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NG CHING WAI[4A10]」

[4A10]

愈讀。悅讀

閱讀也好,學習也好,往往帶給人枯燥乏味,沉悶無趣的印象。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誠然,遊歷能夠讓人增廣見聞,擴闊眼界,開拓視野。然而,閱讀真的比親身體驗遜色許多嗎?轉念一想,假如沒有那些看似苦悶無趣的書藉奠下知識的基石,到處遊歷亦不一定有所裨益,結果也許只會處處碰壁,更顯得人見識淺薄,有如井底之蛙。而閱讀又到底是否真的如此刻板無聊呢?是否一定要親身經歷,才能收學習之效,才能刻骨銘心呢?其實並不盡然。

誠如俗語所言:「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能夠帶來知識,帶來靈感,同樣地能夠帶來——快樂。不同的人對快樂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和詮釋。有人認為,快樂是來自物質上的富裕;有人認為,快樂是來自情感上的滿足;有人認為,快樂是來自成功的喜悅。而我卻認為,快樂來自學習,來自閱讀。

萬世師表孔子曾經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從書本中學習,得到的不止是知識,還有精神上的富足。從小到大,閱讀可謂我生命中很重要一部份,由小說、人物傳記甚至科普書籍,只要一書在手,整個世界就彷彿傾刻安靜下來。每次拿起一本書,總要刨根究底,細細地品味一番,坐在書桌前埋頭苦讀,閱畢才罷休。也許,這就是閱讀的魔力,讓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不同的書藉,往往為人帶來不同的功效,如中藥一般。枸杞能夠養肝明目,人參能夠養心安神,蟲草能夠調節免疫系統。書亦一般,五花八門,各有各好。但最後帶來的,往往是一些新的衝擊,新的觀點與角度。閱讀,就是一門這麼有趣的事情。

有人說,人生,猶如一部舞台劇,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而每一個故事僅僅是茫茫人海之中的其中之一。在數十年的人生旅途上,亦會遇上形形色色,大相逕同的人。有時人會對別人的故事感到好奇,躍躍欲試,也許別人亦然。可是,我們並不全是戲劇演員,能夠飾演不同的角色,體驗一段又一段起伏跌宕的人生。而閱讀,正正能夠實現這個願望。透過書籍,了解人生百態,走進別人的生命,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不一般的心路歷程。

生活中,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疑難困惑,而一些工具書和科普書藉正是一個活學活用的機會,甚至可以成為救命靈藥。小至一粒沙子的成分構成,大至宇宙萬物的結構和歷史,通通都能夠從前人的知識中找到答案。其實,不論是天文地理,只要是跟自身有密切關係的知識,多了解多學習,學會鑑古而知今,往往能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和趣味。

也許,說到這裡,有人會質疑,巿面上並非所有的書籍都值得去閱讀和學習。在現今思想開放的社會,某些書籍加入了不少色情或者暴力的情節吸引讀者的眼球,希望能在云云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一枝獨秀。這些書籍的存在又真的對讀者有益處嗎?答案是肯定的。身為一個人,必須具備批判思考的能力,懂得明辨是非,作出適當的選擇。的確,不是所有的書籍都有益於人。但是,人正正要學會選擇才能在這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環境下生活。人生中,往往要作出不同的抉擇,學會選擇,對人百利而無一害。這些看似荼毒人心的書籍,正正是一本本反面教材,教導人,該如何為自己的人生作出選擇。

閱讀,並不是囫圇吞棗,並不是看過就足夠,而是需要去細味和感受的。透過閱讀,能夠汲取知識作為養份,讓人生走得更高更遠,能夠教會我們,如何作出適當的選擇,學會鑑古知今。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一本本厚重的書籍承載着的,是每位作者對不同事物的啓發和見解,而每位讀者亦能從作者的基礎上加以詮釋,從而得到另一套個人哲學。也許閱讀有時是苦悶的,是了無生趣的,但是,透過閱讀能夠充實自己,學到更多不一樣的知識;透過閱讀能夠啓發人的思維,得到另一套思考人生的方法;透過閱讀能夠化身不一樣的人,享受不一樣的人生。

成。長

成長,如花開花落,流水潺潺。帶走了稚氣懵懂的自己,別去了年少輕狂的歲月。成長,是一種褪變,是一場試煉,更透著一股無可奈何⋯⋯

年華似水,隨著年齡增長,學會了處事謹慎,步步為營;學會了冷靜理智,沉默是金;也學會了感同身受,不再任性妄為。從牙牙學語的小孩,褪變成成熟穩重的成年人,這,就是成長了吧?

小時候,跟在父母身旁,滿跚學步。慈愛的雙親,手把手地教我走路,向年幼的我訴說著這五彩斑斕的世界是如此美好。用那雙天真爛漫的眼睛,模仿著父母講話的聲調,用力地吐出一顆顆根本算不上標準的發音。頭一次,一聲聽起來歪歪斜斜的「媽媽」,也能把他們感動得不能自已。那時候,世上的一切都是幸福的,感受到被照顧,被關愛,被棒在手心上呵護。原以為,這就是永恆。

「適當的時候要做適當的事,現在你們應該要學會閉嘴。」

六歲的時候,剛上小學,對身旁的一切感到好奇不已,一班全新的同學,一個又一個新鮮的話題都是如此吸引著一班「小學新鮮人」。那是一堂語文課,老師的話如同一記當頭棒喝,讓原來鬧哄哄的課室,頓時變得鴉雀無聲。以前,爸爸媽媽總會因為孩子講出了一句話,那怕是一組毫無意義的詞語而興奮,不停地鼓勵我們再多說幾句。如今,此情不再了。有人說,人,就是用一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再用一生的時間學會閉嘴。矛盾嗎?是挺矛盾的。

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是孩子強大的後盾,在他們面前,可以肆無忌憚地撒嬌,隨意地打鬧嬉戲,開心的時候笑,悲傷的時候哭,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能夠做最真實的自己。

「有什麼事一定要跟媽媽講,媽媽會幫你的!」

言猶在耳,隨著時間流逝,慢慢長大,卻開始愈來愈不黏父母了。學習、興趣、朋友,無一不在佔據著生活,生命變得豐富多彩,不再只圍著爸媽轉了。很多時候,儘管有了心事,父母親也不再是第一個傾訴的對象了。從前,在幼兒園放學回家的路上,會跟媽媽吱吱喳喳地說著學校的瑣事,今天又得到老師的稱讚了,那個同學今天又尿褲子了,老師今天又教了那些新的知識了。現在,親子時間倒是少得可憐,升了小學後,媽媽也出去工作了,回家後總是一臉疲憊的樣子,讓人不敢輕易靠近。漸漸地,學會了自理生活,自己做早餐,自己做功課,自己睡覺。似乎,媽媽的存在,也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似乎,已經不需要小時候那無微不至的照顧了。別人總說我獨立成熟,是個不用太費心的好孩子。可是,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卻總感覺有些東西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說不清,也道不明。直到⋯⋯

年月匆匆,今時今日的我已經是一名高中生了。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繁重勞累的學習壓力,還有那錯綜複雜的朋輩關係,早已壓得我喘不過氣,感到徬徨無助,內心總泛起一陣無力感。難得的週末,本以為能夠輕鬆一下,暫且把沉重的擔子拋諸腦後,正當我興致勃勃地計劃著這個週末的時間安排,卻沒想到,意外,是怎麼也躲不過的。

「一心,你媽媽生病了,爸還要去上海開會,媽媽就交給你了。」

老爸這道「聖旨」一下,本來迫不及待想要好好享受假期的我如同被迎頭潑了一盤冷水。媽媽生病了,爸爸還不在家,這下子,什麼計劃,都沒了。失去自由的我,只好乖乖地留在家照顧媽媽,做家務、做飯、喂藥。等媽媽睡著了,才終於能夠歇上一會,有一些個人的時間。隨意地滑著手機,卻被一個大大的標題吸引了視線,那是一個徵文比賽,主題是——孝。

「在忙碌的生活中,父母對子女的付出總是最輕易被遺忘的,就讓這個比賽,讓大家一齊回到當初,感受一下父母的劬勞,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成為了一個讓父母安心的人⋯」

不知為何,心底似乎有什麼感覺正漸漸地湧出來,神差鬼使地走到了媽媽的床塌前,看著她因病而顯得份外蒼白的臉色和那雙瘦骨嶙峋的手,心頭一震。是什麼時候開始,媽媽的眼角多了那麼多的細紋;是什麼時候開始,記憶中那把烏黑的頭髮,變得枯黃乾旱,還染上了一層花白;是什麼時候開始,那雙在我生病時輕輕撫著我的額頭那細膩冰涼的手,長出了那麼多的繭,變得粗糙,不復當年了;什麼時候開始,媽媽已經老了?

淚水,慢慢地溢滿了眼眶,順著臉頰緩緩地流下,興許是抽泣的聲音使然,本應在睡夢的媽媽緩緩轉醒,看著我那雙微微泛紅的眼睛,似乎有幾分愕然。

「有什麼事一定要跟媽媽講,媽媽會幫你的!」

還是當年的那句話,還是那道溫柔似水的聲音,還是,我的媽媽。時光荏苒,成長改變了太多的人和事,不經不覺,我已經成長到能夠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了,一如當年她對我的悉心照料,原來,照顧一個人,是那麼苦,那麼累。她,卻默默地堅持了十多年,風雨不改。如果可以,希望明天一覺醒來,還是當天那稚氣未脫的我,還能靠在媽媽的懷裏任性撒嬌,還能被寵愛著、呵護著,當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可惜,一切都是空想,成長了是事實,今天的我已經不再是當日那天真傻氣的小孩子了,學會了責任,學會了承擔。這一次,換我來照顧您們了,一如當年您們待我一樣。

不想成長,卻必須成長,只能嘆一句,無可奈何。

聚。會

「鈴」手機的提示音響起。看向那泛光的屏幕,映入眼簾的是一則來自於某個通訊軟件群組的訊息。

「各位,很久不見了!接下來聖誕節,我們要約一下嗎?」

甫看見這則訊息,友人親切的聲音隨即在我耳邊響起。看著他在群組中鍥而不捨地追問大家的日程,我不禁想起,曾幾何時,我亦有過那麼一段總是充當統籌者的歲月⋯

「對了對了,我想約大家出去看電影,你說好不好?」

「好啊,難得考完試是應該要輕鬆一下的!」

「那麼,約人的事情就交給你咯!」

這,是某次考試後一位朋友傳來的私訊。同樣地,也是我第無數次當聚會的統籌者。或許是性格使然,在別人對於某些事情拖拖拉拉、搖擺不定的時候我總會好管閒事地拉上一把。幾年下來,的確是交到一班好朋友,卻總是覺得,大家似乎有點過份依賴了⋯

「事情就是這樣了,各位有沒有什麼時間地點是比較方便的也可以提一下喔!」

第十次在群組詢問大家的意見,八個人的群組,回覆的僅僅三個,把對話框往左一推,大大的正楷字體,清晰地寫著:「全部已讀」。看著這四個清晰無比卻又讓人無可奈何的字,我只好打開了一對一的對話框,一一聯絡那些不曾回覆的人,來與不來,總是要給個說法吧。時鐘滴答滴答地往前走,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過去,手棒著一本練習簿的我第一百零一次無意識地望向那始終沉靜如初,安靜地躺在桌子上的手機。終於,「鈴」一聲,那讓我引頸以待的提示音總算響起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數小時的翹首以盼,換來的只是一句「你決定吧,我再告訴你」。

坦白說,要是這樣還不灰心一定是騙你的。可是,每每看著大家出來聚會的時候臉上的喜悅和滿足,讓我漸漸萌生了一份責任感。也許,我不做的話,就沒有人會做了吧。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漸漸成為了朋友間聚會的常任統籌,也在挫折和氣餒中成功約了一次又一次的聚會,得到了一份特有的滿足感。

然而,在不斷的挫敗面前,再有耐性的人,也總會有爆發的一天。當每次的付出都被視為理所應當;當大家都只為自己著想;當沒有人在乎自己的感覺,曾經多熱的心也會漸漸變得冰冷,不再願意付出時間心血,不再信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

「說好了大家,活動完了要保持聯絡,再約出來吃飯喔!」

「好!」

這,是某個校外活動完結之前,大家所說的話,然而,數月過去,原本總是置頂的對話群亦隨時日流逝一點一點地往下掉,從第一到第五,從第五到第八,一直掉一直掉,直到再也看不見那個曾經熱鬧不已的群組,剩下的只有大家閒時零零星星的幾句問候。看到這個局面,不禁感到有點唏噓。或許正正是衝著這點唏噓和歎息,一向活躍於組內的我,當仁不讓地再次擔當聚會統籌者的角色。

原來我以為,事情會像過往每一次跟朋友們聚會般,雖然一波三折,卻總有個圓滿的結果。可惜,天意弄人,我這個堪稱「專業」的聚會統籌,這回卻結結實實地碰上鐵板了。

「十二月快到了,讓我們來選一下時間吧!請打上大家可以的日子⋯⋯」

一個月內,第三次改變同一句話的問法,第三次在群組內問同一條問題。十五人的群組,十四個已讀,七個已讀不回。我不知道這代表什麼,早前嚷著要約吃飯的人一個個地銷聲匿跡,在對話中總是見不著他們的身影。這樣的情形,讓我不禁回想起暑假期間,大家應當協力完成的一個個項目,不知何時開始,卻變了三人會議。一次又一次約定排練,一次又一次的失約,過往種種的不憤,似乎藉著這次的聚會一點點地爆發出來。或許有人會說我小氣記仇,可是,那種只有自己一人堅持的感覺,並不好受。看著再次沉底的對話框,我只能報以一絲苦笑,然後緩緩地關上手機屏幕,再度投入書海之中⋯⋯

也許,在每個群體中總會有那麼一個人,每次都自告奮勇地當起聚會的統籌者;也許,大家都習慣成自然,並不覺得有何特別;也許,那個人本身也不介意,甚至樂於為了所在乎的人勞勞碌碌、忙前忙後,為的只是換取大家一段快樂的時光,一個美好的回憶。可是,當一個人的付出總是被當作理所當然,甚至一次次遭到冷待,又有誰能夠堅持下去呢?

可能有人會說:「他是自願的,又不是我迫的,關我什麼事呢?」然而,又有誰想過,這一個或者這一群自願者的初衷到底是什麼呢?很多人都說,一段關係,在乎的一方總是輸家。這些人也一樣,因為在乎,因為是發起者,所以一切都看似是自討苦吃。可是,如果沒有了這些願意付出的人,大家的關係又將會何去何從呢?

「鈴」,手機的提示聲再度響起,同時亦拉回了我早已飄遠的思緒。眼看著友人興致勃勃地招人參加聚會,我忙不迭地在對話欄上打上空閒的時間作出回覆。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用「忙不迭」來形容,我只能說,我不希望,他成為,下一個我。

夢想與現實

夢想和現實之間,到底有一條多長多闊的鴻溝?在現今的社會中,幾乎每個人都在追求安穩、舒適的生活。為了名,為了利,每天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然而,當初那個年幼的你,那個單純而不染一絲世俗氣息的夢想,又是否依然埋藏在你內心的深處呢?又或者早已在社會這個名利場,這個爭分奪秒的只為所謂的名與利的地方被磨滅得一乾二淨,不復存在呢?

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曾經有過至少一次描述我的志願的一份家課,或許是一幅畫作,或許是一篇作文。多年以後,默然回首,再次想起這一份家課,也許大多數人只是淡然一笑,笑當初的年幼無知,笑當初的天馬行空,笑當初的不切實際。可是,又有多少人曾經想過,當年彷如一張白紙的那個你,當年不曾被俗世根深蒂固的思想所影響的你,才是最真實,最原始的?或許現在你會覺得,當年當刻的你只是純粹的天真,純粹的不解世事。可是,也許那個不曾受世俗渲染,束縛的,才是最美麗的你。

有人說“現實迫使人低頭。”的而且確,現實是殘酷的。如今的社會日益蓬勃,每個人都在力爭上游,不停地往上爬,希望能夠達到一個理想高度,希望能夠出人頭地,受人景仰,希望能夠名垂千古,永留青史。每個人的故事大同小異,卻也大相逕同。每個人的身後總有千千萬萬種理由,迫使他們一步步地向前走。然而,在人們看似一步步邁向他們眼中的成功時,又是否早已在社會這個大染缸中愈走愈遠?又是否早已忘記當初那個純真而美好的自己?又是否不再擁有所謂的夢想,每天就只如行屍走肉般生活着?這樣一板一眼,分毫不差的生活又真的是我們所追求,所渴望的嗎?

著名影星周星馳曾經在電影中說過“人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可見夢想的確是人們枯燥無味的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夢想可以作為一種推動力,驅使人不斷向前,就如一輛還沒有駛到终點的火車一般,必須持續的向前走,才能到達終點。而人生也一樣,是一輛一直向前走的列車,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這輛車會失靈,要維修,也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也許今天,也許明天,這輛車突然就停駛了,儘管沿途風光如晝,卻再也沒有了欣賞的機會。也許曾經有想要停下細意欣賞的美景,卻沒有了下一班車,沒有了重來一遍的機會,只此一遍。

正如李白所說“人生得意須盡歡。”世界上有數以億萬個擁有不同經歷,不同年齡,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多如恆河沙數,而我和你就僅僅是那億份之一。很多人在社會的渲染下變得勢利了,不再隨心所欲,不再與眾不同,不再是真正的自己。戴上了面具,跟隨着眾人的步伐,隨波逐流。變得世故圓滑,不再獨一無二。可是,到了人生的終點時,回首過去匆匆數十年,又是否真的能夠一生無憾?這短短的數十年時間,是否真的過得有價值?在變得滿頭銀絲,老態龍鍾之前,又是否真的轟轟烈烈地活過一場?社會給了人很多的規限,讓很多人不敢選擇一條自己最想走的路,反而選擇勞勞碌碌,做一個最平凡的人,把曾經的滿腔熱血慢慢冷卻,迫使自己變得跟旁人一模一樣。只不過,那一個,真的是你嗎?在把自己的夢想放下之前,在選擇做一個平庸的人之前,在我們的人生完結之前,難道就不該放縱一次,給自己一個機會?人生只有一次,也沒有多少次實現夢想的機會,難道就因為平常人所說的高薪厚職,所謂的好條件,去放棄那個最真的自己?也許有人說這只如飛蛾撲火,可是生命無常,就為了不後悔,也該竭盡全力,不為這來去匆匆人生的留下遺憾,不是嗎?現實和夢想,從來不是一道選擇題,從最有限的空間找到最真實的自己,才足證夢想無價。

我從閱讀中找到快樂

閱讀也好,學習也好,往往帶給人枯燥乏味,沉悶無趣的形象。雖然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而我卻並不十分認同。的而且確,遊歷能讓我們增廣見聞,擴闊眼界,開拓視野。然而,假如沒有所謂苦悶無趣的書藉為我們奠下知識的基石,到處遊歷的結果也許也只顯得我們見識淺薄,有如井底之蛙。而閱讀又到底是否如大多數人所想,刻板無聊呢?是否一定要親身經歷,才能學習,才能刻骨銘心呢?我卻認為並不盡然。
對我而言,閱讀能夠帶給我很多,誠如俗語所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能夠從閱讀中找到知識,找到靈感,同樣地能夠找得到–快樂。也許很多人認為,快樂是來自物質,快樂是來自情感,快樂是來自成功,而我卻認為,閱讀能使我得到快樂。

從小至今,我都十分喜愛閱讀,不管是小說、人物傳記甚至科普書籍,只要一書在手,整個世界彷彿傾刻安靜下來。而每次拿起一本書,一天讀不完我的感覺就會怪怪的。也許,這就是閱讀的魔力,讓人沉迷當中,不能自拔。

我認為,人生有很多種,猶如一部舞台劇,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舞台劇的主角。而我們每一個故事僅僅是茫茫人海之中的其中之一。而在我們數十年的人生旅途上,亦會遇上形形色色,大相逕同的人。有時我會對別人的故事感到好奇,也許別人亦然。可是,我們並不全是戲劇演員,能夠體驗一段又一段,起伏跌宕的人生。而閱讀,正正能夠實現我們的願望。透過書籍,了解各種各樣的人生百態,走進別人的生命,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不一般的心路歷程。

而在生活中,我們亦會遇上大大小小的疑難困惑,而一些工具書和科普書藉正正能讓我們活學活用,甚至成為我們的救命靈藥。而我認為,不管是天文地理,只要是跟我們自身有密切關係的知識,多了解多學習,往往能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和趣味。

因此,對我而言,閱讀並不是囫圇吞棗,並不是看過就足夠,而是需要去細味去慢慢感受的。是能夠讓我們汲取知識作為養份,讓人生走得更高更遠。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一本本厚重的書籍承載着作者對不同事物的啓發和見解,而我們亦能從這個基礎上得到另一套屬於我們的個人哲學。也許閱讀有時是苦悶的,是了無生趣的,但是,能夠在閱讀中充實自己,學到更多不一樣的小知識;能夠從閱讀中得到啓發,得到另一套思考人生的方法;能夠化身不一樣的人,享受不一樣的人生。我,在閱讀中,找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