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科資料室發現舒國治

前幾天在中文科資料室發現一本舒國治的《流浪集》,這本書不屬於資料室的,是誰留下的呢?書的內頁夾了書籤,貼了標籤,並有鉛筆寫的筆記、畫線,應該是個細密的讀者,並且愛舒國治、愛文字、愛中文或者愛流浪、愛生活……校園裡竟然有愛舒國治的人!我這樣說,不是舒國治不夠好,也不是學生不夠好,而是,中學生活的現實,老師忙碌少讀書,學生,也太忙,閱讀者不多。

總之,是一個欣喜的發現。學校圖書館也有一本舒國治的《流浪集》,唯一的一本。圖書館應該多買幾本舒國治。

舒國治是一種生活態度。

舒國治的流浪離我們很遠,但生活離我們很近。

不如,我們讀一段舒國治:

看來能遠走高飛,亦關乎人的氣質。我也嘗想過它一過這遠走高飛的日子,哪怕是幾星期也好,便為了這四字之美,這四字之逍遙快意;既沒能身懷巨款,也不曾倒會逃債;八十年代初到美國,在無休無盡公路上踟躕,此來彼往,越奔越遠,竟一晃晃了七年。若問是不是逍遙快意、是否有遠走高飛之感,唉,卻是說不來。只知旅程頗寂寂而胸中頗空曠也。

寂寂與空曠是何等之心境呢?我們都不太懂,我們的生活,吃喝玩樂,還有工作讀書,實太擁擠。

又讀一段:

太多的人用太多的時光去賺取他原以為很需要卻其實用不太到的錢,以致他連流浪都覺得很奢侈的事了。

他們的確年輕時曾發過宏願,說出像「我再拚上三、五年,有些事業基礎了,說甚麼也要把自己丟到荒野中,無所事事個半年一年,好好的流浪一番」這樣的話;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轉眼過去,他們哪兒也沒去。

我不是要用舒國治的文字去勸人流浪,我也是不能流浪不敢流浪的人,年輕時也有過輕狂的想法,可十多年來,讀書、工作、娶妻生兒……可這不是生活的唯一的方式,但香港人大多只有這種方式:努力讀書、考上大學、讀一個較能找好工作的學系、找一份好工作、賺多一點錢……當然,這並沒有不對,只是舒國治告訴我們還有別的生活方式,或者,我們趁年輕要了解多一點,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生活方式。香港以外,或者還有不同的生活,賺錢以外,生活或者還有動人的細節。

老實說,流浪亦不如何,不流浪亦很好。舒國治說。

最近讀梁文道的《訪問》,裏面有舒國治的訪問——《清貧的意義》,他們談吃,真好,都是真實的有情感的生活細節,而不是現在流行的飲食雜誌—-食物都色彩繽紛,抽象而虛幻。

讀舒國治,你會發現生活中平淡而細緻的事,其實於生活最為有味。

中文科資料室的《流浪集》我已輕輕放回原處,物主請取回。

**************************************************************************

好書資料:

  1. 舒國治:《流浪集》。出版:(台灣)大塊文化。2006年。
  2. 梁文道:《訪問》。出版:(香港)上書局。2009年。

走進濕地公園

走進濕地公園                                                                             2C陳雅靜

(教育城創作獎勵計劃2011年1月至4月優異獎)

在香港這個生活節奏急速、每樣東西都講求「快」的大都市中,很難有機會找個時間去接觸大自然,以舒展身心或呼吸新鮮的空氣。這天,我決定擺脫都市的包袱,遠離煩囂,走進位於天水圍的濕地公園。

剛到達濕地公園,放置在門口前的大大小小的銅雕,已引起我的注意。大部分銅雕都是濕地公園裏有代表性的動物,如招潮蟹、彈塗魚、白鷺等,它們都十分逼真,栩栩如生,令人忍不住要跟它們合照。

走進濕地公園,我在溪畔漫遊徑上漫遊,猶如置身於「綠的世界」。這裏四處都是植物,而這些植物都有著奇特的名字,例如「假蘋婆」, 它只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樹,但名字卻如此滑稽。再順著走,我被如意草深深吸引著,它的花朵集粉紅色和黃色於一身,十分奪目,一朵接一朵地開著,而且開得燦爛,為這個「綠色世界」平添幾分色彩。在如意草旁邊,有一條小溪,溪裏看不到任何魚兒的蹤跡,令我大感失望;溪水是流動的,與靜止的植物形成一對比。流水潺潺,正當我陶醉於這美景中,一些學生的歡聲笑語打破了原有的靜謐,他們的嬉笑聲迴盪在漫遊徑上,我看看身旁的告示:雀鳥也有耳朵,請保持安靜!我真不知要給予甚麼反應是好。城市裏有如此綠意盎然的地方,難道我們還不去珍惜嗎?

走完溪畔漫遊徑後,我開始踏上演替之路。在演替之路的開端有一個寬大的池塘,我決定駐足那裏,享受這一刻。池塘裏種植了不少睡蓮,有粉紫,有粉紅,亦有橙黃。每一朵睡蓮都有各自獨特的姿態,有些含苞待放,有些半開半合,有些更開得旺盛,相互爭輝。不時,調皮的魚兒們會躲藏在嫩綠的荷葉下,與同伴們玩捉迷藏,為靜謐的池塘平添幾分逸趣。午後的陽光照射在池水上,波光粼粼,池面上閃閃發亮,水底像隱藏了一個大寶藏似的;微風輕輕掠過池面,牽動一個個漣漪,如同一個個梨渦,微風吹拂到我的臉上,她是母親的手,那麼溫柔、體貼,使我無比溫暖,並能放下學業上的沉重壓力。我深呼吸了一下,這裏的空氣實在是清新啊!此時此刻,池水是清澈的,微風是清爽的,空氣是清新的。這裏不是都市中的世外桃源嗎?

沿著演替之路向前走,拐個彎,一片紅彤彤的景氣頓時映入眼簾,定睛細看,原來是一種叫紅杖竹的植物,顧名思義,紅杖竹的花朵像鞭炮一樣,火紅的。我很喜歡紅杖竹,因為它與眾不同,它的花朵形狀呈長形的,去到花朵盡頭才微微張開,十分特別,到如今我還清晰記得它的模樣。

沿著路走,便來到紅樹林浮橋。在浮橋兩旁有招潮蟹及彈塗魚,牠們都很忙碌,忙著在泥土裏鑽洞,鑽完洞後,又無所事事地到處走動,看著牠們便會開始羨慕牠們,牠們每天的工作只需要鑽洞,哪像人類,每天都要面對新的挑戰。這時。飛來了一隻白鷺,牠一身雪白,輕盈地跳動來覓食,只見牠不消一刻,只俯首一啄,便輕鬆地捕捉到獵物,接著,便氣定神閒地站著,站了良久,才開始振翅高飛。接著,我便踏上浮橋,進入驚心動魄之旅。一踏上浮橋,感覺良好,但越走越遠時,浮橋便開始左右晃動,搖擺不定,令我感到害怕,往後更是「一步一驚心」,嚇得我要連忙走完浮橋。這次旅程使我玩得不亦樂乎,生活中的壓力亦減少了不少,這一切都是拜浮橋所賜。

最後,天色已晚,我唯有離開這人間境。

走進濕地公園,令我身心得到無比舒暢,同時亦令我明白:我們應要好好享受生活,不應把自己逼得太緊,因為這樣會適得其反。我更會珍惜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不再隨便做出一些傷害大自然的事。經過這次的濕地公園之旅,我會多發掘我身邊的世外桃源,不會只生活在煩囂的都市裏。

我最喜愛的老師

我最喜愛的老師                                                                         2C李美然
(教育城創作獎勵計劃2011年1月至4月優異獎)

課餘時間,許多同學都會討論自己誰是自己最喜愛的老師。而我最喜愛的老師是誰?她就是任教視覺藝術科的黃老師。

黃老師樣子年輕,有一把及肩的秀髮,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身型高挑,簡直像世界小姐般美。她的舉止斯文大方,談吐溫文,受許多同學歡迎。

中一的時候,黃老師是我的副班主任。上視覺藝術課時,她總會先用她純熟的技巧示範新的繪畫方式,厲害得令我看得目瞪口呆。我自問於繪畫和做手工藝方面比較遜色,黃老師總會不厭其煩、耐心地教導我。此外,她亦會教導我們如何欣賞或了解藝術作品,從而提升我們於視覺藝術方面的能力和興趣。黃老師的忍耐能力的確很高,中一那年,我們班上課時都頗嘈吵的,特別是某一群男生,但黃老師卻只會循循善誘,很少責罵我們。回想起來,我們班能得到黃老師的教導,確實十分幸運。

黃老師不但是我們的老師,還像我的朋友一樣。起初,我以為黃老師是一個十分斯文,不會跟學生一同玩樂的老師。現實卻跟我的設想相反。原來黃老師也有好動的一面,師生活動周時,她放下了老師的職業包袱,跟學生們參加了許多活動,例如:跳大繩比賽、師生歌唱比賽等。最難忘的當然是師生歌唱比賽,她竟然穿上了學生社衣上台唱歌,跟學生無分彼此。我最愛就是跟黃老師於視覺藝術室談天,我倆的話題頗相近的,對我來說,她是一個極佳的聆聽者,無論是時事、班中的事,甚至是心事,我也能跟她一一傾訴,每次跟她傾訴後,不安的心情都被趕走了。

黃老師更是一個能帶給我安全感的人。自小我的身體就很弱,遇上乾燥的天氣就很容易流鼻血。有一次,吃過午飯後,鼻血不住地流,當時我顯得十分慌張和無助,只見黃老師衝入校務處前來安慰我,她搭著我的肩,說著:「不用害怕,沒事的。」那刻我感到無比的溫暖,手亦停止了顫動,黃老師確實是一個可以令人安心,帶給學生安全感的老師。

我最愛的是黃老師,因為她十分關心學生;我最愛的是黃老師,因為她是個很好的聆聽者;我最愛的是黃老師,因為她十分有耐心。黃老師不但是我的偶像,還是我心中的好老師、好榜樣,希望日後仍能有幸繼續得到她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