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作者提供,當日作者在日本京都進修時,有時會在鴨川河畔開一個人的試食會)
(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哲學博士。文學雜誌《字花》編輯及大專講師,教授創意寫作、文學及文化科目。近年動向包括擔任青年文學獎散文初級組評判(2021)。散文、小說、評論見於《明報》、《經濟日報》、文化評論雜誌《Sample樣本》及多種結集。著有個人散文集《流雲抄》(香港:後話文字工作室,2021年))
我想起這樣遙遠的外賣。
2018年,那時世界和平,我前赴京都進修及蒐集博士論文的研究材料。脫離遊客身份,以住民身份居住下來,自然面對不少文化落差,其中一項,是京都人甚少在路上進食,亦即是我們香港人十分習慣,甚至嚮往的「掃街」。撇除祗園、四條及新京極一帶的外國人旅遊區,其他京都府區域基本上罕見「掃街」。邊咬麵包邊走路,恐怕只會出現在動漫情節,現實生活中大多會惹來奇異的目光,認為你不得體,不禮貌,認定你是外人。
或許是獨在異鄉的小小落寞,加上「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對方」的小小無賴放肆,那時我到超巿購物,往往會一併多買點零食糕點雪條之類,在回家的路上,又往往刻意拆開一枝雪條,或者其他,讓包裝紙內面的銀色往外瓣開,好像特意叫暗夜行路的下班族看見。有時中午閒來無事,有點情緒,便會買一大包豐富的便當,走到鴨川河畔旁若無人開自己的試食會。心想:「這樣和緩舒爽的好風光,竟無人一起在這裡吃飯,實在太可惜,你說是不是呢?」沒有人應答,那就是我當時的小自由。
正當我懷想着不過數年前的氣淑風和,當中情節帶點落寞、帶點感觸而最終獲得意料之外的圓滿,就在此時,我勾起關於「外賣」回憶的同時,我本人,肉身,其實正身處觀塘某座老舊工業大廈的停車場。本來我要前往某單位工作,但早到了,辦公室沒人應門,手上外賣的可口程度已隨邊際遞減定律流失太多,而且工作與錄音廣播有關,也不方便待到開始工作前才匆忙吃用。於是,我就在停車場內一條違和感強烈許是拆遷小學丟棄出來的老木櫈上開始進食。停車場旁邊的側門通往某個連鎖酒樓集團的工場和寫字樓,我正面朝向的電梯分成「人?」及「貨?」,停車場窄長而深處缺乏日照,只有更亭微薄的泛藍光管,閉路電視九宮格總匯的灰,以及神檯上照耀關帝的一臉紅燈。
飯盒已失去溫熱,但算不上涼。我一邊吃一邊和上落進出的人打個照臉。看更在我面前踱步打探,躡手躡腳有點不好意思,明知道有個人在吃飯而問他「你在做甚麼」肯定不是聰明的說法,但他也不無戒備。有的人視若無睹,或更準確的說法是若無其事。謝謝。有的人錯愕。是因為我在不恰當的場所做不恰當的事?還是因為我在不適當的場所做恰當的事情?香港法例沒有限制巿民在停車場進食,如果因我驚咤,為甚麼不因午巿堂食如常而驚咤?我不明白。
究竟是誰──或者不應該以擬人和人格化的「誰」來稱呼──是甚麼,使我們的生活改變?
事實上外賣毫不難吃,如果以性價比來說,甚至很高、很好吃,俗諺「賤物鬥窮人」,大概便是這種意思。
雖然吐糟,但我並沒有過得很苦。我在停車場吃外賣的同時,我從前讀博士學位時認識的烏克蘭友人正身在烏國首都附近,他說,I am ok for now.
我僅希望他肉身完整安好,而完全不敢想像他的食用,以及在日後,在避難處,在一口離鄉背向的井,他一切所食,是否仍有內外之分。
一份外賣可以代表生活也可只代表一餐溫飽,而文章中所說的外賣更多是自由, 作者因為外賣而引起了一些回憶,他回憶以前 那個世界和平的時候,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感觸而我亦只希望世界和平。
我十分欣賞這位作者的其中兩個能力,第一個是,引入的能力,作者能夠從「掃街」,去引入更加深層次的主題,第二個是,能夠從外賣再作出延伸的能力,作者從主題內的外賣,再去作出一定的延伸。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感到很奇怪,因為作者這次是描寫他自己在停車場裏面吃一個外賣。作者還寫了吃外賣時也想起讀博士學位時認識的烏克蘭友人身在烏克蘭首都,也希望友人可以安好生活。
看完這篇文章後,作者講述了他自己在那個北京讀書時吃外賣很辛苦,除了這個之外他還寫到他的烏克蘭友人連溫飽也可能不能擁有,所以我認為外賣雖難吃但總好過沒有,希望友人一切安好
現在,作者懷念的「掃街」已經「絕跡」了一段長時間。疫情洶湧蔓延,我們習以為常的「掃街」變成外賣,漸漸地成為了日常。但相較於世界的另一個角落—烏克蘭,即使是再難吃的食物,也變得珍貴⋯⋯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在停車場吃外賣時想起烏克蘭友人,並希望他能平安無事。事
看完這篇文章後,作者講述自己在北京蒐集資料的生活,並一邊走路一邊吃面包,會被人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
看完這篇文章後,作者講述了他在北京吃外賣的生活,同時作者也十分掛念在烏克蘭的朋友,希望友人平安。
其實掃街這個現象在這個疫情中已經是非常罕見,而且一路咬着麵包一邊走亦只是會出現在動漫的情節,而且亦會令別人感到不禮貌。
希望友人可以安好生活。
看過這篇文章後,我彷彿想起從前香港的常態,曾經是周圍可見的掃街、在街吃食物已不復見,是在街吃食物甚至會被人鄙視,因為在疫情向下途人會認為你不衛生。而作者更藉此帶出看似寒酸的外賣實際上是不錯的,從而帶出食物的可貴,十分欣賞作者這篇文章!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認為作者的忍耐能力很高,即使飯盒已失去溫熱,卻只有一點吐糟,而且他認為事實上外賣毫不難吃,如果以性價比來說,甚至很高、很好吃,由此可見作者十分樂觀。
雖然有時時間趕急才進食外賣,而且進食
外賣的地方十分簡陋,就像作者坐在停車埸的老木櫈上進食,但外賣也能帶給我們溫飽,希望作者那烏克蘭的朋友能平安,亦能填飽肚子。
一分外賣的含意很大,對於作者來說他看著外賣卻想起身在烏克蘭的友人,想起他不能得到溫飽,自己卻得到溫飽的一餐,在外賣中引起各種回憶。
我在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作者赴京讀書時候的十分辛苦,要在街邊吃外賣。
作者說飯盒已失去溫熱,但算不上涼, 由此可見作者要求不大。
希望作者的友人在烏克蘭一切安好,同時回憶起過往讀書時捱苦,吃冷掉外賣的痛苦記憶,十分寫實真摯。
外賣很好食,’事實上外賣毫不難吃,如果以性價比來說,甚至很高、很好吃,俗諺「賤物鬥窮人」,大概便是這種意思。’你說得很有道理.
其實掃街的行為真的沒有那麼奇怪,只是我們的生活節奏不同而已。外賣真的不難吃,性價比還很高,而且很方便,我經常點外賣。
外賣儘管既不新鮮,賣相也不好看,但其實是不少人的工作回憶。我認為那樣邊走邊吃的行為並不是不得體,不禮貌,而是努力的象徵。希望作者不會對外賣產生反感,反而珍惜自己可以吃到外賣。
我很同意作者說外賣其實毫不難吃,性價比也確實很高,不用給很貴的價錢,就能有一份午餐或晚餐讓我們填飽肚子,在沒有空閒的時候可以點外賣吃。
外賣員需要面對不同顧客的要求,在工作的過程難免會收到投訴,但是市民的這些投訴所帶來的後果就是使外賣員的收入有所減少,辛苦地為市民服務,卻換來了責備
作者以自己的所吃的外賣引出想起自己身在烏克蘭的友人,戰爭不斷,也很擔心自己朋友的生命安全。我也希望作者所提及的朋友能夠安然無恙,也希望能夠世界和平,不再有戰爭。
一分外賣的含意很大,對於作者來說他看著外賣卻想起身在烏克蘭的友人, 希望他能平安無事, 亦能填飽肚子, 也希望能夠世界和平
一份外賣對於任何人的意義都不同,對於某些普通人來說可能只是一份提供能量的食物,但對於作者來說這份外賣是回憶,思念,令他想起身處烏克蘭的友人,戰火連天,不禁為他擔心。我也祝願世界和平,各人得以溫飽,亦能平安無恙。
身在異鄉,很多文化都不同,習慣不同,可能在香港在停車場吃飯只是一件很平凡、很普遍的事,但在異鄉,在日本,這是不允許的、不禮貌的。
雖然在街上進食大概是不禮貌的,而且外賣也很難保留當初的美味,但是能獨自一人享受吃飯的時光也是很幸福的事。
食外賣,在疫情開始之後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態。有些人聽到別人食外賣時,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下意識地認為別人食頹飯,其實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