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經濟日報 18-11-2011
考核中小學生水平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今年考生在個別科目略見進步,但部分學生錯漏依然;小三生未能掌握時間、高度和地址等概念,又將網址填在地址欄,備受關注的語文科,則出現「中英普夾雜」。
專家認為,近年不少學校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將學認字的時間花在教漢語拼音上,結果削弱學生寫字能力。
考試及評核局昨日公布考核小三、小六及中三學生水平的TSA考試報告,讚賞個別表現良好的學生,但亦指出部分學生錯漏百出。
生活經歷少 口試不懂表達
其中小三學生在中文答題上反映未能掌握時間概念,在寫邀請卡的集合時間上寫「5時99分」、「28︰00 a.m.」,甚至「上午九時至下午三十時」等;他們又不明白地址的概念,在邀請卡的地址欄上填寫網址,甚或活動目的等。
雖然小三生的錯別字較去年少7%,惟學生將漢語拼音或英文生字取代自己不懂的中文字上,如漂亮的「亮」,寫上拼音「liàng」,又在答題時寫「我們今天去了一個好玩的place」。
中三生在中文方面,除了出現不少錯別字,更被批評生活經歷少,如表達「喜悅」過於簡單,只寫收到禮物便喜悅等有欠深度,亦只用簡單如高興、快樂去表達喜悅;經歷少以致口試表現亦欠多角度思考、討論內容貧乏,甚至只說「我同意你所說」,個別考生則被指說話尖酸及態度不認真。
單位混淆 中文式英文常見
數學考試中,部分小三生亦未能掌握單位,如指身高是1KG(公斤),又未能以中文表達數字,將71,020寫成「七萬一二十」;有小六生則未能分清垂直綫及平行綫,又混淆圓形及橢圓形。
英文科方面,不同年級都有學生將中文直譯成英文,如「because had many friends」(因為有很多朋友)、「I with my dad and mum」(我和爸媽);文法錯誤有時鬧出笑話,有小三生將「我向鴨子扔石頭」寫成「I throw stones with the ducks」(我跟鴨子一起扔石頭)。
專家︰「普教中」削文字水平
但亦有小三生超水準,在看圖作文題中,寫出詞彙較艱深和結構較複雜的句子,如「I was just wanting to play with the ducks when a gang of rowdy children came, armed with stones。」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指,近年不少學校推行「普教中」,用普通話教中文,老師普遍將教學生認字的時間花在教漢語拼音上,結果反削弱學生寫字能力。
謝提醒應集中火力教認字︰「學拼音是學拿枴杖,但真正要學的是行路。」又不諱言︰「現在這麼多發音辭典,不學拼音都可以學發音。」
最近正巧有搜集「普教中」資料。
這是少有看見有「學者」指出「普教中」的缺點,然其聚焦實際不在「普教中」本身(普通話教中文),只在「普教中」的教法(教授拼音)。
如今問題來了,「普教中」真的好嗎?那些支持普教中的學者只在不斷把「普通話」強行等同於「現代漢語」,更指普通話就是書面語,能夠「我手寫我口」云云。可是「普通話 = 書面語」亦非常值得懷疑,普通話也有俚語方言,也有欠規範或不合文法的中文(例如甚麼加大力度積極打造、熱烈慶祝圓滿成功)。
語常會只指出「普教中」可免寫作受廣州話影響,卻對寫作受普通話影響隻字不提。一些在普通話中較繞口之字彙,如「之」「者」將日益少見,而全以「的」「的人」取代。這樣又會否令文章顯得乾癟呢?
可惜香港政府早已把「普教中」定為「遠程目標」。若說這與政治無關恐怕難以置信:大力推廣普通話之語常會主席程介明為六七暴動學界代表,司徒華更於回憶錄暗示其為共產黨員。1986 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兩年後)普通話便隨即名列於學校課程選修科目後,香港主權移交後第二年即 1998 年,普通話即成核心(必修)科目,更於兩年後(2000 年)加入中學會考課程。
語常會報告曾明確指出除學校教育以外,更要於大眾傳媒推廣普通話,由是如今我們常從電視電台聽見那些不堪入目之詞,加諸新聞部遭滲透,如今的新聞也就充斥像「加大力度」「積極深入推進」「全面發展落實」等普通話口語。
「打倒推普機」,廣州話起錨﹗
我認為中文不適合用普通話教,因為中文用普通話教需要抽出部份時間教普通話,令教中文的時間縮短了,學生中文水平因而減少。
普通話教中文根本有問題….
學生普通話勁唔勁我唔知 但係起碼好少用普通話….
我小學也是普教中,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