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4A08NG HONG YING」

4A08

我在香港樂壇狂歌亂舞

「香港樂壇已死」這六個字近年不斷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普遍人認為,香港近年不論歌詞還是歌手的演繹也開始變得參差不齊,完全比不上其他地方的音樂,亦與以前所製作的音樂有著天壤之別。可能身為讀者的你或許亦有同樣的看法,認為廣東歌已經徹底沒落。但是,筆者卻認為事實並沒有達到「徹底沒落」、「已死」等如此嚴重的程度。相反地,香港樂壇在不斷演變的世界中發展了自己的新一面。

對於某些人來說,對於香港樂壇的認知依舊停留在《海闊天空》、《獅子山下》、《紅日》等一些經典名曲。這些經典名曲刻畫了當時的熱血、堅持不懈,繼續追尋著自己的理想。簡單淺白的歌詞清晰易記,旋律激昂澎湃,使歌曲深入人心。這些都是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作品,而這個時期是普遍人認為香港樂壇大放異彩的時期。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香港樂壇經歷了不少的變遷,由填詞到演繹也變化了不少。在填詞方面,香港樂壇在90至10年代,多數歌曲的歌詞也是由被稱為「詞神」的林夕所創作,而現在新發行的歌曲中,由黃偉文所填詞的歌曲卻成為了主流。

也許你會不理解這兩個人名,但他們卻或多或少造就了香港廣東歌的發展。林夕的歌詞富有優美的修辭技巧,意境深遠,充滿著許多文學意義。較為近期的有林家謙主唱的《下一位前度》,當中的「難道我要證實每次真的如此在意,不可以總可以將瑣事當天大事,那樣堅持那樣不智,卻又知沒有結束不會開始。」就是由林夕所寫的歌詞,當中暗含了歌中主角在失戀過後的獨白,從一次次的經歷表達出自己的在意和重視,但理智恢復過後認為自己是多麼不明智,不斷堅持著一次又一次不會開始的經歷。可能你的內心不是解讀成這樣的意思,但這亦是廣東歌詞最特別的地方,一句句子有多於一個的解讀。相比之下,黃偉文所寫的歌詞較為通俗易明,一針見血。例如他在2024年底為呂爵安所寫的歌曲——《純銀子彈》中的:「真正難過,不只再信任什麼,本應與我並肩一個變了臉是閻羅,我的純情已逝,無法重回最初,自此的我若多加兩重鎖。」當中簡單直接地講述了歌曲主角被自己最信任的人或事物所欺騙,至此難以再相信別人,寧願封閉自己的想法也不願再打開心窗。黃偉文簡單直白的歌詞相比林夕的作品更能讓人帶出感受,讓人引帶出共鳴。另外,在《下一位前度》的歌詞中,「意」、「智」和「始」和《純銀子彈》中的「麼」、「羅」和「鎖」都是押韻的,讓歌詞更琅琅上口。

若果你是一個從未接觸過廣東歌的讀者,你也許會想,廣東歌富有這特別的特色,究竟為什麼會被人說成「樂壇已死」呢?自從2018年,由「全民造星」所誕生出的一隊團體的流行成為了許多人認為香港「樂壇已死」的導火線。許多人認為他們不像韓國、日本等其他地方的組合厲害,卻不停宣揚自己要成為「亞洲第一」的行為令人感到羞恥。另外,在2022年,同樣因該節目而組成的女子組合,亦同樣讓香港翻起一層層巨浪。有人認為當中其中一位成員李芯駖年紀較大,相比韓國等國家,10至12歲已經開始成為練習生,李芯駖被外界認為不適宜成為藝人,亦是香港本土認為「樂壇已死」的其中一項因素。但是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那一隊團體也許真的沒有能力成為「亞洲第一」,但他們卻重新掀起香港的追星潮,為樂壇重新燃起了夢想的火焰,為近年開始缺乏觀看率的叱吒樂壇流行榜、新城勁爆頒獎典禮增添了許多精彩的討論,為整體廣東歌壇注入了生命力,令更多人開始認識這個事物;李芯駖的出道也正正代表著香港一直秉持著的精神——「堅持不懈」、「勇於追夢」和「逆境自強」,難道這就是「樂壇已死」嗎?難道這不是另一種體現廣東歌的特色嗎?

許多人認為「樂壇已死」,我認為原因除了科技的變遷,更主要是因為本地市民已經甚少留意香港自己的特色,甚至文化。他們沒有留意,為什麼就可以單憑外界的評論就斷定「樂壇已死」呢?其實香港樂壇近幾年有著越來越多的新力量,越來越多新潮流被引起,比如「樂壇社工」陳蕾富有正氣和鼓勵的歌曲和自稱「喃嘸佬」林家謙的獨特歌聲正正就是其中的好例子。你們也許不認識他們,但他們正正為了香港樂壇默默耕耘,做出更好的廣東歌,不斷在香港樂壇狂歌亂舞。

我在此衷心希望每一位也能好好珍惜廣東歌,珍惜廣東話。廣東話是我們的母語,是香港市民最常用的語言之一,而廣東歌作為以廣東話為主的作品,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可能經過我的分享後,你或許依然認為「香港樂壇已死」,但是在說出這番話時不妨想一想,難道連一首值得欣賞的歌曲也沒有嗎?

錯過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遺忘。」

逐漸長大,面對種種事物的心態都會有所不同。唯有一事,是與以前一樣的。

投入工作後,逐漸忙碌,亦慢慢開始習慣了自己一個人生活,但是總是覺得心中有一個疙瘩,使人難以忍受。

回憶起自己在大學的生活,總是感到無比開心,令人回味無窮。但不巧的是,我想起了那一張面容,陪伴我整個大學生涯的笑容和那包含著整個日月星辰的那雙眼睛。

大學的生活多姿多彩,亦非常繁忙,但唯一不變的是,身邊總是會有著一個人在身旁陪伴著,柔和的笑容永遠在我的身旁,使我在繁忙中依然可以找到一個喘息的空間,使我可以安心。對於那一刻的我而言,他好像就是我腦海中的唯一一位。

當我仍然沉浸在這一場美夢時,我卻在某一天的社交媒體上看到了一個貼文。那是他的朋友所發佈的,熟悉的他和一個毫不認識的人在與他的好朋友玩樂,他在圖片上的神情是我從沒有看見過的,是打從心底的快樂。在以前,我從來沒有過一次機會跟他的好朋友見過面,更不用說一起談笑風生。

原來我從來不是他的唯一,也不是他的例外。現在,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好笑,居然一直在這個夢裏沒有醒來,原來我只是他的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玩物」,而我卻把我的真心、真意、一切全都奉上了,原來這些時沒有任何價值的。想到這裡,平常愛哭的我竟然沒有絲毫想要落淚的感覺,只帶著不甘、憤恨、惱火的情緒,原來我的一切只是一場夢。

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會有這麼堅定的決心,打開與他的對話,然後把一切都刪除掉,還封鎖了一切的聯絡方法。

回憶的拼圖慢慢完成結合,成為了當初一張又一張的生活寫照。我握著我手中的書,上面寫著最醒目的一句話:「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遺忘。」,看見這一句,我的腦海便浮現出以前的種種回憶,而我卻選擇了嘗試尋回這一個記憶中的他。

當我在通訊錄和其他朋友的社交媒體試圖尋找他的蹤跡時,我卻突然發現我連他的電話號碼、他的社交媒體名字也忘記了,對於他的所有事物,我只能記得他在大學時的樣子和當初的那一段痛苦回憶,其他的都忘記的一乾二凈了。

當年的我對他的情感只剩下恨,現在的我已經忘記了他的存在,對於我來說,他,可能只是一個陌生人。其實他對外可能不差,只是時機的問題,在這個繁忙的都市生活,每天在拼命工作的時間點,他可能是最適合的那一個,這就是天意,這就是命運,命中注定的錯過。在我記憶中,他和我正好互補,無奈時機和心態導致了這個結局。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遺忘。每一次的遺忘代表著每一次的不完整,代表著失去過、錯過過的每一項事物。

尊敬的人

        最近老師要我們寫最敬重的人,要對自己有犧牲和貢獻,有的同學寫家人,有的同學寫老師,不過,我換個角度想,為什麼不寫最尊敬的人呢?我最尊敬的人卻不是愛因斯坦和愛迪生,我尊敬的人是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因為他們很努力,造福了我們,現在我會用一些時間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社會有很多不同的職業,當然有一些高高在上的職業和一些很卑微的職業,不過人們往往只尊敬那些高高在上的職業,例如醫生等,而輕視普通的崗位,但我認為被尊敬的人員應該無分貴賤,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人才最可貴,最值得尊敬,因為我覺得高高在上的職業也要需要其他極其普通的東西,而這些無私奉獻的人就正正做到。

       有人尊敬科學家,認為科學家通過研究可以有重大發明,可以造福人類,十分受人尊敬,不過人們卻不知科學家的發明產品,也要靠那些普通的勞動者生產所需的物品,才能造福人類,例如:我們手裏的書本,如果只有造紙術和印刷術,而沒有人去做的話,我們就沒有書本可以看了。

       又比如美國著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有很多發明,但這些發明都需要普通的勞動者經過自己的勞動才為人類服務,像電燈泡,如果只有愛迪生所發明的產品,沒有廠家、工人大批量的生產電燈泡,沒有他們艱辛的勞動,電燈泡就不能走進好好生產,成為我們重要的物品,愛迪生就不能聞名於世,成為發明大王。所以,如果沒有普通的勞動者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那麽這個社會將不會有這麽多的成就,人們的生活也不會這麽舒適安寧。

       總括而言,這一些在背後辛勤工作的人,都十分厲害,十分值得我們尊敬,所以我對這些人充滿敬意,尊敬他們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也應該要感謝他們為我們做的每一項事情。

談美食

引文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食物,例如:日本菜,中國菜,快餐等,有些人喜歡吃,有些人不愛吃,不過他們也同樣稱為美食,今天就讓我來說說美食吧!

我覺得美食是講求色香味俱全的,還有多變化,如果你今天吃的是鮑魚,明天又吃鮑魚,持續一個星期,一定會很無趣 ,就算多麽好吃,也變的難吃呢,所以一定要有變化才算是美食。

要說起美食一定少不了我們居住的地方,就是香港。我們是在香港成長的,所以我們應該非常熟悉了,香港這一個雖然地方小,卻因為它的歷史和地理背景,擁有著美味的食物。香港一直被遊客稱為「美食天堂」。因爲香港有很多不同的美食,例如國際美食、歐美的美食和香港美食。在國際美食方面,一定要說的是日本菜,香港人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就是它,它的三文魚壽司非常好吃,點上醬油後,鮮美的魚味就出來了,令人回味無窮。而香港的地道美食也非常好吃,我們把歐美的材料加上我們本土的食物,就把它們融合了,例如「菠蘿油」,就是把西方的牛油,放進香港獨有的包點「菠蘿包」中,又例如「叉燒意大利粉」,是把香港人愛吃的叉燒,配上外國的意大利粉來吃。這些食品都很美味。就算你喜歡那一種風格的食物,一下口就一定會難以停口的!

我喜歡的美食是日本菜中的花之戀。他們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味道,一個鮮甜。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個文章說這一個三文魚包這米飯和魚子的作品是出於香港人手的,並不是日本人出手的。這讓我十分驚訝,沒想到這麼好吃的食物,不是出於壽司鼻祖的日本人手中。

不知大家喜歡吃什麼美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