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犬夜叉》裏面,桔梗的妹妹說,需要墳墓的人不是死人,而是活人。死去的人已經什麼都不知道了,可是活人需要一個慰藉,需要一個可以避風的港灣。君不見電視劇裏面總有這樣的情節,某人受盡他人的誤會,有冤無路訴,便跑到一座墳前痛哭。
而這個情節最廣為人知的一個例子,應該是《灰姑娘》,灰姑娘受了委屈,跑到親娘的墳前哭,居然還有一段奇遇。但在現實生活中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墳墓裏的人,也曾經是個活人。
於是史上最著名的一個人,修了一座大墳墓。當年數萬人的猩紅,變成了今日的奇跡。只為了一個人。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千秋萬代;有人說他是暴君,殘虐不仁。
想必大家都已經猜到了這個人是誰。
他活著的時候為自己修了這座墳墓,只為了自己躺進去的時候更舒坦,再在地下享受帝王生活。
所以你看,墳墓是為活人而服務的。
而死人什麼都不知道。
古時候的女人死了男人,都要自稱未亡人。意思就是在生理上這個女人雖然還活著,可在社會上來看,或者其本人心理上來看,她已經死了,跟著男人到了陰曹地府了,所以她要為男人守寡,不再嫁人。把所有有關男女的情感,用一個姓氏一同封了起來,成了愛情的墳墓。就等著肉身消亡,離開陽間的這座墳墓,再到陰間再續前緣。
那這座墳墓又是為誰而設的呢?逝去的男人其實什麼都不知道了,這座愛情的墳墓,只是為了活人,為了女人那點可憐的尊嚴,或者說是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對女人的碾壓。
還是為了活人。
陸遊的《示兒》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那座墳墓似乎變成了陰間和陽間的一個通訊器,只不過是單方面通訊,或者偶爾還來點雙方面的親切友好會談。
陸遊半個身子埋進了黃土,自覺大去之期不遠矣,只好告訴兒子,咱們啥時候打了勝仗,記得到墳前告訴你爹,那我也就能含笑九泉了。
可陸遊也知道啊,死去元(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這是一個愛國詩人對於這個國家的最大留戀,連死去都不捨得,放心不下。
我曾經去過廣州的七十二烈士陵園,那時候我還小的很,活潑好動的孩子得擺出一副嚴肅的神情來,給烈士獻花。
那個地方貌似還有一個什麼名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那時候太小,感覺不到那種壯懷激烈,不似如今看到國殤墓園便好似要落淚,看到那些老兵回家的故事,更是忍不住潸然淚下。
好似懂得了那些墳墓的意義,也許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這些墳墓便是那些英靈的歸處。
但這應該都是我這個活人的一廂情願。
因為有執念,所以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冥界。
相信通過那座陰宅,就可以和住在裏面的人交流。
相信只要把這房子修得更好,就可以和生前一樣。
相信靈魂會看到一切,所以要謹言慎行,不然他日就無臉面對。
相信即便死去了,也可以繼續關心著最愛的人和物。
然而這都不過是執念罷了。
大大小小的執念,大大小小的墳頭。
最後的安眠之處。
小生對大家這種隨便抓起一個題目就可以隨便在自己龐大的腦洞中找些奇奇怪怪例子和元素之後一直瞎掰下去的能力表示佩服…
說起墳墓,突然覺得要說一說武則天的無字碑,夠自信也有氣魄;還有那十三陵,一個太祖在遠處被冷落的皇城看著子孫們胡鬧,還有一個建文帝不知到哪了,那可憐的代宗也是在十三陵旁暗自失落。這些墓,也都耐人尋味。
我想作者很喜歡看《犬夜叉》《灰姑娘》和一些鬼故事(因為有墳墓二字)
文中用了多次舉例逆明和反復這兩種修辭手法,我十分欣賞。 從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其實很多事情都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未必是其他人所想的,可我們卻硬塞我們的想法到他們裏去。 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以後也要注意一下。
從這篇文章中,可見仔作者必定有看書的習慣。 因為在文中,作者用了多次的舉例說明。 例如有<>、<>和<>等的說明,讓讀者更加了解作者想描述的事情。
更正:
從這篇文章中,可見作者必定有看書的習慣。 因為在文中,作者用了多次的舉例說明。 例如有<、<和<>等的說明,可以讓讀者更加了解作者想描述的事情。
更正:
從這篇文章中,可見仔作者必定有看書的習慣。 因為在文中,作者用了多次的舉例說明。 例如有《犬夜叉》、《灰姑娘》和《示兒》等的說明,讓讀者更加了解作者想描述的事情。
看完這篇文章不禁有種莫名的感慨,人往往最害怕面對死亡,但死亡才能令人安眠。
有時候覺得很諷刺,用再多的金錢建一座墳墓,死後也了無知覺,既然如此,當初浪費的金錢有何意義?
作者引用了犬夜叉、灰姑娘和示兒的例子令文章更有吸引人看下去的
作者引用了一些動漫和童話故事作為例子,讓讀者感到分外親切,而且還可以讓讀者更加容易明白文中所說的道理。
這篇文章用了很多理據來支持其論點,使我亦覺得言之有理。或許墳墓的確可能只是一種執念,但也是人們對已逝之人的一種寄託。
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例子,讓讀者理解人們一直以來對已逝之人的記念,使文章更具體。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也認同作者所說「需要墳墓的人不是死人,而是活人」。
用書本 漫畫來作開頭令文章有趣不少 活人的雜念比死人多 所以我也認同作者所說的「需要墳墓的是活人」。
在這文章中出現了些許文章名或者書名。從此看來作者是一個喜愛看書的人。謝謝作者與他人分享這些。
作者所說的「需要墳墓的人不是死人,而是活人」我很認同這話。令我想到了一個難以描述出來的感覺,是從心裹冒出來的感想,非常深刻。
我也認同作者所說「墳墓裡的不是死人,而是活人」。
從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沒有一件事是單純的快樂的,good
我很認同作者的說法,墳墓是為活人而服務。墳墓不但是將逝之人希望死後可以躺得舒服,還是人們對已逝之人的一種寄託。為何人們要在拜祭祖先或已逝的親人的時候燒衣紙給他們?皆因他們對已逝之人有一種執念和相信有靈魂的出現,希望自己在世可以讓已逝的親人在陰間過着安逸的生活。
說起墳墓,不禁想到活死人墓。金庸筆下的活死人墓,乃絕世高手王重陽所建,及後故事的展開也是由此而生,許是令人不容忽視的一個墓穴。也要說說孫中山先生的無字碑,光聽名字,氣勢磅礡,說是他的功績無字勝有字也不為過。
我認為「需要墳墓的人不是死人,而是活人。」這一句值得大家深思,或許墳墓是將逝之人給死後的自己一個安眠之地,又或許墳墓是人們對已逝之人的一種寄託。
「需要墳墓的人不是死人,而是活人。」的確,死人就算沒有墳墓也不會感到不適,但人們還是會給已逝之人建造墳墓,所以墳墓是活人對已逝之人的一種寄託。
作者引用漫畫《犬夜叉》以及各種例證來證明墳墓是為活人而服務的,讓讀者更容易明白。
文中亦引用數例來論證「墳墓是為活人而服務的」, 這句話令我有所反思 。 的確 , 或者需要墳墓的是活人 ,我認為除了是因為執念外,還是一種他們對亡人的一種寄託 。試想,除了墳墓外,他們又能夠做些甚麼呢?
我认为需要墳墓的人不是死人,而是活人这一句话很有意思因为死去的人都不知道了,可是人要一個慰藉,要一個避風港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給已逝之人建造墳墓還不如給在生的人建墳墓,人不是死人,而是活人这一句话很有意思
墳墓是一個人在最後所能留下的東西,人們通常會透過這些遺留物來思念死去的人,有時候活人比死人更須要這個墳墓。
活人比死人更需要墳墓???這個問題還要深層次地去想。其實我覺得在生的時候去建立墳墓,可是在你死了也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藏在自己的墳墓里,所以說墳墓是為活人而設的。
很多人生前把自己的墳墓裝修得十分華麗,死後卻什麼感覺都沒有,那把錢花掉在墳墓上面不是很諷刺嗎?倒不如把金錢捐助給有需要的人
看完這篇文章不禁有種莫名的感慨,「墳墓是為活人而服務的」, 這句話令我有所反思 。墳墓是將逝之人給死後的自己一個安眠之地,死後卻什麼感覺都沒有,既然如此,當初浪費的金錢有何意義?
我很喜歡作者的引用,因為就算有些不明白也可以猜得出來。
每個人一聽到墳墓兩個字也會十分害怕,但这是为死人而建的
我也有同感,在生前準備好,將墳墓弄得十分華麗,但在我們死後卻完全沒有感覺,那麼確實是為活人準備的墳墓。
死去的人留下的關心和愛,也許你覺得已經不在,其實愛無論對於死人或活人,都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