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薯的第一次 創作的喜悅

呵呵,近來看見不少學弟學妹們依著同一道題目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而我出現在這裡的目的主要是亂入 :P,所以小薯的第一次又再出現於大家的眼前。

這次寫的不是單一次的經歷,只是延續一下行不留名會出現的原因。其實我一直相信,每一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著不同的人格。因為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身份之下又需要用不同的性格,或是談吐舉止去面對社會上不同的人。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說粗言穢語是不太恰當,面對著老師以及家人的時候,當然不會說出口。然而,你的心裡…我想你明白的。:P

還記得陳老師是我的班主任,亦是我的中文科老師。有一次上中文課的時候,他打開了教育城的網址,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創作比賽。我不知道現在教育城還有沒有這一個比賽,但對當時的我,卻覺新鮮。小薯中一至中五都在天水圍另一所學校讀書﹝還是唸書?總之不是面書~﹞,那一所學校比較著重學習,當然也有其他的體藝,但小薯天資不高,體力欠佳,創作比較適合我,但那時的我卻不喜歡作文,所以只有乖乖讀書這一條路可走。那邊的校園生活下一次再談,但給小薯的感覺,就只有讀書。

假如你問我甚麼是讀書,那時的那個我想必能夠回答得到;可是,你問我甚麼是創作,也許我的腦海只有空白一片。那時我我,創作只為了考試,因為考試有作文,就這麼簡單。但,不管是甚麼題目,對我而言也是一件苦差。大家可能都會試過,每寫完一段文字,就會急著數一數還差多少字。那時的作文全為了字數,滿足了六百字的要求後,文章就會草草完成,收工大吉。

那時的我,也許是風氣的影響,或許是學校的政策,沒有太多的機會發揮一下創作的空間。當然,不是說這一種模式不好,只是對沒有多大興趣讀書的人〈就是我〉,好像沒有甚麼好處。不過也要重申一點,不同模式終究有其好處。

會考過後,正如上一篇文章提到,小薯在聯招中心找到了這一間學校。老實說,認識不太多,只有聽聞聽聞…要適應一間新學校,一群新同學,一群新老師,而且還要面對高考,實非易事。不過適應的同時,其實也得到了一個尋找方向的機會。人類沒有進步的原因,大多是把自己局限於一個既定的框架以內;唯有突破框架,將思維破舊立新,才會有所進步。

而這一間對小薯而言是一間新學校,自然就會有一個不同的學習模式,這個轉變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少,但肯定的是,小薯做到了一些以前不會做的事。當然考試的作文仍舊是為了寫而寫,但不同的是,小薯寫多了其他的東西。正如上文提到的比賽,吸引了小薯不斷寫東西,文筆雖然依舊不好,但起碼有了一個最基本的改變。進步,一切都只是源於改變。

為了這個比賽,有機會便四出拍照,拿著我那台數碼相機,穿過大街小巷,將香港畫進一張張彩色的畫中。沒有高超的技術,相片有一點點爛,但最少,開始研究是一件好事〈當然沉迷後是另一回事〉。最後的結果其實不太重要,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心態上的改變。特別是,為了一台新的單反相機,工作時數超額完成,時薪三十元的我〈好像有點少〉,賺到了差不多一萬塊,然後就買了相機。

寫著寫著,這篇文章我又感到了有點為寫而寫,不過這個為寫而寫不是為考試而寫,是為了創作的喜悅而寫:P 下次的小薯,又應該寫些甚麼的第一次呢?

在〈小薯的第一次 創作的喜悅〉中有 10 則留言

  1. 其實為寫而寫始終都是寫,我覺得不用太介懷自己是為甚麼而寫,反正在寫作過程中你一定學到了什麼,嘗試領悟自己寫了甚麼會比較有意思。

  2. 『假如你問我甚麼是讀書,那時的那個我想必能夠回答得到;可是,你問我甚麼是創作,也許我的腦海只有空白一片。』 可多加描寫,說出你回答讀書是什麼。這可令文章中你覺得什麼是讀書和什麼是創作有一個分別。如沒有說明的話,就會令語句不得完整,讀者不能更加了解。

  3. 當初在小學的時候,對於作文,只是為了作了一篇作文,但到中學,作文就真的是為了成績,並非作了一篇文便算,是為了做好一篇作文。為了成績,不能再亂寫作文,要加上自己的深思熟慮才會把作文遞交。

  4. “每一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著不同的人格。”這話說得太好了。有人認為對着不同人、不同事表現出不同性格的人是虛偽,但我認為這是靈活變通。說來也夠諷刺,因為當他們肆無忌憚地指責別人的同時,忽略了他們自己也在做一樣的事。

  5. 讀書不是求分數,而是追求知識,有一些人會這樣說。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讀書不是不追求分數。這是我對讀書的看法。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