方便。可作者這位外賣員送的,卻是知識,讓身為學生的我們飽讀詩書,雖然送的不是同樣的東西,可我們也應該像作者多預備幾元給外賣員一樣,好好的感謝他
看完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在疫情期間有很多人都失業了,他們都轉行成為了外賣員,但是收入竟然不比以前少,這說明了疫情對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這一篇文章是關於作者對外賣行業的感受,他非常特別的是這句話:店東立即介紹當時已經出版了數本書,但從沒有教過寫作班的我。就是如此,我在當時叫喚得外賣最多的地方,展開了另類「外賣員」的生涯。外賣給別人的不是食物而是寫作,真是非常有趣。
外賣員的收入雖不少,但仍然要面對不同的顧客的要求,例如送餐要在規定時間內,現今的香港人越來越挑剔,接受程度也越來越低,外賣員少不免會收到投訴,是他們的辛勤勞動為他們帶來的收入。
每个人对于某一个物体都会有不用的经历,因此,不同人会对同一个物品都有不同的感受,一般人只觉得外卖只是用來吃的东西,但作者认为,外卖见证了我们的繁荣。
外賣員需要面對不同顧客的要求,在工作的過程難免會收到投訴,但是市民的這些投訴所帶來的後果就是使外賣員的收入有所減少,辛苦地為市民服務,卻換來了責備
雖然有些外賣看上去是很美味的,但往往不知道任何製作過程。還是有些不知所措的擔心,不過紫菜腐味道並不在乎他背後的製作方式才是真正的王道。
外賣員,一個以前人們經常嗤之以鼻的職業,但因為疫情緣故所以有大量人口失業,無奈投身這個行業。外賣員收入或者可觀。但一分一毫亦是辛苦錢,除了要日曬雨淋,還要提取重物。所以每人多一點體諒,便可以讓他們感受好很多。
我們現今時常帶外賣回家食,雖然係舒服寧靜,但我們減少了感受在餐廳食飯的熱鬧感覺。
現在我也經常吃外賣
雖然大多數的外賣員都只是因疫情緣故,失業或開工次數不足才轉行做外賣員幫補生計,但實際上他們卻成為了現在社會上大眾最需要的人。
看完這篇文章後,作者寫出許多人因失業轉為由做外賣員作開頭,帶出了外賣與教育對他的關係和影響,的確現時有很多外賣員正在為我們一群客人服務,希望他們可以得到應有的回報吧!
外賣是一個能方便我們生活的東西,只需要手機上點一點便可送到家。可是,這樣的結果卻是失去了原本在餐廳吃飯的氛圍。
外卖员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他们不仅要东跑西走,还要应付客人的不同要求,甚至要在刮台风的时候下街去送外卖。
疫情底下我們很多人都會叫外賣,希望疫情能盡快離開,讓人們過回正常的生活,令社會重回軌道。
疫情下,很多人都會叫外賣,很多外賣員都因疫情,而失業、開工不足,轉行做外賣員幫補生計,他們是現在社會上大眾最需要的人。
由於疫情的影響,外賣已逐漸成為了大家的日常。打開手機,就能輕鬆叫到外賣,解決了一餐。但在這背後,為我們默默付出的,是眾多外賣員們,他們為我們帶來了方便。我認為他們的努力,值得我們尊重。
當今時代,尤其現在有疫情的情況下,外賣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救命符,送外賣的有分上手簡單,不用專業的穩定工作,吃外買的可以不用出門,十分方便。可作者這位外賣員送的,卻是知識,讓身為學生的我們飽讀詩書,雖然送的不是同樣的東西,可我們也應該像作者多預備幾元給外賣員一樣,好好的感謝他
感謝辛勞的外賣員。
感恩有外賣員的服務讓我們帶來便利,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對他們寬容,不要用異樣目光對著他們
外賣員需要面對不同顧客的要求,一分一毫是辛苦錢,外賣員正在為我們一群客人服務,希望他們可以得到應有的回報吧.
這篇文章寫道作者記述他對於外賣的經歷,現代有不少人認為外賣員是一個適合窮人的職業,但其實職業不分上下等,即使是外賣員也會對社會有貢獻。
每个人对于某一个物体都会有不用的经历,因此,不同人会对同一个物品都有不同的感受,一般人只觉得外卖只是用來吃的东西,但作者能从中看出外卖员的辛苦
當今時代,尤其現在有疫情的情況下,外賣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救命符,送外賣的有分上手簡單,不用專業的穩定工作,吃外買的可以不用出門,十分方便。可作者這位外賣員送的
看完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在疫情期間有很多人都失業了,他們都轉行成為了外賣員,職業不分上下等,即使是外賣員也會對社會有貢獻。
在疫情之下,我們會叫外賣的機會增加。我們總是認為外賣到達我們手上是理所當然的,卻忽略了外賣員的辛苦。
每次在街上看見拿着大包小包的外賣員時,都為他們感到辛苦。尤其在下着滂沱大雨的時候更顯忙亂,感恩這些日子(疫情)有他們辛勤的付出。
在文中,作者還將外賣比作寫作課程,十分有趣!而且轉念一想,也未嘗不可,只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寫作課程。
疫情下人們依賴外賣員,甚至有人會責罵外賣員,我看見在街上的外賣員,也替他們感到辛苦,但我們也應尊重他們。
疫情下人們倚賴外賣員,但是他們的態度對外賣員很不禮貌,對待他們的態度不給予基本的尊重。
近幾年的疫情嚴重,很多人都選擇外賣的用餐方式,外賣員似乎在這種情況變得更加重要,可是現實還是會有一些人沒有理由地去責怪一些外賣員,似乎外賣員的職分還包括了被他們責罵一樣。可是在艱難的時間真的不能互相體諒嗎?
我能感覺到疫情開始以來,外賣員變成了熱門的兼職工作之一,只因大家都不想出門。但外賣員的薪水也並非很好賺,有時外賣員因交通狀況或餐廳人多而延長送外賣的時間,他們急速把餐點送到客人家,卻還要換來客人的怨言。他們不應該被這樣對待。一些人會以自身利益為重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只顧著抱怨,卻從沒有檢討自己,或是再思考自己說的話是否讓人受傷。
疫情期間,港人買外賣的情況愈發普遍,所以外賣員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我覺得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辛苦送外賣給我們的外賣員
外賣員,一個以前人們經常嗤之以鼻的職業,但因為疫情緣故所以有大量人口失業,無奈投身這個行業。外賣員收入或者可觀。但一分一毫亦是辛苦錢,除了要日曬雨淋,還要提取重物,真的很辛苦。
不少人為了方便,不用親自下廚,而吃外賣,尤其是疫情期間,因防疫要求,我們不能堂食。以前我們常常認為外賣員是一份較差的職業,看來現在是我們想錯了呢!
外賣員需要面對不同顧客的要求, 疫情底下我們很多人都會叫外賣,他們是現在社會上大眾最需要的人,他們的努力值得我們尊重。
外賣員在疫情下變得更加辛苦,有鋪天蓋地的訂單要運送和處理,賺取的收入卻不高,在不好的天氣底下仍要堅持努力工作。真是辛苦弓弓
在疫情下,更多人為了確保自身健康而選擇叫外賣,結果導致外賣員的數量和工作都有增加,但因為他們的工作上升幅度高於人數,所以他們所以比以前付出更多辛勞,但薪水卻沒有絲毫上升,他們仍努力地完成着他們應盡的責任,這份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尊敬。
記得小時候,父母都堅持不讓我叫上一頓外賣,留在家中享用他們炮製的晚餐。然而當時我年齡尚小,未能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稍稍長大,開始有了些”自主權”,便頓頓都叫上外賣,真可謂”無外賣不歡”。但久而久之,我便對這些油膩的餐點產生了厭倦,可笑地,反而想念起了小時候父母包辦早午晚餐,那圍聚一堂歡樂的情景,而我又是從何時起忽略了他們?
疫情嚴重,港人買外賣的情況愈發普遍,外賣員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外賣員似乎在這種情況變得更加重要,薪水卻沒有上升,卻仍努力完成着他們的責任,非常值得我們尊敬。
外賣員,在現時疫情底下急劇增長。香港人對外賣員的需求量越來越高,薪水沒有提高,但他們依然盡他們的責任,這種精神令我們值得學習。
疫情之下,不少人被逼轉行,從事外賣員等低收入的工作。他們并不是「少壯不努力」,而是受現今的情形所限,無法發揮他們的所長。因此,我們應對他們抱持敬意。
當今年代,外賣格外普及,除了平時的碟頭飯和小菜的外賣外,還有奶茶外賣,火鍋外賣和雪糕外賣。只因現在匆忙的生活節奏,人們只為坐在辦公室或家裡工作而選擇外賣。但真的連下樓吃個飯的時間都沒有嗎?還有些人是為了貪圖方便。但我覺得外賣都是一些失去靈魂的食物,怎麼說呢?雖然外賣的味道和餐廳裡的味道沒有什麼區別,但下館子吃飯的靈魂是人情味,感覺人情味才可以真真正正地感受食物。這是手上的那份冰冰冷冷的外賣上沒有的。
我現在都常常去叫外賣,只因疫情沒法堂食(我沒有打三針疫苗),這反而令我也胖了不小呢!還有文中提及準備多幾元我自己也有做過喔!
在疫情期間有很多人都失業,大多數人選擇成為外賣員,但是外賣員不免會收到投訴,令他們的收入帶來影響,但他們依然盡他們的責任,非常值得我們尊敬。
每個行業都有着辛酸的一面外賣員工作也不例外,為了及時把外賣送到顧客手上,兜兜轉轉,十分辛苦,更何況是在酷暑之下,大汗淋漓。能享受到熱騰騰的美食,也離不開外賣員的辛勞。
雖然現在點外賣很方便,點幾下手機就可,但是我還是很少點外賣,因為處理外賣,尤其是外賣裏的湯汁,非常麻煩。
現在很多人都會為了方便而下單外賣,無論是食物還是生活百貨只要下單通通都能送到指定地點,非常方便,雖然外賣員在現今社會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職業,但他們難免也會收到差評,也會有人對他們惡語相向,但他們依舊很盡責,很值得人們尊敬!
把教材運到不同的地方,就如外賣員一樣,在城市中穿疏,送上餐點。某程度上毫不起眼,但偏偏是最重要,又最辛苦。
外賣已是都市人必須的東西了。相信大家都吃過外賣吧。外賣員辛辛苦苦把外賣送到我們手上,甚至有些住唐樓的客戶,外賣員要走幾層樓梯,行到汗流浹背。我們應要以禮相待,好好感謝外賣員為我們的付出。
在現今的社會,點外賣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因此外賣人員是十分正常。雖然外賣員可能是比較低下層的工作,但是他們也盡量配合我們,因此我們要默默地感謝他們。
疫情之下,外賣早已早已悄無聲息的發展著,從一開始的散工到現在有規模與專屬公司的行業,甚至賺得也不少,但許多人們輕視外賣這一行,認為是低賤的,不學習的人才會去做的行業,但其實若沒有他們,若沒有這個行業,在這可怕的疫情潮流下,我們需要冒著感染的風險出門買菜或是買外食。是這群人為我們冒著巨大風險,不辭堅辛為我們送來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所以還請友善地對待他們吧!
即使現在點外賣很方便,隨便用手機點幾下就可以,但我還是很少會點外賣,因為通常很久才送到我家,而且也不太健康
無論是外賣員還是廚師,都是使人尊敬的可愛人物。如果是我的話,我更想要成為廚師,發揮自己的創意,看著自己獨創的美食被他人稱讚,應該會很有成就感。
外賣員的收入不高,但卻比任何行業都要辛苦,在下着大雨時,他們淋着雨為不想外出淋雨的我們送餐,在飯點的時候,他們在餓着肚子把一單又一單的外賣送到寫字樓,甚至在遇到挑剔的客人時,外賣員便會收到投訴,為的只是那一份能撐起整個家庭的微薄的收入。
外賣的確十分方便,但我們頻繁叫外賣的同時,也增加了送外賣的人的負擔,我們也要體會他們的辛苦,明白到做這件事的辛苦。
隨着疫情的發展,我們也時時買外賣,因外賣很方便,我也時時刻刻買外賣,但常家飯也需要珍惜,因我們不是時時刻刻能吃常家飯。
雖然現時叫外賣十分方便,但也同時增加了外賣員的負擔,因為他們要在熱烈的陽光下暴曬去奔跑,只為了在顧客規定的時間內送到,但仍然有人因外賣員在路上遇到突發情況而遲到作為給差評的藉口,我們應該多多體諒他們的辛苦和感謝他們的付出。
一個疫情,影響到我們所有人各種不同的習慣……很多人都慢慢接受預先叫外賣的情況。只不過,外賣為大家帶給方便以外,有多少人的辛勤和對環境的污染而造成呢?
送外卖的小哥,以前被人们看不起的工作,可现在因为疫情失业的人多了,只好投身这个行业。虽然外卖小哥的收入还不错,但每一分都是辛苦赚来的,要不是要一直吹风吹雨外送,还要提着重重的餐食。所以,多体谅一下他们,让他们感到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