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作家,在書上簽名的時候少不免被讀者要求寫贈言。我沒有預備贈言的習慣,很多時候是對方要求到才寫,內容大多聽從對方的建議。印象中,給一位朋友的贈言次數最多,每逢有新作推出,她總要求我簽名之外,再多補一句贈言,她要求最多的句子是「歲月靜好」,是胡蘭成寫給當年的妻子張愛玲。雖然他們後來分開了,但「歲月靜好」成為很有名的句子(張敬軒有首歌也是用這個名字)。此句是指日子要過得平靜美好,在當時動蕩的歲月裡,確實很多人需要「靜好」的生活。據說贈言還有後一句,兩句加起來就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在顛沛流離、動盪不安的日子裡,靜好、安穩是很合理,也是很奢侈的期盼啊!
近來,我愛上另一句贈言,就是出自台灣作家林清玄手筆的「常想一二」。這句看似簡單,實含意甚深。俗語有云「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經常會把不如意事掛在嘴邊,將它們無限放大。而很少去問,為什麼不放大「八九」之外的「一二」呢?
我早年寫過一篇叫〈交通燈哲學〉的短文,我們在橫過馬路時,總覺得紅燈把我們攔下來,心裡不舒服。但仔細想一想,真的每次都是紅燈嗎?我們有感激過某次綠燈下輕鬆過馬路嗎?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對過不到馬路,而錯失了什麼,譬如追不到巴士而感到不悅,而忽略了那些幸運的日子。「常想一二」的下句是「不思八九」,兩句加起來,就是不去想那些不如意的八九,而去多念掛那些一二。我有個信念,就是養成樂觀的性格後,那些八九也會因你的忽略,而越變越細。
贈言是一種祝福,一種期盼,但又不是一般的祝福語。早年在大學課堂上聽過一宗文壇往事,說某作家不想自己書上的贈言被對方胡亂使用,就寫上「身體健康」之類的話。記得有段日子,我想不到什麼贈言,就在送贈同學的書內寫上「學業進步」、「希望你繼續閱讀」的話,如今想來,極無誠意。好吧,我會在這段疫情期間,多讀書,創作或多儲兩句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