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書展

炎炎日光狠狠地打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上,混凝土建成的建築散發出令輪候者苦不堪言的熱能。我輪候了好幾小時才得以進入書展會場,一開始的熱忱已被燒得清光殆盡。

甫踏進熱銷書展區,一眼望去,盡是一朵又一朵五顏六色的帳篷,使人眼花撩亂。想到埋在帳篷下的一本本書,我三步併作兩步的向其中一個大帳篷走去。好不容易才擠進有排山倒海之勢的人群中,入目的卻只是清一色的、令人興味盎然的「考試秘笈」。一欄欄陳列在眼前的書籍上無不寫着如「三十天學好英語」、「奪星必讀」之類的字眼。轉頭看去,數名學生和帶着孩子的婦人正機械化地把書本扔進手推車內,其動作之快,彷彿慢了一點就會吃大虧似的。那個婦人身旁的小孩皺着眉,膽怯地說:「媽媽,我想看繪本……」婦人雙目微瞪,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臂,說:「別看那些無用的繪本!這些補充練習對你才有益,這個暑假一定要多做幾本才行。」看着被書堆滿的手推車,只能慨嘆一聲,這無疑是孩子的噩夢啊!孩子們也許是喜愛閱讀的,但他們所喜愛的讀物卻被成人狠狠地打上「無用」的標籤,更被貶得一文不值。這樣,我們又如何鼓勵孩子們閱讀呢?

看着快要把書籍淹沒的人群,我嘆了口氣。原先到書展是想投進書堆的懷抱,暢讀一番的。然而,這裡不但不安靜,反而吵得讓人心緒紊亂……

「兒童圖書,一百元十本!清貨價!」、「買二送一!買二送一!」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在廣闊的會場內迴響,逼得人無處可逃。會場的每一個角落都被貼滿了宣傳海報,海報層層相疊、雜亂不堪,唯有那低廉的價錢才能吸引注意吧。人龍圍繞着整個會場,令人透不過氣來。兒童書刊展區的對面是雜誌展區,然而,首先入目的並不是雜誌——

背包、暖水壺、化妝品、手袋等被貼上「贈品」的標籤掛在當眼處。輪候的人龍均談論着哪家的贈品較吸引等話題。人們興高采烈地抱走滿懷的贈品,卻把雜誌隨意放置,有的甚至嫌雜誌太重,隨手就扔在攤檔上,不屑一顧。此情此景,著實使人痛心。對這些所謂的讀者來說,書的意義何在?他們購買的是書還是贈品?說到底,他們喜愛閱讀嗎?

與其說這是書展,還不如說是大型特賣場吧!我心灰意冷地往三樓走去,只求覓得一處僻靜之地稍息。

「門庭冷落」——這是我對中國文學展區的第一觀感。然而,冷清也有冷清的好。走向其中一個小書攤,駐足一會兒,展覽員老伯就會熱情地向讀者介紹他的小天地。看他眉頭一揚,一手捧着稍為灰黃的書本,一邊把魯迅的著作如數家珍般一一列出,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兒時讀物,一邊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賞析宋詞,說得眉飛色舞。書籍雖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外觀仍頗完好,更有一種令人感到安寧的檀香味。抬頭一看,可發現這些書攤的裝潢甚是用心,書攤的頂部是仿中國古代「懸山頂」所建,四旁外牆亦掛了書法大家王羲之的複製作品。停留於這些狹小但充滿書香味的書攤中,是一種精神享受,彷彿自己就置身古代,在午後喝着清茶、看着書。反觀其他展區,人群熙來攘往,哪會有展銷員和你促膝長談?他們只會說出書本的價錢和折扣優惠,卻甚少向讀者介紹書本內容;反觀展覽員老伯,則會努力地向讀者展示書的美好。

這一片展區麻雀雖小,卻是愛書者的天堂。不論是屈原的《楚辭》、司馬遷的《史記》、曹雪芹的《紅樓夢》,還是魯迅的《吶喊》、錢鍾書的《圍城》、余華的《活著》、高行健的《靈山》,古今文學,盡在其中。偶有數人上前翻閱,即使讀得入迷了,也無人上前催促打擾。讀者泛舟在書海之中,向知識更深處探索。只要人們不抗拒閱讀,文字就會毫無保留地傳情達意。那邊的人買了本《雅舍小品》,便珍而重之地收好,不忍讓書本沾上一絲絲灰塵似的。此情此景,不禁讓我感嘆:如今又有誰能有像司馬溫公「曬書」一樣的逸致去珍愛書本呢?

會場內,買書人不耐煩地吵鬧着,展銷員高昂地叫喊着,書則安靜地躺着。三者雖處於同一地方,卻像毫無關連一樣自掃門前雪。

突出由「低頭族」密鋪而成的重圍,踏出書展會場,又是大廈林立的都市。

書展,看到的不只有書,還有人們對書和閱讀所抱持的態度。有人視書為珍寶,於閱讀中得享無窮樂趣;有人卻把書視為工具,只讓子女看他們認為有用的書,使閱讀變成苦差。而令人遺憾的是,後者佔大多數。

雖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書籍真的僅是用來遂平生之志的敲門磚嗎?而且,真心喜愛閱讀,和只為「讀」而「讀」的人,我相信他們從閱讀中能領悟到的定必大有不同。而另外讓人擔憂的是,書在某些人眼中已淪為附屬品,價值還不如隨書附送的贈品。這樣的書展,真能收推廣閱讀之效嗎?

在〈所謂書展〉中有 111 則留言

  1. 作者出的這個問題十分值得人們反思,到底是金錢重要還是知識重要呢?或者是爲讀而讀那可以真的能領悟到作者的原意嗎?另外閱讀應發自內心而並非是由人強迫才看,看些沒有興趣的書,根本沒有用,真心喜歡閱讀才能從其中獲得樂趣和知識,如果只是為讀而讀的話,會令自己對閱讀產生厭惡感。閱讀不是一種功課,因此不需為讀而讀,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地對閱讀的產生興趣!

  2. 這篇文章真是發人深省,現在的教育機制,令到學生都盲目追求一張的大學入場卷。但他們往往都不知道當中的意義。他們去書展搶購補充練習,去追求現今的教育機制,卻往往無視了增加他們文學修養的書籍。

  3. 文末的問題令我想起”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名句,與其閱讀一些對自己沒有興趣的書,倒不如去更多不同的地方增長見識。

  4. 有人说现在这个年代是纸媒的末日,因为书已经不一定要以实体传播,卖纸质书的商家唯有出尽法宝来吸引顾客,至于书的内容,实在鲜少有人关注了,尤其是杂志,只不过是以广告为生。至于其他书本,尤其是小说,不少也是由网络热销小说而来,人气不足,也别指望有出版社给你出版了。
    文中那个关于书展老伯介绍书籍的事情,我也深有体会,因为我在学校的书展便有此经历,那个大哥哥便为我热心的介绍书籍,甚至连其他同类的书籍也一并介绍,并且分析了利弊。只可惜我要毕业了,可能不能再见了,那天与他说起,他也是有点小失落呀哈哈!

  5. 這個社會是很現實的,人們只在乎讀書的效用,並不是其樂趣和消閑的作用。若是要令人們讀書真的開心,就先要改善社會上讀書只爲成效的風氣。

  6. 我認為讀書是因為你對看書充滿興趣而去做的,並不能因為別人要求你去做而去看書。看書和讀書也很雖要人的自覺性,要是只是因為看到這本書特價而不去購買自己真的喜歡,感興趣的書,你只會永遠局限在一個地方。並不能增加自己的知識。

  7. 一些你感興趣的書,你會很快便把它看完,並且深深地印在腦海裡,相反,一些你不太感興趣的書你可能看半天都看不入腦,所以我認為家長應該讓小朋友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書來閱讀,讀書最重要的那個是過程。

  8. 我認為現在的青少年已經不懂得如何去讀書,他們不是真正懷著喜歡這本書的心去讀書,他們可能只是為了交功課,做閱讀報告等目的去讀書,這不就浪費了作者的心意嗎?我覺得青少年應該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書,從而令自己對閱讀變得更有興趣,然而他們讀書也不只會是為了交功課而讀。

  9. 我認為閱讀應該從自己喜歡的讀起,這樣不但能培養出閱讀的興趣,還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閱讀的書本是自己沒有興趣的,買了回來只是原封不動,十分浪費金錢。

  10. 我對於作者的看法深感認同,書展在我眼中尢如雙刃刀般,倘若我們能投入書展中,投入書海,並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那麼,我們就能從中搜獲到心儀的書籍,反之書展只會像一個賣買場般,失去其原來的價值。

  11. 我非常同意作者的看法!現今的家長都會要求兒童去做很多課外作業,當然他們的本意是為了孩子著想,但卻忽視了他們真正對看書的興趣,這樣又是不是真正對他們好呢?

  12. 作者指出了令人反思的現象,閱讀到底是發自內心,抑或是為閱讀而閱讀?閱讀不該是被迫的,這樣不但浪費金錢,又令孩子反感。

  13. 今時今日,書展所舉辦的真正意義彷似被這個世代的價值觀淹沒,家長為孩子選擇書本,或者更正確的是挑選練習作業,孩子們失去了閱讀的樂趣,連嘗試的機會也被一堆補充填滿,他們閱讀只為了成績……

  14. 我能完全體會到作者的感受,近年的書展很難有用心尋找書本的氛圍。其實這情況並不只出現在書展,就連在平常的書店也是這樣,在書店中有人大聲談天,有人只在看哪一本書價格較便宜,卻沒在看書本裏知識的價值,十分可惜。

  15. 在現今社會中,書本已淪落為附屬品或工具,甚至比這些更為卑微。昔日,人們視書本為寶物,珍而重之。但現在人們卻利用書本取得好成績,更用視書本為推廣工具,不再享受閱讀的樂趣。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價值觀已被扭曲,能像司馬溫公「曬書」一樣的逸致去珍愛書本的人屈指可數。隨著時代的變遷,書本的價格也漸漸下降……

  16. 通過文章可看出作者對閱讀濃郁的興趣,提到不少名人著作突出了作者對閱讀之廣,亦能寫出閱讀的心得和享受。文章運用不少優美的修辭、寫作手法, 十分不錯;而且能點出「為興趣而讀」和「為讀而讀」的分別, 的確發人深省。

  17. 我十分認同作者所說,現在所謂的書展已漸漸淪為一個大型特賣場。原來滿溢書香的場所,早已成為家長替子女購買補充練習的空間,成為人們大排長龍最後卻只為得到贈品的地方。也許,書展的真正原意,已隨著漫長的光陰而逐漸流逝,逐漸被埋沒。

  18. 近年,香港市民的文化水平逐漸被其他國家超越,學校和政府經常鼓勵孩童多閱讀,但有些家長只顧操練學生的考試技巧,卻忽略子女真正的興趣。到底是青少年對閱讀不感興趣,還是「補充練習潮」蔚然成風,被抑壓了真正的選擇?另外書展變成「特賣場」的場面令人感唏噓,可見港人的求學之心早已被埋沒。書本既可成為人的踏腳石,也可成為人們的絆腳石。

  19. 作者的文章令人感到同感,昔日抱着的心態也許在這個發展迅速的香港逐漸所改變,人們現在認為的是學習才是最重要,家長根本不給孩子想象的機會。

  20. 很可惜,現時很多人都不再真正享受閱讀。世界漸漸變了樣,閱讀不再只是出於純粹的賞析文學及對由文字所構成的萬千世界的喜愛。連書的價值也變質了,為鼓勵閱讀而設的書展也是如此的商業化。

  21. 真心想閱讀的才能在其中獲得樂趣和知識,如果只是為讀而讀的話,只會令自己對閱讀產生討厭,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與其閱讀一些對自己沒有興趣的書,不如去更多不同的地方增長見識。

  22. 現今的家長大多抱着望子成龍的心態,只強逼孩子讀一些他們眼中有用的書。正是這種態度才是現今的孩子討厭閱讀,因為為讀而讀並不能真正感受到閱讀的趣味。家長應讓孩子選擇他們喜愛的書籍,讓他們多讀不同類型的書,令孩子能真正享受閱讀的趣味。

  23. 回想起以往去書展的經歷,叫賣聲馬上在我腦海中迴盪著。沒錯,書展已逐漸淪為一個特賣場,一個商業化的地方。人們購買書時甚少留意書中的內容,只會留意書的價格,有沒有折扣和贈品。原本讓人搜獲心儀書籍的書展也變成讓家長和學生購買練習的地方,難度這就是書展舉行的原意?
    看完這文章後也令我反思到現時有不少人在購買書籍後,任由書籍安静地躺著家中的書櫃,隨着時間的流逝佈滿灰塵,看也不看,只願人們能盡快尋回書中的價值, 珍愛書本,從閱讀中得享無窮樂趣。

  24. 我認為作者主要運用對比手法來描寫文章,如中國文學展區的冷清跟雜誌展區作對比,並突顯出人們的無知,只對贈品有興趣而忽略了文學作品的奧妙。此外,作者引用司馬温公愛書跟雜誌遭人破壞作對比,警惕讀者别破壞晝籍。最後,作者以未後兩段跟第二段對比,令讀者反思“輸在起跑線”是否代表人生路都是輸。值得欣賞的是例子豐富具體!

  25. 近年的書展給了我一種在促銷的感覺,書商給更多折扣只是為了吸引更多人買書,有多少人是真正有興趣閱讀呢。而且書展中夾雜着不同人嘈雜的聲音,使人無法專心閱讀,倒不如去書局閱讀書本。

  26. 近年家長為了子女可以於學習上有出色的表現 , 強迫子女閱讀不少他們毫無興趣的書藉 , 而子女只會為讀而讀 , 不會從閱讀中學到任何東西 , 甚至討厭閱讀 , 感受不到閱讀的趣味。家長為了子女喜愛閱讀 , 強迫他們閱讀 , 但最後卻做成反效果。

  27. 書展的意義本來在於供給人們一個能夠投入閱讀的地方,去發掘更多書本中的道理和趣味。但是,現在人們對書本的態度將書展的意義扭曲了,而文章中的家長逼迫孩子去讀不喜歡的書就帶出了書本已淪為工具,書展意義已失。

  28. 書本應是用作消閒
    把它們當成了學習工具, 一直把知識強行塞入子女的腦袋,
    最後使他們變得討厭閱讀, 到頭來對他們的學習根本沒個屁用
    而家長帶子女去書展, 卻令子女更討厭書本
    那書展也失去了本身的意義

  29. 文章讓人產生起共鳴,近年香港的書展的確出現不少上述情況,家長為了子女在競爭劇烈的社會力爭上游,扼殺了他們能真正「閱讀」的機會,又如作者所提及的以贈品促銷,可見書展的意義已不再,反而真正讓人享受的是寧靜而充滿人情味的展區。書展的本意已被扭曲,人們閱讀的因由和動力已經改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閱讀的真諦?

  30. 現在的書展就變得很像特賣場一樣,很多人都只留意書本有否減價,又或是有什麼贈品,根本沒有了書展的意義,書本中所學到的知識理應比起書本的那些贈品更為重要。家長更逼子女讀某些書本,又或是為他們購買大量練習本,但是卻沒有考慮子女喜不喜歡看這些書,反而令他們更討厭閱讀。書展的環境十分擠迫又嘈雜,沒有了閱讀的氣氛,還是普通書店比較好了。

  31. 書展這個地方被現今社會的風氣改變了作風,為了迎合一眾不同喜好的買家,商家絞盡腦汁,添加新元素。徹底把書展改頭換面,不說還以為是走進了特賣場內。真正懂得欣賞文學書藉,會陶醉於書海中的,難道就只剩下經過歲月歷練的老人家?

  32. 近年來的書展的確已漸漸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本來的書展,應該是一個讓人享受閱讀,讓人們遠離塵囂,通過閱讀把煩惱都拋諸腦後的地方。但現今的書展卻已淪為主婦眼中的特賣場、家長眼中的「擇星之途」等,令書展的意義變質。現今的社會,到底還有沒有一個可讓人遠離塵囂,享受閱讀的地方呢?又到底還有多少人能夠體會閱讀的樂趣呢?

  33. 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是因為真正熱愛閱讀,想要與好書一遇,抱著單純的信念,才到書展看書或者買書?近年來,人們都只重視書本的封面設計,甚至是為了那些無謂的贈品,才買下來,完全忽略了書本理的內容,也辜負了作者們的心思。

  34. 現今社會上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書展,不少人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功課才去閱讀,但有幾多人是真心喜愛閱讀的呢?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人的共嗚,亦令我明白到細心地閱讀一本書才能領悟當中深奧的道理

  35. 多少人是真的熱愛閱讀,而去書展,大部分人可能是為了贈品,也可能是為了完成功課,可是只有發自內心真心喜歡閱讀才能再其中獲得樂趣和知識.

  36. 近年香港的書展的確出現不少上述情況,家長為了子女在競爭劇烈的社會力爭上游,扼殺了他們「閱讀」的機會,作者所提及的以贈品促銷,可見書展的意義已不再,反而真正讓人享受的是寧靜而充滿人情味的展區。

  37. 這個確實是個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而且現在書展也出現一了這個問題,我十分認同作者的看法,閱讀是要發自內心真心閱讀才能再其中獲得樂趣和知識,而不是為了贈品,而去閱讀的。

  38. 現今的一些怪獸家長,趁在暑假期間會不厭其煩地買補充,小孩只會在補充堆度過。書本是給予我們知識的一個渠道,何嘗不可讓孩子培養讀書的興趣,讓他們享受在書海中的快樂呢?

  39. 「書」可以讓人吸取知識,但怪獸家長、虎媽的出現,「書」已經是一樣讓子女看他們認為有用的書,使閱讀變成苦差。閱讀本來是開心的。我認為書店應該像那「成品書店」,不售任何的補充練習,讓我們真正享受閱讀。

  40. 書本的用處本來就是讀,若是抹殺了這個用處,那書本就沒有什麼存在的理由了,就算是強迫,就算是為讀而讀,那又有什麼關係?書本仍然是書本,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東西,並不會失去它原有的光彩。

  41. 我認為作者的看法和我的相同,現在的學生是為了讀而讀,並不是真的喜歡閱讀,就算再多的圖書,你不是發至內心的去享受閱讀,怎麼樣也吸收不到當中的意義。

  42. 我認同作者的看法,閱讀如果不是發自內心而是被逼的話,沒有人會想讀書,讀書是為了增長知識,所以讀書不應該是被動,應該要主動去讀。

  43. 看完這篇文章,我也是感同深受。許多孩子愛讀書,可卻被家長貶為無用;許多家長為了贈品,就盲目地購買。這真的是書展的真正目的嗎?

  44. 現在很多家長和孩子去買書只會買很多練習給孩子,但孩子想看的全部不能看。而許多人買書只是為了贈品,那些書可能沒看過。

  45. 閱讀能令人學習到知識,令人愉快,幫助人消磨時間,可是現在書淪為家長強迫孩子學習的工具,淪為令人失去快樂的物品。

  46. 閱讀應該是從心出發去看,而不是為「讀」而「讀」,家長常常叫子女多閱讀,學習裡面的語文知識,卻忽略了閱讀的真正意義。

  47. 作者反映了現在家長的心態,一直強逼他們的孩子看書,其實看書是一種娛樂,還是一種方法獲取知識,可是現在變成了強逼學生溫書的方法,這真的是古人創造書的原因的嗎?

  48. 這個社會是很現實的,人們只在乎讀書的效用,並不是其樂趣和消閑的作用。書展是讓可以透過書本,增進我們的知識,但是現在的書展多數是給我們買補充練習

    • 讀書是出自內心去讀,如果強制性去迫人們去閱讀,那麼閱讀有什麼意義呢?書展雖然可以增長見識,但是書展現時都在售買其他種類的東西,玩具、文具、練習簿……都埋沒了書展的意義

  49. 我很同意作者對書展的體會,我亦覺得現今社會實在是太現實了,競爭太大。書本的作用就是要令人有好成績,大部份人已不是為享受而閱讀。

  50. 平時去書展的時候,看見作者所說的場面,沒有太大感受,只是被周圍的談話聲和書本精美的封面所吸引,可能我已經對這些場面習以為常了。

  51. 曾經有人以書展作例子,指出香港人的閱讀風氣其實不差,我卻感到疑感。因為筆者對「書展」的感受,我也有相同體會。「三十天帶你環遊世界」,「看穿別人心裡三十招」類似的書籍,在第一次翻閱時會感覺新奇有趣,但這類工具書似乎已成為了主流,在書展隨處可見,十分厭煩。書展沒有書卷味,還算是書展嗎?

  52. 我去書展時也曾遇過這樣的情況,家長們都想子女有好成績,於是便買大量沉悶的練習給他們,並禁止他們看所謂的「閑書」。日復一日,結果孩子連看書的興致都沒有了,如此,談何讀好書?

  53. 我認為閱讀應該從自己喜歡的讀起,這樣不但能培養出閱讀的興趣,還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閱讀的書本是自己沒有興趣的,買了回來只是原封不動,十分浪費金錢。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