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years of no significance

黃仁宇先生著有《萬曆十五年》(A years of no significance)一書,講述1587年,即明中葉萬曆十五年的政府如何因為官僚集團的不合作導致一個皇朝的崩潰,在序言裡,如同英譯本的名字一樣,1587年,明朝政府感到皇朝內外的昇平,皇朝的統治似乎風平浪靜,看似沒有甚麼能動搖皇朝的管治。然而,當了解到1587年,明代的官僚與皇帝關係矛盾(兩者本應互相了解,並協調政治命令如田制、賦稅、用人的執行。然而由明太祖廢相起,政府失去領袖,權力下放至六部,並由皇帝直接管理,皇帝試圖擴大他的權力,迫使六部完全聽從他的命令;官僚則通過延緩政治命令的執行,希望迫使皇帝執行官僚們希望推行的政治命令),政府內部的不合作致使一些政治命令的推行失敗;某些政府部門的長官位置長期空置,當國家的政治命令不能落實推行,官員態度敷衍,當這樣的情況持續,這個國家似乎已漸漸衰落,回天乏術。

在《萬曆十五》中,皇帝(明神宗)與官僚的衝突並非成於一日之寒,這先後經歷了宮廷事非(妃子的任命;皇位繼承人問題)、官僚的內部衝突(張居正與朝臣間的暗鬥),最終致使皇帝與政府的決裂,整個政府僅能維持日常運作,其餘的一切政令細節僅通過以往既定的程序執行……為甚麼一連串的衝突導致了政府關系的僵持,並最終無可挽留?這大概來自皇帝與官僚均在追求政治,甚至道德上的正當性,這是指皇帝希望他的命令及他的任何要求均能落實,可惜當這些要求違反了一些傳統(例如皇位繼承必經皇后長子),皇帝的要求便會遭到否定;同時官僚希望政府運作維持正常,並不因為皇帝一時意氣而導致不必要的改革或是影響固有的秩序(內閣首輔只能擔任首輔,它的職權並非以往的丞相,不可包攬一切,張居正試圖包攬一切權力,受到當時朝臣的攻擊)。當兩者的訴求並不能通過當時的程序得到討論(皇權至上,皇帝要是深居簡出,官員無法陳情,亦不會陳情真正事實),衝突便幾成政府無法正常運作之原因。

2013年,一切都看似風平浪靜,我們居住在香港,無可避免受政府的政治命令、政策影響,這一年政府的各個部門以及公共服務一如以往的運作,我們到康文署的泳池嬉水;急症室運作正常……然而我們目前的生活是否沒有任何問題?若果有問題,問題出於甚麼地方?

現時的政府,似乎無可避免走進了1587年的死胡同。這樣說,是基於當我們理解到香港的政府架構,政府原有,立法會的功能(議事、政令通過前必須經過充份討論;有權使用特定的條例監察政府;整合社會大眾意見),因為功能組別及分組點票的原因,漸漸失效(回歸至今,立法會僅能通過梁智鴻議員於任內的公共衛生(吸煙)條例;回歸前,1995年共有41條動議提出,並通過15條)。行政長官不能與立法會於政令推出前有良好的溝通,即儘管它於行政上的政治領袖,政令的推行便幾如1587年一樣,僅能維持政府的低度運作。又當行政長官的得位不正,它能做的,僅能援引私人(行政會議),一如歷朝的一些皇帝一樣,以太監或外戚或親信官員架空原有的行政架構,希望直接操控政府。這些太監和外戚,往往善於使用突如其來的權力,與虎謀皮的同時,不斷牢固自己的利益。同理,2013年,一些由現任行政長官援引的私人正相繼下馬,似乎正中了「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

現時的行政長官無正當性,這是無需討論,那麼現在的政府,即官僚是否正進行相應的對抗呢?筆者揣測,即便現在行政部門,必然亦不想,亦不願意接受影響既有體制秩序的政治命令,於是即使是政府內部,亦已存在矛盾,這些矛盾若持續,將致使行政長官援引的私人集團與現時的行政集團撕裂,引用港產片《寒戰》的一句對白,即恐怕政場如戰場,政府最大的敵人竟是自己。

延伸閱讀: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貨出版社,1985)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