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所有同學都知道阿慈品學兼優,每次考試測驗默書都是班中首三名,兼且樂於幫助同學,又尊敬師長。可是他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愛說謊⋯⋯
「你知道嗎?原來《青青時代》第二關有秘道可以通過第五關⋯⋯」
「你又知不知道,《明明》下一集會講到阿惠被腰斬⋯⋯」
「廣場第三層在快餐店轉角那男廁的第三格長期不能打開,是因為曾經有人在裡頭⋯⋯」
起初,大家都相信這些謊言,可是只需過一段時間,不論長短,大家就知道阿慈說的都是謊言⋯⋯
「我今天放學有空,你來我家示範怎樣找到秘道⋯⋯」
「你看,昨天那一集,阿惠都沒有被腰斬。漫畫版都沒有這種劇情⋯⋯」
「那男廁根本沒有第三格⋯⋯」
大家有一段時間都想拆穿阿慈的謊言,可是每次阿慈聽到各人的反駁,總會露出少少茫然的神色,跟他在課堂上精明的神情完全兩碼子的事。大家看見他的表情,也不忍為難他。阿慈的所謂謊言都只圍繞在這些「冷知識」上,實際上無傷大雅,當然最重要的是大家遇上學業上不明白的地方,只要問阿慈大家都會得到滿意的答案。在學業上的阿慈事事精明,說的都是事實。因此大家不忍心當面直斥阿慈的不是,大抵是怕弄得大家的關係不好,日後不能在學業上「請教」他。大家的心裡都有同一個想法:只要他不再在謊言上繞圈子就可以了。有趣的是每逢到了下周,阿慈總有新的謊言:
「原來作家莫謂是個女人,她在訪問中承認過自己前世是男人,仍然留有上一世的記憶,因此寫的小說才如此真實⋯⋯」
「火龍果起初只有白色,是有位農夫把西瓜的核植入火龍果之中產生了基因突變⋯⋯」
「絲襪奶茶真的要用絲襪⋯⋯」
阿慈的謊言愈來愈誇張,他還沒有說完大家都知道是假的,班上的同學都慢慢「接受」,他的「事蹟」也慢慢傳到其他班上,阿慈也有了個「說謊第一名」的外號。他不但說謊第一名,全年考試也是全級第一名。有同學開始認為阿慈之所以說謊是由於他想在人前扮作弱者,以減低大家對他的敵視;又有同學說這就是「高分低能」;更有同學說他這個情況是「人格分裂」的一種,叫做「知識分裂」⋯⋯
然而,無論是哪一個答案。大家在翌年的班上,發現阿慈依舊是品學兼優,依舊很尊敬師長,依舊很熱心幫助同學。唯一不相同的是他沒有再說謊,所有他不知道的阿慈都會虛心請教其他同學。起初有些同學會認真答他,後來有一位同學胡亂答了阿慈,好像是關於「漫畫角色名字的由來」。阿慈聽後,完全不當作一回事,露出一臉不解。大家都希望那個阿慈回來,不斷創作不同謊言跟阿慈說,希望有一個能「打動」阿慈。謊言彷彿成為一種傳染病,你一言我一語,如果有人把它們紀錄下來,應該比一本中文書還厚。
這次傳染事件後來沒有無疾而終,而是當老師把阿慈的作文讀了出來,大家才醒覺,決定停止了這麼「荒謬」的行動。那篇作文是寫一封信給最親的人,阿慈大抵寫了「從前每個星期天,我們都在快餐店見面,你每次都跟說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我把這些事告訴同學,大家原來都不知道⋯⋯」、「你在暑假時和母親、叔叔去了加拿大,我們只能在網上閒聊,但你的話少了很多⋯⋯」、「爸爸說如果我今年仍然是全級第一名,就讓我去找你⋯⋯」大家不知道阿慈這篇作文的真偽,不過同學在淚水之中,隱隱約約看見一對很要好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