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手機的提示音響起。看向那泛光的屏幕,映入眼簾的是一則來自於某個通訊軟件群組的訊息。
「各位,很久不見了!接下來聖誕節,我們要約一下嗎?」
甫看見這則訊息,友人親切的聲音隨即在我耳邊響起。看著他在群組中鍥而不捨地追問大家的日程,我不禁想起,曾幾何時,我亦有過那麼一段總是充當統籌者的歲月⋯
「對了對了,我想約大家出去看電影,你說好不好?」
「好啊,難得考完試是應該要輕鬆一下的!」
「那麼,約人的事情就交給你咯!」
這,是某次考試後一位朋友傳來的私訊。同樣地,也是我第無數次當聚會的統籌者。或許是性格使然,在別人對於某些事情拖拖拉拉、搖擺不定的時候我總會好管閒事地拉上一把。幾年下來,的確是交到一班好朋友,卻總是覺得,大家似乎有點過份依賴了⋯
「事情就是這樣了,各位有沒有什麼時間地點是比較方便的也可以提一下喔!」
第十次在群組詢問大家的意見,八個人的群組,回覆的僅僅三個,把對話框往左一推,大大的正楷字體,清晰地寫著:「全部已讀」。看著這四個清晰無比卻又讓人無可奈何的字,我只好打開了一對一的對話框,一一聯絡那些不曾回覆的人,來與不來,總是要給個說法吧。時鐘滴答滴答地往前走,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過去,手棒著一本練習簿的我第一百零一次無意識地望向那始終沉靜如初,安靜地躺在桌子上的手機。終於,「鈴」一聲,那讓我引頸以待的提示音總算響起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數小時的翹首以盼,換來的只是一句「你決定吧,我再告訴你」。
坦白說,要是這樣還不灰心一定是騙你的。可是,每每看著大家出來聚會的時候臉上的喜悅和滿足,讓我漸漸萌生了一份責任感。也許,我不做的話,就沒有人會做了吧。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漸漸成為了朋友間聚會的常任統籌,也在挫折和氣餒中成功約了一次又一次的聚會,得到了一份特有的滿足感。
然而,在不斷的挫敗面前,再有耐性的人,也總會有爆發的一天。當每次的付出都被視為理所應當;當大家都只為自己著想;當沒有人在乎自己的感覺,曾經多熱的心也會漸漸變得冰冷,不再願意付出時間心血,不再信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
「說好了大家,活動完了要保持聯絡,再約出來吃飯喔!」
「好!」
這,是某個校外活動完結之前,大家所說的話,然而,數月過去,原本總是置頂的對話群亦隨時日流逝一點一點地往下掉,從第一到第五,從第五到第八,一直掉一直掉,直到再也看不見那個曾經熱鬧不已的群組,剩下的只有大家閒時零零星星的幾句問候。看到這個局面,不禁感到有點唏噓。或許正正是衝著這點唏噓和歎息,一向活躍於組內的我,當仁不讓地再次擔當聚會統籌者的角色。
原來我以為,事情會像過往每一次跟朋友們聚會般,雖然一波三折,卻總有個圓滿的結果。可惜,天意弄人,我這個堪稱「專業」的聚會統籌,這回卻結結實實地碰上鐵板了。
「十二月快到了,讓我們來選一下時間吧!請打上大家可以的日子⋯⋯」
一個月內,第三次改變同一句話的問法,第三次在群組內問同一條問題。十五人的群組,十四個已讀,七個已讀不回。我不知道這代表什麼,早前嚷著要約吃飯的人一個個地銷聲匿跡,在對話中總是見不著他們的身影。這樣的情形,讓我不禁回想起暑假期間,大家應當協力完成的一個個項目,不知何時開始,卻變了三人會議。一次又一次約定排練,一次又一次的失約,過往種種的不憤,似乎藉著這次的聚會一點點地爆發出來。或許有人會說我小氣記仇,可是,那種只有自己一人堅持的感覺,並不好受。看著再次沉底的對話框,我只能報以一絲苦笑,然後緩緩地關上手機屏幕,再度投入書海之中⋯⋯
也許,在每個群體中總會有那麼一個人,每次都自告奮勇地當起聚會的統籌者;也許,大家都習慣成自然,並不覺得有何特別;也許,那個人本身也不介意,甚至樂於為了所在乎的人勞勞碌碌、忙前忙後,為的只是換取大家一段快樂的時光,一個美好的回憶。可是,當一個人的付出總是被當作理所當然,甚至一次次遭到冷待,又有誰能夠堅持下去呢?
可能有人會說:「他是自願的,又不是我迫的,關我什麼事呢?」然而,又有誰想過,這一個或者這一群自願者的初衷到底是什麼呢?很多人都說,一段關係,在乎的一方總是輸家。這些人也一樣,因為在乎,因為是發起者,所以一切都看似是自討苦吃。可是,如果沒有了這些願意付出的人,大家的關係又將會何去何從呢?
「鈴」,手機的提示聲再度響起,同時亦拉回了我早已飄遠的思緒。眼看著友人興致勃勃地招人參加聚會,我忙不迭地在對話欄上打上空閒的時間作出回覆。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用「忙不迭」來形容,我只能說,我不希望,他成為,下一個我。
我覺得作者的處境很常見,當有人在小學群組寫着“各位有閒聚聚嗎?”我都會己讀不回,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微妙地覺得自己不應該去。
我認為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有空去出席這些聚會,但是我覺得不能已讀不回,但是其實平常我們都有看了訊息但不回,所以我們也要體量別人為何不理會。
可能有些人真的是比較內斂,不想回答,也不想做太多的互動,可這些人極為少數,大多數人都是明明知道你的心意,我卻還是要假裝看不懂的想法。明明看到了短訊,卻還是不做回答,或許關係有些微妙吧,像冥冥之中斷了一些什麼似的,好像我們之間的關係不如從前,比陌生人還尷尬。面對多次的已讀不回,心裡不是滋味,發現感同身受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詞。
其實這種情況很普遍,當一個人離開一個群體,時間長了,感情自然會淡化,當這群人再次出現,我們卻卻步了,其他小因素就成了我們不去接近的原因
召集人的角色從來都不好做,看著越來越多的已讀不回、由置頂落到底的對話,難免會感到灰心。但如果沒有人來擔當這角色,恐怕下一次聚會會在很久之後了。
我們身邊總會有這些人,可能起初會說幾時再約,可是每次都會其他理由推拖。興許是時間久了,彼此之間友誼也變淡了。
現今社會很多的友情也是這樣,大家由當年的蜜友變成今天的陌友。
面對已讀不回身為「搞手」的作者應該很崩潰吧。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朋友之間聚會的次數便會慢慢減少!
現時今日 要約朋友一起出來聚一聚會都有一定的難道 因為大家都可能沒有時間出來聚會
經常地我們身邊有好多的召集人,而亦有好多人講他們的訊息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這讓大家的關係疏遠。我們應該多尊重能夠發聲召集的人,至少給他一個回應
做「搞手」經常都會遇到已讀不回的情況,而那些朋友則不理會自己,久而久之,慢慢地便會由昔日的那份熱情,化為現在的冷漠。
我認為作者所說的是是無可奈何的,因為始終過了那麼久,人們之間的情誼也沒有像以前一樣,人始終會變,事也始終會變
這種情況很常見,就好像畢業以後初頭可能你扔會和中學好朋友相聚。久而久之留下的只有真正的好朋友
已讀不回信息在現在的時代很常見,特別是有人發信息約出來聚會。以前的我們總是信誓旦旦地說以後一定常約出來,但是真的到這麼一天的時候,我們卻總是已讀不回,畢竟關係已經慢慢淡了,人也慢慢忙了。
看完作者的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們真的需要認真反思下自己是否也有做過這種已讀不回的人。為什麼我們會不回呢?如果那個所謂的「搞手」是你,面對已讀不回又會有何感受?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的確,當一個統籌者若是遭受已讀不回是會灰心的,而且作者不是第一次是多麼這樣,我相信他一定會失去那種熱心。只是,我認為即使這樣,也要保持你們這段難能可貴的友誼,所以就算有多困難,也要堅持下去,又或把這事攤出來講,不然就會失去這段友誼,那時候會更不開心。
當初我們都會承諾出席聚會,可最後兌現的只剩下幾人。到底是否時間抹去了我們的友情呢?
當一個人離開了一個群體後感情一定會淡化的,更別說出來聚舊,聊聊天也已經很難。已讀不回已經成為常事,因為感情已經沒那麼濃厚。久而久之,大家最後就會變得像陌生人一樣。
我們大家日常生活中一定有那樣不為艱辛丶堅毅不屈丶默默付出的人,不管他幫我們做了什麼,我們也要感激他們,學習他們的優點。
我認為作者所講述的是十分常見, 我們畢業升上另一間學校, 認識新同學, 對舊同學不聞不問。就像作者所說的情況已讀不回, 所以我們要珍惜和同學在一起的時光。
作者提到的這個情況十分常見,分離的時候常說著,以後要多多一起玩多聯絡,但當再見面的時候,話題不多了,漸漸地遠離了,有了距離, 甚至已讀不回。 看到別人已讀不回自己 的感覺,是十分空虛,寂寞,尷尬
我認為我和作者的處境非常相似,因為畢業後,和以前的朋友相處少了,友誼也淡了,自然他們便不將你說的話放在心上,就算他們看了信息,也很快不記得,所以先會有已讀不回。
這篇文章讓我回想起從前那個負責召集別人的自己。日子久了,從前說過要保持聯絡的友人,如今在街上碰上也不會給你一個微笑。轉眼間,昔日的好友已變成陌路人。我從前聽個一句說話:「一生中有大多人都只是你的人生過客。」因此,我覺得要留下的始終會留下,又何必要刻意挽留呢?
我認為這種情況十分正常,因為與朋友相處少了,而且很久沒有聯絡,友誼淡了,很自然會不理你了,所以他們才已讀不回。
就像在小學的群組一樣…..
我認為這種情況很正常,與小時的朋友相處少,自然友誼也會慢慢變淡,由小時的朋友變成現在的陌生人。
一直得不到回應,那還不如放棄繼續下去。看文中這樣的情況,其他人已經對統籌失去興趣,而且每次都是只有小部分的人對作者的邀請反應,原本的意義都已經失去了。雖說作者想使人們之間的感情得以維繫,但無奈的是人們並沒有這個意思。
我十分認同作者的看法,我認為看了信息但不回覆是十分差的行為,因為這樣會令發信息的人感到傷心,覺得自己是自討苦吃。
有時想約一群知己好友,他們不是要留在家溫習,就是已經約了人。口上說是好朋友,卻只不過是有空聊兩句的陌生人。每次問什麼時候約出來聚聚,都說:有空才算吧。
我認為時間過了越長,感情就會越淡。我的小學群組己經沒有什麼短訊,也許每個人都己經把小學的事遺忘了呢。
對,旁人真的很難明那種感受,只有真的做過統籌者的人才知道。但這種情況在現今已見怪不怪,其實回覆一句是很難的嗎?希望作者小小的行為以及這篇文能使人們不去再已讀不回。
這種情況在我小學的群組也很常見, 有個人問幾時回學校探老師, 一個有30人的群組,只有20個已讀, 五個回應, 去的只有兩個。
已讀不回在接收者看來或許普通不過,每人都只想着,會有其他人回答。可是在現實中,又有多少人回答?一個又一個想着沒有自己還有他人時,又有沒有人記起發訊息那人?他獨自地等待你們的回覆,但訊息卻石沉大海般消失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曾經的那些“最好的朋友”,他們他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變得愈來愈難約,甚至連聊天的機會也沒有。
有時候相約一些朋友出來,但總是被各種理由所拒絕了,更有可能是已讀不回,這樣子下來我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淡了,最後更從一時的好友變成陌生人。
我很認同作者的說法,時間長了感情自然慢慢的沒了。就像小學同學一樣,都不會約出來聚會,一開始很多人説去,但到了那時都一個一個説沒時間來不了。就這樣就越來越疏離。
我認為聚會對朋友來說是很重要的,朋友是透過聚會來維繫大家的感情
嗯,其實大家也很忙,但作為團體的一分子為什麼你連小小的一句也不肯回覆呢?作為搞手的你卻要三催四請的他們才願意回覆,我們的時間就要花在這些時間嗎?我也嘗試過當一個搞手,但每次換來的只是一個個的藍剔,本來熱情如火的我也隨著這一個個冷漠的回覆變得心灰意冷。的確,我累了,難道大家都不願意為這圈子出一分力嗎,每個人都不停的把責任推卸,每次有人提出要去哪兒玩,換來的一句就是「你約吧」為什麼你們不可以自己開口問?這很難為你們嗎?這責任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別永遠推卸再一個人身上好嗎?
的確,置身於一個團體,每人也應付出,而不是把責任施加於一人之身。
行文結構不錯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深深地同情作為召集人角色的作者。一個團體,一群朋友,說定了保持聯絡,去吃飯,最後只換來空空的已讀不會,連回復的興致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還選算的上朋友,算得上是團體嗎?可以看到當初熱情似火的感情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得清淡如水。悲哀的,是這種程況已經成為恆常,時光消逝,有的朋友已建立了另外的朋友圈,有的朋友忙著事業,有的朋友忙著愛情……要友情長久,就是要團體維持一個團體,每個人都努力珍惜現在的友情。
作者的處境很常見,跟我一樣,都是活動中的搞手,例如:小學同學聚會。但最後只換來空空的已讀不回,因爲時間長了感情自然慢慢沒了。
很久没有聯系的朋友,各有各的小圈子,自己有自己的事要做,而當初深厚的感情則漸漸的變淡,溝通是很重要的,要珍惜每一次聚會的機會,别讓當初的感情變淡了。
的確,平常我們也總是遇到這些情況,許久不聯系的人,很難才能約到出來,當然也有另外的,也證明維持一段友誼也不容易的。
已讀不回的情況十分常見,每次分離的時候每次說著會再約出來, 可是畢竟大家向著不同的道路走,時間漸漸長了,感情也漸漸消去了 沒有了以前的那般深厚,人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已讀不回已成了許多人的習慣,或許他們是只想依賴著搞手安排活動的一切,或許因爲長時間的分離沖淡了當初那份濃厚的感情,或許因爲一人的已讀不回而令其他人跟隨着他亦已讀不回。但若是朋友又何必介意,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一起安排這難得的聚會不是更好嗎?
這種情況十分常見,朋友是透過聚會來維持感情的,其實回覆一句一點也不難。
現在已讀不回的情况很常見,並不是不想理你,只是他們覺得沉默或許就能表示回應
已讀不回信息在現在的時代很常見,特別是有人發信息約出來聚會。以前的我們總是信誓旦旦地說以後一定常約出來,但是真的到這麼一天的時候,我們卻總是已讀不回,畢竟關係已經慢慢淡了,人也慢慢忙了。
已讀不回這種情況十分常見,在群組上有些人喜歡發言 ,而有些人就只是看一眼便不理會。
現在的人經常已讀不回,有些人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回,而有些人可能是因為忘記了。
已讀不回的情況已是屢見不鮮,我也十分討厭別人的已讀不回。一開始,我以爲別人只是因為太忙所以忘記要回應。所以我一直等,但總是等不到那則回應……
我也覺得文中的那一個要在群組召集所有同學的人十分煩惱,因我也有試過要召集所有的舊同學,而我有些同學也只是己讀不回。
我是已讀不回的其中一份子?
不少人長大了,越來越忙了,能約到岀來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大家的關系疏遠了,就容易已讀不回。
收穫向來都跟付出不成正比。在科技發達的年代,已讀不回的問題經常都會出現,但我們面對這些問題是也無辦法解決,我們只能在群組中回一下別人而已。
現時學生生活十分繁忙,不要說聚會,現時連找一個知己坐下談心也是一件十分難的事
時間長了感情也越來越淡, 從當年嘅好朋友變成如今嘅陌路人。
文憑試過後 中六的學生將各奔東西 為自己的目標而進發 因為生活越來越繁忙 大家相見的時間又少了 但是卻始終放不下過去 對聚會有折然不同的感情 相信這篇文章論引起中六生的共鳴
我覺得召集者這個角色很重要,雖然召集別人聚會不常成功,但偶然也會有機會成功,如果沒有了這個角色,可能甚至連相見的機會也沒有。
現今社會,每個人都只顧著名利與科技,他們已經忘記了聚會的快樂,每當我們開心地與對方訴說著自己的近況,都是十分快樂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一直記著聚會的快樂,有時間就約出來見個面。
有時候,有人提出聚會的時候,有人會想去來有什麼做呢?亦有人會選擇忽視這條信息……但我覺得和朋友聚會是一件重要的事,是會令人充滿喜悦的。
正所謂最世上最遠的距離並不是十萬九千里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人與人之前的感情往往會被時間及距離局限。儘管有人希望再舉辦聚會去維繫這段關係,但怎樣也好感情已經不如以往一般好。繁忙的生活只會令人專注在眼前的事物導上,而漸漸遺忘掉一直在背後支持你的好友。最後,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只會越來越大,而舉辦聚會的可能性亦逐漸下降。
其實,能有一個每次敢於做第一個發表意見的人,有一群願意極力配合的人,都是非常難得。只有負責籌辦組織的人才明白每一次聚會背後,是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有時候,不是為了偷懶,也不是因為不懂籌辦,只是因為習慣了把責任推在別人身上。
我沒有當過活動的搞手,但作為一個旁觀者,每次見到一個個活動搞手從一開始興致勃勃地逐一邀請夥伴去舉辦派對,連時間地點也都想好,放出訊息問下他們的意見卻換來一個又一個的已讀不回,但私下問他們只說:「我無所謂,你話事。」或「如果xx去,我就去。」回覆使人哭笑不得。到了活動的前一天,你樂滋滋的提醒他們明天活動的詳情,卻說「沒空」,「突然有事」去的人從一開始20幾人到數干人,你以為仍可能成功的時候,直到其中一個發言「那麼少人,不如取消吧!」一個多月的努力就這樣白費,成為垃圾了,你一會兒的懶惰完全毀滅了一個人熱心和努力,這樣真的好嗎?為甚麼要如此殘忍?你有想過搞手的感受嗎?我想受到如此對待的人,想不失望,灰心,失去動力的才怪吧!
時移世貿,在現今社會上,相信想要找到一位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已經是一件比登天更難的事。現時社會的年輕一代都已經被忙碌的生活沖昏了頭腦,天天寫著作業,根本不懂得放鬆自己,更何況想要跟從前的朋友們重新「聚會」,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他們真的忙得踢了腳,也許他們認為與你的友情已成一種過去式。故此,我們要珍惜眼前時刻為你著想的人,但其實「朋友不需要多,有幾個三五知己便足夠了」。
正如作者所說,「一段關係,在乎的一方總是輸家。」這些統籌者都是挺身而出,想好好維繫大家之間的友情,而擔起這沈重的責任,反倒往往被人視他們的責任為理想當然,並不經意忽略了他們的感受。在此,亦希望大家能珍惜身邊的這些統籌者,並試試積極回應。
今時今日不少人沉迷於現代科技中, 只顧玩電腦手機,忘了聚會的快樂, 平日除了對著電子科技以外,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
對於現今的科技 , 有很多人都沉迷於中 , 和朋友面對面的時間 , 都十分少 , 他們只顧玩手機 , 電腦 , 根本沒有時間聚會 , 所以 , 我們應該放下科技產品 , 和朋友聚會吧。
其實我覺得召集人非常不好做,每一次當召集人在群裡說「不如出來聚一聚吧,請大家把空閒的時間告訴我」,總有很多人都是已讀不回,其實召集人並沒有義務要幫我們安排好一切,他們只是不希望曾經深厚的友誼被時間給沖淡了。所以我們不能再把他們所做的一切當成理所當然,我們要熱烈地回應他們,令他們知道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作者這種夾雜著惆悵與無奈,以及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的感覺,我能切身體會到,因為,我也是這一類人,這一類負責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的人。聚會原本是一件十分輕鬆愉快的事情,但在約人、統籌方面,實在稱不上是一個稱心如意的過程。在通知完人員後,要進行一段又一段漫長的等待,等待完後也不一定能得到一份滿意的答覆。沒有滿意的結果也就算了,還可能會無緣無故地被責怪一頓。真希望各位參加活動的朋友都能配合一點!
這令我想起小學聚會。有人在whatsapp上問誰要去聚會,表態的只有零星幾個,這時候也是群組最熱鬧的時候,平時是沒有人在聊天,大多數人選擇「食花生」,明明小學時個個都稱兄道弟,畢業時還說要保持聯絡,到最後沒有實行。不知是否太忙還是其他原因,最後關係變得疏離。
我曾經經歷過作者的經歷,因為小學畢業後,和以前的朋友相處少了,友誼逐漸淡了,自然他們便不將你說的話放在心上,就算他們看了信息,也很快不記得
今時今日不少人沉迷於現代科技中, 只顧玩電腦手機,忘了聚會的快樂,現時介很多人生活十分繁忙,不要說聚會,現時連找一個知己坐下談心也是一件十分難的事
現今社會,每個人都只顧著名利與科技,他們大都忘記了聚會的快樂,每當我們開心地與對方訴說著自己的近況,都是快樂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一直記得聚會時的快樂,有時間就約大家出來見個面也是可以的。
現今社會,所有人都只顧着名利,而忘記了聚會的快樂。現在的人都只會工作,並沒有多餘時間聚會,即使要找個人傾訴,也是一件困難的事。
我們遇到新的情,舊的會漸漸忘記,消失。我認為作者是一位很有情義的人,大家各散東西,他都想保持關係。但長遠關係是很難保持的……
現代人每天都只是顧著玩手機,讓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都被代替了。當朋友一起食飯時,放下手上的東西,一起暢談,是多麽開心的事呢!
友情是難以長久的,會經過時間的洗禮而褪色,那個已讀不回的朋友就對他死心吧。
友情能夠長長久久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時間會沖淡一切,何況現在的人都喜歡貪新忘舊
時間久了,友誼不再,曾經的說好的無論何時都要一起出去玩,是對方最好的朋友,都會被時間沖淡,也許,會有例外吧。
現在的友情是要大家真誠地對其他人,但人們有了不同的電子產品,就開始忘記了友誼,如果大家多交流和溝通,就一定可以令關係變好的。
一場聚會,本是簡簡單單,輕輕鬆鬆的。當一個人發起這個聚會的邀請時,有的人會開心的談起時間地點,但總有人會默不出聲。其實我很討厭這些已讀不回的人,明明看了為什麼不回,去不去總該是要交代一下的吧。這樣一場輕鬆愉快的聚會,便會因某些人而推遲再推遲,最後取消,讓人覺得沒有意思。
朋友,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存在?
讀完這篇文章,實在我感觸良多。
一段友情是否長久,雙方要懂得互相遷就、互相體諒,不能經常把朋友間的玩笑當真,自己一個生悶氣
更不能互相猜忌、玩弄心計
朋友間,應坦誠相對
長此下去,才能成為真正一生的好友
我十分認同作者的說法,因為每次做小組研集,總有些人以讀不回。
文章中解釋了友情能長久是一件困難的事,時間會令友情慢慢淡化,但是只要大家經常保持聯絡和對話,相信一定能令友情持續。
即使是從前好友,可長時間不見了,還是會想約出見見面。可往往約出來見面後,氣氛卻變得尷尬。也許是感情淡了,拎不點以前那份感情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為那位召集人感到傷心, 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同類嘅事情 ,我也有深切的體會
人長大了,就自然會想遠離一些人,不管如何,也總有他們的原因。相信這些事都在大家身上發現了,因為,大家也是從小學來到這,也試了一次離別。但,正正是知道要離別,所以才令我更加珍惜現在,珍惜現在的每分每秒,這樣,以後分開時,也有東西可懷念。這樣,總比沒有好吧?
我相信可能有些人是因為他當時很忙或不宜作出回覆但想先看了訊息後有時間才回覆,但可能過後就忘記了回覆而已,非刻意已讀不回 。
能在離別後還能經常約出來聚會的朋友真的少之又少,當初大家深厚的友誼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沖淡,能保持聯繫的又有多少個?我們只能珍惜那些一段段僅有的情誼,別讓它們被時間偷走了。
雖然我們可能會有些聚會去不了,但我覺得絕對不可以已讀不回,這我覺得是很無責任。
所謂當年的朋友同學只要過一兩年就很快會生疏,所以我們要珍惜眼前人
是什麼時候呢?聯繫逐漸減少了,彼此的問候成了噓寒問暖,對話總是不多於三句話就結束了。聊了一下近況,回憶著以前的時光。但是,卻再也沒有共同的話題了,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日子裡,被我們遺忘了。
其實有時候人們說着以後還要保持聯絡,也不過是一種客氣話而已。另外,已讀不回這一種看似沒有回覆的表現,可能本來就是一種回覆。
現今社會,每個人都只顧著名利與科技,他們已經忘記了聚會的快樂,每當我們開心地與對方訴說著自己的近況,都是十分快樂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一直記著聚會的快樂,有時間就約出來見個面。
我十分明白作者的感受,那股當你十分期待與舊友出來一起相聚的時候,卻沒有回覆你,大家都失約,那時感到心灰意冷的感受。
己讀不回的確令人討厭,有時忘記回覆別人可以事後交侍,但不作任何回應則令他人感覺很不負責任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想一群分散各地的朋友相聚並非易事,每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所以別在意一次半次的失意
或許有很多人都會習慣依賴團隊中的其中一個人。通常身邊都會有一個領導才能較强的人,但自已依靠着的人,也會渴望有人能夠體會到他/他的感受。我想作者就是這樣的情緒吧。
也許他是真沒空 也許他是真已讀不回 也許他是真忙。「在每個群體中總會有那麼一個人,每次都自告奮勇地當起聚會的統籌者;也許,大家都習慣成自然,並不覺得有何特別;也許,那個人本身也不介意,甚至樂於為了所在乎的人勞勞碌碌、忙前忙後,為的只是換取大家一段快樂的時光,一個美好的回憶。可是,當一個人的付出總是被當作理所當然,甚至一次次遭到冷待,又有誰能夠堅持下去呢? 」我很認同,很多時 我們習慣了 不代表是必要的。
是啊,有的時候,自己經常做的事情別人就會當做一種習慣。當有一天你突然不再做那件事情時,別人卻會憤怒,就好像是你應該做的。就如買早餐,你習慣性地幫別人買,等有一天你忘記了,別人就會不解地說道:怎麼你今天沒有買早餐呀?這也正如文中所說:感情裡的輸家,永遠都是在乎的那一方。
我也有不少次當那個「統籌者」,每次換來的,不是已讀不回,就是說沒有空。在活動前,大家也興致勃勃,甚至早幾星期前已經討論活動該做什麼,可到了當天卻沒人去;我也有學作者的方法逐一詢問沒有回覆的人,也是逐一「放飛機」,沒辦法,現在的人就是這樣……
每個人在不同聊天群組都有過已讀不回的經歷,但那時候的你真的有事沒空回訊息, 但之後應該補回訊息,不然真是一個很沒禮貌的行為。
我十分明白作者的感受,現在人們都是依賴科技,並沒有像以前一樣一起聊天。
小學畢業後,我也遇到全班打集體聚會回到小學的情況,但可惜不斷的呼應真正有理會也只有幾個人,所以最後的聚會還是聚不成,只能說大家離別後,就會變得各有各忙,聚會已經是件極為困難的事。
沒辦法,當人離開一個生活環境後走到另外一個生活環境。漸漸的,就會遺忘自己以前的點點滴滴,逐漸淡化。也許是因為成長了吧~自己也有著自身的忙碌,私人時間。自然不想花費時間在許久不見的人上。
我們在小學畢業後有人在群組裏問,要不要出來聚一聚啊。可是每一次問完,不是全部人而讀不回,就是回了約了,最後卻說沒空。長大了,都會各自忙碌,各有各忙。聚會這些事,可能也只是說說罷了。
這讓我想到我之前在網上看的一篇文章, 也是跟文中的主角情景一樣, 負責編籌活動, 但他們都非常依賴主角。 我認為那些人很沒有 責任感。
當一個人離開了一個群體後感情一定會淡化的,更別說出來聚舊,聊聊天也已經很難。當他們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變得愈來愈難約,甚至連聊天的機會也沒有。
當畢業長大後,各人也忙碌起來,難得有人提出同學聚會,卻因為工作、家庭等問題而不能出席,往往只,能取消。很可惜,這卻是忙碌的香港社會,忙得容不下你停下半步去念舊。
有幾多人能在離別後再約出來聚會?人去到新環境就會有新的朋友圈,久而久之,對舊朋友的感情變淡,能夠保持聯絡的真是少之又少。
人們總是說,分別總會有再相聚的一天,但事實告訴我們,其實並沒有這種機會,因為大家都會開啟自己的新生活,未必會跟我們一樣懷念著之前的時光,同時,可能也有人會不幸遇難,導致聚會時總會缺人,因此,不要相信大人們說的,所謂的相聚的一天
已讀不回這種現象已經非常普遍,每當別人已讀不回你嘅時候你會感到非常傷心,但當你己讀不回人嘅時候你並沒有感到任何抱歉,所以說我們應該將心比己。
已讀不回, 這種現像已非常之普及 。已讀不回的人 ,也許是心情不好不想回答 ,也許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但是我認為他們都應該給出一個說法 、一個回應 。不然的話 ,發出者看到他已讀卻沒有回應, 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想的。 將心比己 ,如果已讀不回的人也被人已讀不回, 他又會如何想?
聚會源於一群人的好久不見,可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這一次的離別,是為了下次的再聚做準備。
時間把大家的感情都沖淡了,作者作為一個統籌者想要大家聚在一起,大家卻沒反應,這可是現實呢
覺得作者的處境很常見,當有人在小學群組寫着“各位有閒聚聚嗎?”我都會己讀不回,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微妙地覺得自己不應該去。
已讀不回,在我們的身邊都非常常見。我自己也非常明白作者的感受,時間把大家的感情都沖淡了。彼此的聯繫逐漸減少,對話總是兩三句話就結束了。大家也因此而疏遠了。
我认为这篇文章非常能引起我的共鸣。我也是经常是是去做那个发起邀请的角色,但每一次的精心准备,每一次的询问意见,他们也只是敷衍地回“哦”知道了“……这些的回应,真的会令人难免有些失望。
每次在群組看到新訊息時,十個人有九個人都己讀不回,令我十分失望。
其實這種情況很普遍,當一個人離開一個群體,時間長了,感情自然會淡化,當這群人再次出現,我們卻離開了,其他小因素就成了我們不去接近的原因。
這種情況十分常見,當我們脫離了一個群體後,若失去了接觸,便很難再次熟絡起來,慢慢地變得陌生,連談話也會感到尷尬
雖然以前的朋友跟你的關係沒有以前這麼好,但也許就是因為關係沒有這麼好,話題才會聊得多
相信發送聚會訊息的人看到一個一個已讀不回會感到很失落,經過一段長的時間後,友誼都會漸漸變淡。
一次又一次的爽約,令友情漸漸地變得平淡,「已讀不回」彷彿已經變成家常便飯,每個藍色的剔號,象徵著友誼變淡的標記。
聚會 — 在過往的生活是日常生活﹑輕而易舉的事。但在現今疫情下, 為避免疫情散播,人與人之間變得生疏了。現在每次的聚會,都變得難能可貴,真希望過往正常的生活快些重臨。
現今社會很多的友情也是這樣,大家由當年的好友變成今天的陌友,就因為現今科技發達,聚會時也忙於回覆訊息,缺乏了人際關係。
人在成长当中避免不了分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去天各一方,但每当想起以前和朋友的开心时光,也许来一场聚会就是最好的聚旧。
我也認同作者的描述是十分常見的,我們畢業後各自升上不同的中學,認識了新的同學和好友,自認而然跟小學的好友就疏於聯絡了。幸好我暫時還跟小學的好友時常還有聯繫,偶爾也會“聚會”。希望我們的友情能一直的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