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是甚麼?追求快樂?還是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呢?在我看來,人類生存在世界上本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是我們在潛意識中賦予了意義給自己的人生。人生的高低起伏,理應有大部分都由自己主宰。然而,有部分父母把對自己的期望過分投放在子女身上。說好聽點是為了子女的將來著想,直接點說就只是把自己做不了的事交給子女代為完成,把「擅自主張地計劃別人人生」這件事合理化。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人生,所謂的意義還存在嗎?
《紅豆糕的歲月》這本書寫下了十五個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故事。當中指出了每一個人在自己或別人的人生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像劇本一樣,自己的一舉一動也可能會影響故事的發展。 這本書展示了各人獨特的生活面貌,藉此讓我們思考人生。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有甚麼意義呢?我們又應該抱著甚麼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
《自由的翱翔》是其中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它記述了一位女生馬柔的經歷。她的母親從她小時候開始,已經不斷灌輸「長大後一定要做醫生」的觀念給她,甚至還要求她上大量的興趣班去增廣見聞。而最重要的,她自己並不想成為醫生。直至公開試前,過長時間的溫習導致她出現健康問題,才可以令她從每天被母親催促讀書的日子中逃脫。最後,馬柔成績不足以進入醫學院,而進入了城市大學修讀英文系,並參與交流團到外國欣賞她最喜歡的戲劇。
這篇《自由的翱翔》正正顯示現時香港部分學生所遇到的困境:被父母的期望所捆綁。思想守舊的家長往往以為做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最好,只要賺到一筆可觀的薪金就已經是一位成功人士。然而,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即使沒學歷沒錢也有機會闖出一片天。而家長往往會把這種錯誤的觀念放在子女身上,忘記了他們的感受。有些家長會借子女來完成自己無法達成的夢想,例如他們的知識水平不高,無法成為一位醫生,便把這個任務交給子女去完成。但是,人生是屬於自己的,為什麼要被別人規管呢?雖然父母是他們最親的人,但也沒有權利去計劃子女的人生該做甚麼事。如果子女要跟隨那些目標來走,試問他們的壓力有多大?他們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以及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很多時候只能啞忍,努力完成這個不屬於自己的目標。這亦令我深思,到底人生的意義應該由何人來決定呢?若然我們只困在父母的期望中,不跳出固有的框框,根本就不是為自己而活。自由,是我們活在世上的動力,是令人努力生存下去的先決條件。假如人類沒有自由,所有事都由別人決定,所謂的人生意義根本不存在。
《自由的翱翔》亦反映了香港出現「怪獸家長」的現象。經常有人說:「要贏在起跑線,才能贏在終點線。」這句話正正代表著「怪獸家長」錯誤的觀念,以為幫子女報讀大量興趣班便可爭取到進入名校讀書的機會,可以令他們的將來發展得更好。無可否認,上興趣班可以擴闊他們的眼界,但真的有助他們全面發展嗎?強制子女參加各式各樣的課堂,不但會妨礙他們發展自我,局限於父母的期望之中,亦會因過量的課堂造成他們精神及心理上的壓力。即使香港學位競爭大,家長渴望子女早日成材,但亦不可以因而忽視他們的感受。而且,過多的課堂只會令他們忙不開交,難以在學業及興趣之間取得平衡,反而會收到反效果。久而久之,他們會對繁多的課堂感到煩厭,無心向學,與本來的目的相違背。而最重要的是,他們真的樂意學習這麼多的東西嗎?對他們來說,學習一些不感興趣的東西根本沒有意義。這些「興趣」並不是令他們生存下去的動力,只是捆綁自由的幾條繩子。他們淪為了怪獸家長的扯線玩偶,人生對他們還有意義嗎?「既然我只可以活在父母的限制下,倒不如了結自己的生命更痛快?」無疑,「怪獸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褫奪了子女基本的自由,是令香港學生自殺人數上升的一大主因。
總括而言,《紅豆糕的歲月》這本書想透過真人真事來勸勉我們要勇於擺脫父母過多的枷鎖,雖然子女應該孝順父母,但亦應適量地爭取自己的自由。我們應以自己的心路歷程找出人生真正的意義,而非跟著別人的計劃漫無目的地過活。人生是屬於自己的,旁人只是生命中的幾個過客。要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我們餘下的人生必須要由自己來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