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題兩寫:親愛的陌生人 (璇筠)

(璇筠:香港作家、詩人、中學教師。曾獲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城大文學獎,青協徵文比賽評審等;著有詩集《水中木馬》、《自由之夏》;散文集《珍真集》。)

我是典型的被問路體質,曾經創下一天之內被問路三次的紀錄。有時不禁想︰究竟被問路體質,是怎樣養成的呢?在詐騙橫行的今天,長著善良甚至若愚的臉也許更容易招來騙徒?然而,看起來「人畜無害」,至少不是兇神惡煞,讓人避而遠之,可能也算是好事。

被問路的時候,我當然也略盡綿力為陌生人指引方向。由於家附近有一個著名的文化景點,有時我甚至會充當Google Map,直接把遊客帶到地標,甚至還順道介紹週圍好吃的餐廳。這樣做與其說是奢望以一人之力振興旅遊業,不如說是看到陌生人感謝的笑容-自己也會不自覺的微笑。反過來說,如果在外國迷路,可能也會希望遇到如此熱情的陌生人,因為即使路在口邊,通常還是得重新依靠 Google Map,然後繼續把方位攪混。如此,如果有時間,倒不如直接把人帶到目的地,讓彼此感到安心。當然這樣完全違背「逢人只說三分話,那可全拋一片心」的傳統教誨,但是「問路情境」雖然就是三分鐘,卻體現了互相信任的美好,就是三分鐘,可能就可以歸納對這個城市的好感。

有一次,我在回校的路上,看到一位學生和她的家長暫停在路中間,表情有些困惑。我下意識覺得,是否是我校的插班生不認得路呢?要從商場四通八達的通道上趕回校,有時也不知道應該走哪一個出口。於是我就上前詢問:「同學,怎麼了?應該是這邊吧?」說時用手擺了一下,示意方向。然而,她旁邊的那位中年婦女突然皺起眉頭,表情顯得十分厭惡,緊張地說:「不是呀,我只是問問她…你也太緊張了!」

我這才突然發現,原來他們並不是母女的關係,他們也只是陌生人。那位同學一臉茫然,當我反應過來想解釋什麼時,那位阿姨突然非常不快地大動作撥手:「你也太緊張了,以為我是什麼人嗎?我不是要拐騙她啊!」其實,我一點也沒有想像到那裡去,阿姨就一邊罵一邊離開了。留下我與那位同學面面相覤。

原來「偏見」甚至「標籤」就是如此坦蕩蕩地存在於尚未認識的人之中。那位阿姨以為我是過度擔心學生的誰?而我下意識以為她是女孩子的媽媽。學生對我們兩個的舉動一臉茫然,反應不過來。但是,話說回來,為什麼阿姨會覺得我在阻止她問路呢?可能她就是常常被拒絕的人?人們是如何看待她的?以至當我這樣走近,讓他立刻聯想起平日素常面對的惡意?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別人眼中的你不是真正的你;但是你眼中的別人,正是你自己。

上班的途中我又遇到另一件小事。在這城市裡,每一個人其實都來去匆匆,沒有人會關心地鐵裡每天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有一天,我也像往常一樣上班,背著一個大袋子,匆匆地在港鐵上奔跑。突然背後有一個女人追上來,拍了一下肩膀,我嚇了一跳,是一個行政人員裝束的短髮女子。然後她用手掌畫了一個弧度,小聲地在我耳邊說:「小姐,你的裙子是不是穿反了?」我低頭一看,當天所穿的長裙,那長方形的布招牌就像一面小旗幟,魯莽地在裙邊搖曳。「非常謝謝你呀‥真的感謝。」然後只能送她一個大大的微笑。那天上學的路上,一股暖流穿過心房︰即使看到陌生人的裙子穿反了,其實也未必會告訴她吧,畢竟事不關己己不勞心,正是城市生活的基本訓條。感恩這位陌生人的熱心相助。畢竟當我大搖大擺的回到校園,讓學生發現了這事的話,可能就會成為當天的笑柄。

蘇軾曾經說︰「無故加之而不怒」,便成為勇者,如此,可能向陌生人行善,也能算是一種勇氣吧。 畢竟維多利亞港沒有應承要多寬容,我們也沒能斷定誰善誰惡。陌生人的微笑,雖然過於輕盈,但是累積下來的善,在這個風卷殘雲的世代,也算是遲開的百合花。我喜歡的詩人海子曾說︰親愛的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加陪沮喪的某些時刻,可能是來自陌生人的善意接住我們。

2024年12月11日

在〈一題兩寫:親愛的陌生人 (璇筠)〉中有 98 則留言

  1. 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陌生人的善意往往成為一種珍貴的連結。璇筠的故事提醒我們,即使是小小的善舉,也能為他人帶來溫暖與希望。這種對陌生人微笑的勇氣,無疑是對人性美好的一種信仰。

  2. 其實當你早上急趕地出門的時候,你也可以不忘和同樣要出門的鄰居打個招呼,和樓下的保安打個招呼, 展露出燦爛的微笑,這樣我會更開心,別人也會更開心。

    • 當我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彷佛體會到了在這繁忙的都市中一些似乎微不足道的溫情,而這少許溫情確實十分來之不易,應該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3. 本文通过作者多次被问路的经历,反思了“被问路体质”背后的信任与善意,探讨了城市生活中的偏见与标签,并分享了陌生人之间的温暖互动。作者认为,尽管现代社会充满疏离,但小小的善意仍能带来温暖,陌生人的微笑如同迟开的百合,为生活增添美好。

  4. 一個小城市中有不少樂於助人的畫面,即使是很少的事情也會令他人感受到溫暖和關懷。如文中的有時也不知道應該走哪一個出口。於是我就上前詢問:「同學,怎麼了?應該是這邊吧?」說時用手擺了一下,示意方向。然而,她旁邊的那位中年婦女突然皺起眉頭,表情顯得十分厭惡,緊張地說:「不是呀,我只是問問她…你也太緊張了!」這些小事卻往往令人銘記

  5. 世界上沒有規定一定要幫助別人,但陌生人的善舉或僅僅一句話,卻能為我們帶來一絲溫暖,雖然微小,但也是生活中幸福的瞬間,我們也可嘗試給予陌生人善意,幫助別人,別人也會感受到溫暖,那何樂而不為呢?

  6.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認為被問路的經歷讓我思考人際間的信任與善意。雖然有時遭遇誤解,但小小的善舉能溫暖彼此,讓城市生活充滿希望。即使陌生人之間的互助微小,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溫暖與安慰。

    • 在香港這個忙碌繁忙的城市中,日日過住不變樣的沉悶生活,當有陌生人問路時,能出手相助,也算是令自己快樂一點,如果人人都沒有互相幫助,那麼社會就會變得自私。

  7. 一個小小的幫助或許可以幫別人一個大忙,也有可能一次善良的主動,卻換來一輩子的内向。不過我認爲世間是醜惡的,你的幫助在別人眼裏多會一文不值

  8. 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一天內被問了三次路的經歷。雖然其中發生了一些誤會和責罵,但後來那位穿著行政裝束的女人的幫助讓人感到十分暖心。文章中提到的那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為什麼阿姨會覺得我在阻止她問路呢?或許她經常遭遇拒絕,人們是如何看待她的,讓她在我靠近時,立刻聯想到平日面對的惡意?」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它提醒了我別人眼中的自己不一定是真實的自己,而自己眼中的別人,其實反映了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也促使我反思了平常我是怎麼看待他人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

  9. 對於問路這回事,我和我的父母也有與作者一樣的感受,我們會經常被人問路,好像我們的額頭都寫著:「問路的話可以問我們喔!」,即時身邊有很多人,也選擇向我們問路。不過,我們和作者不同的一點是我們不會帶問路者到他們的目的地,大部分時間是因為我們有事要做,而另外一些時間便是我們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所以作者做到這一步實在是太貼心了。

  10. 文章以日常小事為切入點,探討陌生人間的信任與善意 作者以親身經歷展現了偏見與誤解,也反思了城市中難得的溫情 透過細膩的敘述,傳遞了對人性善良的信念,讓人感受到陌生人微小善舉的重要性與溫暖力量

  11. 我和作者的經歷其實差不多,因為我也經常被陌生人問路。在被問路的時侯,每一次我都會樂意地回答,正所謂「助人為快樂文本」,因此看完作者這篇文章,我感到切
    膚之痛。

  12. 這篇文章描寫了作者被問路、被誤會和被提醒的事件,「助人為快樂之本。」作者善意地為陌生人引路,甚至直接把陌生人帶到目的地,更介紹地方名物,而作者看見陌生人的笑容時,自己也感到快樂。社會中人人都分秒必爭,其實作者根本不必理會陌生人,但這微弱的幫助卻能使陌生人的一天變得美好,又或是感到被鼓舞。這份簡單的善意在某些時刻或許能接着沮喪的陌生人。

  13. 多謝作者能夠兌現承諾發佈新文章,我看得很高興,文章描述了作者生活中的小事,例如被路人問路等……讓我感受到作者你是個樂於助人的大好人,期待你的新作品。

  14. 作者記述了自己多次被問路,以及通過「陌生人」探討了人情味,例如工作人員會主動提醒作者裙子穿反了,阿姨被誤會而罵罵咧咧地走開。我們能在這些故事看得出不同角色的性格,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15. 閱讀這篇文章過後,我認為為別人帶路是一種美德,與此同時,當你看到別人的笑容時,你也會感到十分開心,所以即使被別人誤會,我個人也會選擇堅持做自己,為別人帶路

  16. 我認為幫助別人時最好要顧及別人的感受,等到別人向你開口說話時才幫他也不遲,當然別人大意的時候也可以善意提醒

  17. 文章以「被問路體質」為引子,展現了在城市生活中與陌生人互動時的種種。 既體驗了幫助陌生人的溫暖,也遭遇了誤解。 透過這些經歷,呼籲人保持善意和包容。 也引發我對類似情境的思考。

  18. 被問路的經歷讓我思考人際間的信任與偏見。善意的行為有時被誤解,但即使面對陌生人,我們仍能傳遞溫暖。每一次的真誠互動,都是對人性美好的肯定,讓我更加珍惜這些瞬間。

  19.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被問路的經歷,當中可能會有誤解,但是我認為這是考驗人間常情的好幾會。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我認為被問路的經歷是開心的。

    • 每個人都有被問路的經歷,我覺得被問路是一種好的經過,可能在這個時候幫助多一個我並不認識的人,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輩這樣做也會令我變得快樂。

  20. 在生活中,我也經常充當陌生人的導航和攝影師。最初是有點害怕的,害怕帶錯路,害怕拍得不好,害怕被其他人騙。在網絡上看到有許多因為樂於助人反被「碰瓷」的事例,從而對陌生人的請求為之推辭。到後來幫助了兩三次之後,發現大多數人對自己的幫助都會深存感謝,自己也會很開心,然後就幫助了越來越多的人。

  21. 我相信被問路的經歷,每個人都有嘗試過吧,可能有人會因怕被人誤解而選擇不理會他,可能有人會因怕麻煩而不理會他,但我認為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們要多幫助身邊的人。

  22. 在這個匆忙的城市中,陌生人的善意常常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溫暖。每一次的互助與微笑,都提醒我們珍惜彼此的存在,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願我們都能在日常中,傳遞這份善良。

  23. 這篇文章探討了「被問路體質」背後的社會心理,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誤解。作者以個人經歷呈現陌生人互助的美好,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信任和善良,這對於建立和諧社會至關重要。

  24.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被問路的經歷,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善意。作者透過自身故事,反映出社會中的偏見和誤解,強調陌生人之間的小善行對彼此心靈的影響,讓人感受到溫暖與連結。

  25.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際互動中善意與誤解的微妙關係。作者分享了自己被問路的經歷,展現了對陌生人友善的態度,並反思社會中潛藏的偏見與標籤。透過小故事,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善意的重要性,讓人感受到城市生活中的溫暖與連結。

  26. 這篇文章探討了被問路的經歷與人際互動中的善意。作者反思了自身被視為「人畜無害」的形象,並分享了指引陌生人的快樂。同時,透過與陌生人的對話,揭示了偏見與誤解的存在。最終,文章強調了即便在匆忙的城市生活中,互相幫助的善意仍能帶來溫暖,並引發對人性和信任的深思。

  27. 这篇文字深刻描绘了城市生活中陌生人之间的微妙互动,展现了善意与误解并存的复杂情感。作者通过自己被问路的经历,反思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偏见,同时也表达了对陌生人善意的感激。

    • 2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陌生人的善意往往成為一種珍貴的連結。作者认为,尽管现代社会充满疏离,但小小的善意仍能带来温暖,陌生人的微笑如同迟开的百合,为生活增添美好。

  28. 我是典型的被問路體質,曾經創下一天之內被問路三次的紀錄。有時不禁想︰究竟被問路體質,是怎樣養成的呢?在詐騙橫行的今天,長著善良甚至若愚的臉也許更容易招來騙徒?然而,看起來「人畜無害」,至少不是兇神惡煞,讓人避而遠之,可能也算是好事。

    被問路的時候,我當然也略盡綿力為陌生人指引方向。由於家附近有一個著名的文化景點,有時我甚至會充當Google Map,直接把遊客帶到地標,甚至還順道介紹週圍好吃的餐廳。這樣做與其說是奢望以一人之力振興旅遊業,不如說是看到陌生人感謝的笑容-自己也會不自覺的微笑。反過來說,如果在外國迷路,可能也會希望遇到如此熱情的陌生人,因為即使路在口邊,通常還是得重新依靠 Google Map,然後繼續把方位攪混。如此,如果有時間,倒不如直接把人帶到目的地,讓彼此感到安心。當然這樣完全違背「逢人只說三分話,那可全拋一片心」的傳統教誨,但是「問路情境」雖然就是三分鐘,卻體現了互相信任的美好,就是三分鐘,可能就可以歸納對這個城市的好感。

    有一次,我在回校的路上,看到一位學生和她的家長暫停在路中間,表情有些困惑。我下意識覺得,是否是我校的插班生不認得路呢?要從商場四通八達的通道上趕回校,有時也不知道應該走哪一個出口。於是我就上前詢問:「同學,怎麼了?應該是這邊吧?」說時用手擺了一下,示意方向。然而,她旁邊的那位中年婦女突然皺起眉頭,表情顯得十分厭惡,緊張地說:「不是呀,我只是問問她…你也太緊張了!」

    我這才突然發現,原來他們並不是母女的關係,他們也只是陌生人。那位同學一臉茫然,當我反應過來想解釋什麼時,那位阿姨突然非常不快地大動作撥手:「你也太緊張了,以為我是什麼人嗎?我不是要拐騙她啊!」其實,我一點也沒有想像到那裡去,阿姨就一邊罵一邊離開了。留下我與那位同學面面相覤。

    原來「偏見」甚至「標籤」就是如此坦蕩蕩地存在於尚未認識的人之中。那位阿姨以為我是過度擔心學生的誰?而我下意識以為她是女孩子的媽媽。學生對我們兩個的舉動一臉茫然,反應不過來。但是,話說回來,為什麼阿姨會覺得我在阻止她問路呢?可能她就是常常被拒絕的人?人們是如何看待她的?以至當我這樣走近,讓他立刻聯想起平日素常面對的惡意?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別人眼中的你不是真正的你;但是你眼中的別人,正是你自己。

    上班的途中我又遇到另一件小事。在這城市裡,每一個人其實都來去匆匆,沒有人會關心地鐵裡每天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有一天,我也像往常一樣上班,背著一個大袋子,匆匆地在港鐵上奔跑。突然背後有一個女人追上來,拍了一下肩膀,我嚇了一跳,是一個行政人員裝束的短髮女子。然後她用手掌畫了一個弧度,小聲地在我耳邊說:「小姐,你的裙子是不是穿反了?」我低頭一看,當天所穿的長裙,那長方形的布招牌就像一面小旗幟,魯莽地在裙邊搖曳。「非常謝謝你呀‥真的感謝。」然後只能送她一個大大的微笑。那天上學的路上,一股暖流穿過心房︰即使看到陌生人的裙子穿反了,其實也未必會告訴她吧,畢竟事不關己己不勞心,正是城市生活的基本訓條。感恩這位陌生人的熱心相助。畢竟當我大搖大擺的回到校園,讓學生發現了這事的話,可能就會成為當天的笑柄。

    蘇軾曾經說︰「無故加之而不怒」,便成為勇者,如此,可能向陌生人行善,也能算是一種勇氣吧。 畢竟維多利亞港沒有應承要多寬容,我們也沒能斷定誰善誰惡。陌生人的微笑,雖然過於輕盈,但是累積下來的善,在這個風卷殘雲的世代,也算是遲開的百合花。我喜歡的詩人海子曾說︰親愛的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加陪沮喪的某些時刻,可能是來自陌生人的善意接住我們。

  29. 上面嗰篇係寫錯咗唔好意思
    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陌生人之間那份微妙而珍貴的信任和善意。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無論是被問路還是向陌生人提供幫助,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都在傳遞著人性的溫暖。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讓人深刻理解到,正是這些微小的善意,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溫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微光」,照亮彼此的前路。

  30. 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地方,你是否会在陌生人问路时停下为他解答或带领他们前往?我也有过好几次被问路的经历,我倒是觉得帮助到别人会感到开心。

  31. 文章以作者被問路等經歷展現都市中的善與偏見。 陌生人的善意如暖流,但偏見亦存在,這篇文章喚起了我對友善和理解的思考。

  32. 这篇文章通过个人经历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误解,展现了陌生人之间温暖的互动与善意。作者思考了社会偏见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达了对陌生人祝福的美好愿望,令人深思且感动。

  33.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作者笔下陌生人之间的互动深深触动。无论是为他人指路,还是提醒裙子穿反,这些微小举动都饱含善意。同时,误解也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偏见。但总体而言,陌生人的善意就像微光,温暖又珍贵,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34. 透過這篇文章,描述了其實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也可以通過一些事,從而看到現今社會人際關係的重要。而我認為人際關係十分重要。

  35. 其實即使大家互不相識,也可以出手幫忙。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 ,幫一個小小忙也不會阻礙很多的時間。有時陌生人的幫助是微小而偉大的。

  36. 其實即使大家互不相識,也可以出手幫忙。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 ,幫一個小小忙也不會阻礙很多的時間。有時陌生人的幫助是微小而偉大的。

  37. 在這喧囂的城市中,陌生人的善意讓我們感受到溫暖與信任。每一次的互助都提醒著我們,生活中依然充滿美好。願我們都能在日常中傳遞這份善良,讓彼此的心靈更加靠近。

  38. 在現今香港社會,大部分人們都只會對陌生人的請求視而不見,不想為自己帶來麻煩,但是當我們試想一下被陌生人提醒或幫助時,那一股善良的暖意,卻總會溫暖我的心田,即使那只是一個小事,所以我認為大家都應該伸出援手互相幫忙,營造美好的社會氣氛。

  39. 在钢筋森林中,陌生人的善意是闪烁的萤火。被误解的阴影与信任的微光交织,恰似海子诗中未名的祝福——我们以三分鐘的勇敢,为彼此卸下防备,让「陌路」二字在暖意中融化成一盏引路灯。这或许便是城市最温柔的呼吸。

  40. 這文章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城市中陌生人間的微妙互動,展現了善意與偏見並存的現實。作者通過自身被問路的經歷,令我反思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誤解,並以溫暖的筆調讚美了陌生人的善意。文中穿插的誤會與幫助,既讓我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冷漠,也讓我看到人性中的溫暖與勇氣。最後引用海子的詩句,昇華了主題,表達了對陌生人善意的感激與祝福,令人深思。

  41. 文章通過作者被問路和接受幫助的經歷,提醒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記對陌生人保持善意,哪怕只是微小的舉動,也可能為他人帶來溫暖。我很喜歡文章中的一句話:別人眼中的你,不是真正的你,但是你眼中的別人正是你自己。標籤與偏見總是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令我反思我們在看待別人的時候總是會投入自己的偏見,但事實上別人卻並不是如此。

  42. 現今的社會,很多人對陌生人的問路或請求都只會當作視而不見,但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們應該多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只要每人行多一步,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43. 這篇文章探討了陌生人之間的互動與善意,反映出人們對他人偏見與誤解的深刻思考。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善意與關懷,提醒我們珍惜這些短暫的連結,並勇敢地去傳遞愛與理解。

  44. 這篇文章所帶出善意,讓我感受到溫暖。讚美了陌生人的善意,亦反映了現在社會大多的偏見和誤解,令我感同身受。不過,還是希望大家行多一步,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

  45. 助人為樂 經典卻又正確的一句成語 就如這篇文章一樣 明明不發出來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甚至要為此付出時間 回報也不穩定 但為了幫助人們 為人們提供對事物的不同觀點 評價 而努力 很多時候 幫忙的人想要的最好的報酬便是一句謝謝

  46. 這篇文章所帶出善意,讓我感受到溫暖,大部分人們都只會對陌生人的請求視而不見,不想為自己帶來麻煩,但是當我們試,就會有進步!

  47. 這篇文章帶出就算是陌生人也會對你發出善意,別人受到你的幫助時,他可能會學着你的樣子去繼續幫助別人,這種全部溫暖的行為不是越多越好嗎?

  48. 這篇文章讓我深思陌生人之間的互動與信任。作者以幽默的方式分享了被問路的經歷,揭示了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不斷產生的善意與誤解。即使在快節奏的城市中,陌生人的小善舉也能為我們帶來溫暖與感動。

  49. 看完這篇文章,作者的經歷探討了城市生活中陌生人之間的互動,既有善意的溫暖,也有偏見的反思。作者描繪了被問路、誤解與幫助等場景,呈現出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引發讀者對都市生活中人性與信任的思考。

  50. 他写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信任。又通过个人经历,反映出被问路的现象不仅是善良的表现,也揭示了社会的偏见与误解。陌生人的微笑和善意,仿佛是生活中温暖的瞬间,让人感受到人际关系的美好与温馨。

  51.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遇见的陌生人不计其数,无论性别或外表,在他们向我们求助时,我们都应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助人为快乐之本”难道不是吗?

  52. 在現今的社會,人們更傾向於將善意隱藏,卻又輕易地將惡意展露,或許是因為太多人見識過人性的醜陋,不再輕易相信陌生人。也許幾個人的善意微不足道,但我始終相信善意是可以傳染的,願世間多一點善意。

  53.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觉很亲切 因为我和作者一样,也经常被陌生人问路,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所以就算彼此都不认识,看到陌生人需要帮助,也可以去帮忙。

  54. 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帮助陌生人越来越少,可是如果有人不認識路怎麽辦,就應該在那亂走嗎,所以我們應該多多幫助他人,就算是陌生人也好

  55. 現在的生活很少人會去主動幫助別人,大家都冷眼旁觀,不想惹麻煩,又或者有些人帶著偏見,認為是碰瓷的,但都是那一句,當你幫助別人,世界會多一份善意,而且「助人為快樂之本」當你聽到那一句「謝謝」你就會覺得一切都值得。

  56. 在這個生活節奏快的城市,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忽略身邊的人和事,就算遇到需要幫忙的陌路人也只是匆匆擦肩而過,畢竟我們都抱著不要多管閒事,這件事跟我沒關的想法,令這個城市更加冷冰冰,但其實在平常對陌生人付出一點善意,看到對方的微笑,一天下來也會很有充實感啊

  57. 本文通过作者多次被问路的经历,反思了“被问路体质”背后的信任与善意,探讨了城市生活中的偏见与标签,尽管现代社会充满疏离,但小小的善意仍能带来温暖,陌生人的微笑如同迟开的百合,为生活增添美好。幫助別人,別人也會感受到溫暖,那何樂而不為呢?

  58. 這篇文章讓我思考到陌生人之間的互助與善意的力量,即使在繁忙的城市中,微小的善行也能帶來溫暖和希望。善意無需多,卻可以深遠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59. 作者從這一個故事中說明到關心。今我想到如果在這一個繁忙的城市裏,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對陌生人或朋友的關心,這個世界會有幾多變化呢。所以作者寫這一篇文章,令我們思考關心的意思。

  60. 讀完這篇文章,感慨頗多。作者分享了被問路的經歷,有熱心助人的溫暖,還有因誤解帶來的尷尬,也有得到陌生人的善意提醒。從中我們可以見到陌生人之間善意和偏見並存,願我們都能多些善意,給彼此溫暖。

  61. 其實即使大家互不相識,也可以出手幫忙。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 ,也許那只是幫忙拾下跌落的東西,但或佢對於被幫忙的那個人,這是已經十分暖心的舉動,幫一個小小忙也不會阻礙很多的時間。有時陌生人的幫助是微小而偉大的。

  62. 這篇文章以作者是被問路體質展開了兩件具體事件,一是誤以為學生迷路,二是被路人提醒穿反裙子。一件主動幫助他人,一件被他人幫助,傳播樂於助人的思想

  63. 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仿佛感受到了在这喧嚣都市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弥足珍贵的温情。这些点滴的温暖实属难得,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当下,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64.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認為在這繁忙的城市,當我們與身邊的人路過,不妨打聲招呼,這個微不足道,舉手之勞的行為就可以令大家都感到開心……

  65. 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陌生人的善意往往成為一種珍貴的連結, 我認為在這繁忙的城市,當我們與身邊的人路過,不妨打聲招呼

  66.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認為作者透過日常小事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善意,提醒了我們要時刻保持善良與勇氣,為彼此創造更多溫暖的一瞬間。

  67. 人們做出的反應往往與他們收到的對待息息相關,或因他人的漠不關心而對向自己尋求幫助的人惡語相向。我們應學會傳達善意的能力,不做一個冷漠的人。

  68. 這篇文章以作者是被問路體質展開了兩件具體事件。大家都冷眼旁觀,不想惹麻煩,又或者有些人帶著偏見。在這個生活節奏快的城市,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忽略身邊的人和事,就算遇到需要幫忙的陌路人也只是匆匆擦肩而過

  69. 這篇文章主要記述被陌生人問路的數件事。我從這篇文章知道,被陌生人問路的時候,可能會被誤會。但是無論如何,都要繼續熱誠地問路和幫助別人。也要在幫助時被人誤會的時候盡量減少彼此之間的矛盾。也要在被幫助時感謝他。

  70. 在香港,被問路很正常,毕竟香港交通四通八达,我也经常被问路,但我总是不能指出正确的路线,每次都回答不知道,总感觉自己每次都帮不上别人。

  71. 在城市中,其实也是很美好的。我们可以因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开心和喜悦这件事已经是很好的了。虽然香港是一个快节奏城市,不过还是会有人因为帮助别人而停下来的。

  72. 的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往往是關於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他們散播的溫暖,關懷和熱情,卻又是十分的可貴的。盡管是每天早上打的招呼,還是被問一下路後幫忙,這些都能夠散播的溫暖,關懷和熱情。

  73. 作者在文章中寫到他多次被人問路的經歷,令我明白到原來只要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解答了他的問題, 就可以令自己感到快樂。

  74. 文章写了作者多次被问路和其中的一次被误会的经历,不得不称赞作者不厌其烦地帮助陌生人真的很善良,也在那次误会中看到了人之间角度的不同,不过经历这种事也可以保持善良帮助别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实在难得珍贵!

  75. 現今的社會,很多人對陌生人的問路或請求都只會當作視而不見,但助人為樂,我們可以盡量身邊有需要的人。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每人行多一步,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76. 看完這篇文章後,作者通過自己的個人經歷,反映了現今社會中人際關係的複雜性,並呼籲人們珍惜陌生人之間的善意和信任。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一顆關心他人的心,仍然能為生活帶來溫暖和希望。

  77. 作者通過記敘作者被經常被問路而思考並反思,人間上的善良和信任,另外回想起了一句金句,助人為快樂之本。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往往是關於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他們散播的溫暖,關懷和熱情,卻又是十分的可貴的。盡管是每天早上打的招呼,還是被問一下路後幫忙,這些都能夠散播的溫暖,關懷和熱情。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