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思考無關的事(駐站作家)

Photo Credit: Hiuman Lam

我是個笨拙的人,有很多事情,一開始想不明白,就會一直想不通。縱使我知道,部分事其實與思考無關。

我身邊不乏路痴朋友,對於自幼喜歡看地圖、方向感極強的我來說,我完全沒有辦法想像迷路是怎麼一回事。當然我也曾走錯路,但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腳下彷彿會浮現一個大大的「十」字,沒錯,我會把自己當作座標,直向、橫向兩條直線成為所有尋路的線索,無論我怎樣移動,它們都不會轉變⋯⋯朋友每次聽到這裡,都會說不大可能,轉一個身,那怕只是微微移動方向,都會亂了吧。我沒法說明為甚麼自己不會混亂起來,我只能再重複一次自己是怎樣找出正確的道路,最後,路痴朋友和我都會覺得對方行徑匪夷所思。

人們不明白的事有很多,只是大家通常會以別的方式表達,有時候是恥笑,有時候是責罵。每逢冬天,我們總會聽到有人說:「他們哪兒不對勁,只是氣溫稍微下降,就立即穿羽絨,再冷一點豈非要穿兩三件嗎?」身體是屬於自己的,穿著多少,是自家子的事,為甚麼要受到恥笑和批評呢?易地而處,對方也不會明白為何有人可以穿戴這麼少。

關於穿著與氣溫,我每逢炎夏三十多度時,都會覺得冬天穿著毛衣是件奇事,反過來,每逢十度左右被北風吹得渾身打寒顫時,就會覺得夏天只穿一件襯衣是難以置信的。我時常幻想冬天的自己會跟夏天的自己為了穿著多少而吵一場大架,最後冬天的自己一定會拋下一句:「夏蟲不能語冰」。當然,這兩個自己並不可能並存。但真的不可能嗎?

記得有一次中一班主任課節上,老師派了一份「我是這樣子」的表格給大家,叫我們填完後過一段日子拿出來看,對比一起自己的轉變。我不知道其他同學有沒有這樣子做,我一直把這份資料收藏在抽屜的最下層,完全忘記了。直至中五搬屋的時候,它突然出現在我的眼前。看著那些資料,上面寫著的飲食習慣、嗜好,還有形形式式如喜歡對象等等敏感問題,就覺得挺不可思議。這個似曾相識的傢伙,說是自己當然可以,如喜歡食芒果,但說不是自己又可以,例如喜歡的著作已不再是那些稚嫰作家的作品。

世界是很廣闊的,我們不明白、不知道的事有很多,有些是知識性的,有些不全然與知識有關。我們只能容讓這些不明白繼續存在這個世上,我們不是一直強調社會要多元化麼?為甚麼要別人跟自己一模一樣呢?我在旺角二樓書店工作的日子裡,曾經有一次下班時遇到下面的情況:甫走出梯間,腳踏在西洋菜街的石屎路面上,就發現不對勁。在這個熟悉的地方,我一時三刻竟然不知道要轉左,還是轉右才好,我立即想調整心中那個「十」字,可是至少有半分鐘,那個「十」字沒有出現。我迷路了,當然半分鐘後一切如常。事後,我沒有半分沮喪,反而覺得驚喜,好像窺視了不屬於自己的秘密。有些事真的與思考無關,更不宜與恥笑、責罵拉上關係,它們是一種狀況,一種你體會不到的狀況而已。

不再屬於作者的作品(駐站作家)

Photo Credit: Hiuman Lam

每逢DSE中文科試卷牽涉到在世作家,記者總會帶著考卷去找那名作家,問問他的意見,特別一些要思考的題目,往往會問他會否有考卷提及的想法,當然這種訪問不用播放,我們都知道作家的答案一定是沒有這種想法,否則該新聞就沒有「價值」。我極不喜歡這種做法,題目和答案是否正確,我在此不作評論。但是作家完成作品後,真的只有原作者有解釋權嗎?我想未必然。

在學術界裡,有個更準確的想法,就是「作家已死」。撇除其他引申的觀點,其核心概念大抵是作家完成作品後,作品的解釋權就開放了,在讀者,也在評論者手中,而非在作家手中。這看似很難明白的概念,同學一定會問:為什麼作者沒有解釋權。舉一個較貼身的例子,就是一名學生在作文課時完成一篇滿以為無懈可擊的作文,通常換來的結果是不但沒有如期的取得高分數,還被批改得「體無完膚」。難道學生能夠說一句,老師誤解我的意思,然後取回高分嗎?學生對自己作品的「期望」與老師的「觀察」顯然就是兩碼子的事。

舉一個前人的例子,在《三國演義》中,不論原作者是誰,都顯然希望諸葛亮成為忠義的代表,為了效忠劉王室,他的無所不用其極,在很多場合都看得大快人心,可是在近代,卻換來了「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為什麼在古代和近代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看法有這種差異呢?這只能說是時代變了,對作品的解釋都有了不同的讀法吧。

一部作品的生命,是它自己的命運,連原作者想修改也難,我認為近幾年非常好看的漫畫——《約定的夢幻島》就是這樣子。我依然認為這部作品的前半部,即在孤兒院內的鬥志、解謎是非常出色,可是到了後半部,由於離開了孤兒院,少了空間上、時間上的「困局」,作品張力減少,淪為普通的作品。不過看完第一輯改編動畫後,依然對第二輯有點兒期望,然而到第二輯播出時,我就看到網上很多評論,批評它沒有跟原著,那怕那些改動是原作者、漫畫出版社也同意,甚至據說是他們提出來,也不能平息眾怒。看完相關報道後,我禁不住問,難道連原作者也沒有權力修改自己作品嗎?當然,靜下來細想,就明白到作品出版後,已經不再屬於原作者,而是「屬於」讀者。因此,近日很多有回憶的大人都不大喜歡某臘腸廣告,那怕是原作者把自己的筆下角色授權出去。作者已死,大抵是這種情況吧!

時光倒流一句話(駐站作家)

Photo Credit: Hiuman Lam

坊間不乏關於時間旅行的小說、電影,著名的有《回到未來》,浪漫的有《時光倒流七十年》,青春活力的有《求婚大作戰》,完全不受控又帶點悲痛有《時間旅人之妻》,當然還有形形式式的穿越小說。前幾天,在面書看到有人提問:假如你能回到過去,能跟十八歲的自己說三個英文字,你會說什麼呢?我在留言之下,發現很多或有趣或痛苦的故事,當中很多與愛情有關,有說「別嫁他」,有說「在大學不要談戀愛」,看到這些留言,禁不住想他們的婚姻、戀愛帶給他們有多大的痛苦呢?

中國語文科迎來改革,文憑試作文卷除了寫長文外,還要寫有字數上限的實用文。跟很多老師提起,他們都異口同聲說,上限這個設定應該難倒不少學生。沒錯,如果可以任由學生發揮,愈多篇幅、字數,以至愈多時間難度愈少。但上限的做法顯然頗考學生的天分和自制能力。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徵文比賽,以六個英文字創作一篇小說,看過的五篇得獎作品充滿無限可能,我最喜歡以下一篇——「Sorry soldier. Shoes sold in pairs」,語譯大致是:對不起,士兵先生,鞋子是一對發售。簡簡單單六個字,道出一名士兵的悲哀,讀者不難想像該士兵因為戰爭犧牲了一隻腳,已經受盡折磨,連想買一隻鞋子也受到挫折、遭到刁難。最可圈可點還要算那個「對不起」,表面是店員跟士兵說,但想深入一點,這句道歉或許是來自國家。你為了國家犧牲,可是卻沒有得到適當的照顧,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悲哀之外,也禁不住問一句:戰爭是什麼鬼東西呢?

這幾年開辦的微型小說課,我都會跟學生做一個練習,創作一篇十五字的小說。要用十五個中文字,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是相當困難的事,因此我從不強求學生創作出絕妙的作品,而只需要他們明白小說中時、地、人、事、轉折各元素的重要性,當然更希望他們擁有刪減多餘材料的勇氣,正如「士兵先生」那例子不用談及戰爭的由來、可怕,一句話已勝過千言萬語。同學,看完這篇文章,假如可以讓你跟五年前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呢?又或者你會像歌曲〈時光倒流一句話〉般,回到過去,不是要說什麼,而是不說什麼呢?

標點人(駐站作家)

《蝙蝠俠》有一個歹角,叫做謎語人,擅長利用各式猜謎遊戲去考驗對手。這個角色外形上最大特徵除了一身不堪入目的綠衣外,就是衣服上或身邊總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問號」,這種打扮無論是現實,還是放諸動漫真人電影裡,都是挺怪形怪相。當然,在現實上,我們不曾見過如此打扮的人,不過另類「問號人」卻總是圍繞著我們身旁。

「問號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人就像謎語人般,不斷出題去考驗身邊的朋友。當然,這類人很擅長打開話題、製造氣氛,不過有時候過了火或遇到不適合的環境,就希望他能夠靜一靜,回心一想,這種人大抵是出於善意的。第二類人就是遇事必問,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總問過明白,問得徹底有助理解,也方便行事。當然這類人有時候挺煩人,普通很容易理解的事,甚至不用理解也能順利進行的,被他一問,難度往往倍增。第三類人是擅長製造問題,沒錯,他沒有發問,但他的言行本身就能製造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例如簡單做一張海報,他不但可以錯漏百出,改完這個錯誤後又會製造另一個錯誤。

我喜歡與第一類「問號人」相處,不用我打開話匣子,就有無窮無盡的話題;我相信很多人也不會喜歡第三類「問號人」,偏偏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種人,而且還要一起工作、做功課,通常我們會把這種人調離重要崗位,免得令工作的難度由一變二,由二變四,幾何級遞增。至於第二類「問號人」,我本身就是這類人,因此,有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挺煩人,也很難想像別人怎樣跟我相處。為免令人反感,有時候我會以觀察代替發問,遇到一些難題,我會嘗試觀察師長、同學怎樣解決,從中「偷師」,我初初學寫詩的時候,根本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寫得不好,但假如問老師的話,就會變成老師替我寫,而且也不能每個地方都細問,於是我就以觀察代替發問,看名家、看同學的作品,從中發掘自己寫不好的因素。最後,我用了差不多整個週末,發現到問題所在,也從同學詩中「獸」、「牛」得到啟發,寫出幾首野獸詩。

其實,除了「問號人」外,我們身邊還有林林總總的標點人。「句號人」是擅長終結話題,還是處事圓滿呢?「省略號人」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抑或說話吞吞吐吐呢?「感歎號人」喜歡長嗟短歎,還是總掛著一臉令人惋惜的病容呢?標點看似單一、呆滯,實際上卻充滿無限可能,一切都源於你,寫下標點的人。

 

我的體質(駐站作家)

Photo Credit: Hiuman Lam

人生有一些福氣是你從來不會察覺,就像現在放在我案頭的梨子。我猜想無論過了多少個年頭,每次看見梨子,都會想起父親。這不是朱自清〈背影〉的內容,父親在火車站買橘子的親情大感動那種,而是父親體質偏寒,每次吃完梨子,深宵都會「寒咳」發作,要咳好一會兒,才能入睡。

按中醫的說法,我應該是又熱又燥的人,很容易屯積一團火,喉嚨痛、牙肉痛經常發作,卻不怕寒涼的食物。同事喜歡吃蟹,卻不能多吃,吃多了身體受寒,各種毛病就會一起襲來。我卻沒有這個苦惱,吃蟹,多多益善。同事很羡慕這樣體質的我,實際上我也有自己的煩惱,我不能喝含奶類的飲品,咖啡、奶茶,差不多每一次喝也會反胃,作嘔卻吐不出來,非常難受。不知道多少次,喝完咖啡後坐巴士,胃部不適,不住咳嗽,弄得乘客紛紛投以奇怪的目光,以為我染了什麼重病啊!

朋友中不乏患鼻敏感的、濕疹的,每次看見他們的痛苦狀,我慶幸自己不是其中一份子,但我也有自己的苦處。我的指尖是不能碰到塵的,一旦碰到塵,就會痕癢大半天,縱使不斷洗手、抹手,那痕癢的感覺也不能輕易消除。這看似不干擾日常生活,但我有一段時間在一間二樓書店工作,書店主要售賣詩集、和其他類型的文學著作,為了增加收入,曾幾何時設了兩個舊書專櫃。每次有舊書來,我尚未觸摸到,就感到指頭發麻。其實不止舊書,有些國內運下來的新書也曾在沙塵中顚沛流離,到我手時,翻閱的除了是閱讀的喜悅外,也伴隨著難以止息的癢。當然,我喜歡閱讀,經過一些舊書攤,也忍不住要觸碰一下那些罕有的著作,每次也需要大半天指尖才恢復正常。

為免敏感發作,我在後來工作的出版社長期放了一對勞工手套,不過戴了手套後,指尖的觸感差了,有時候難以抬起整箱書,甚至連幾本書也拿不穩,曾經試多次整包書脫手,跌在地上,圖書散滿一地。權衡後,只好除下手套,用自身意志拼命抵抗痕癢。我慶幸自己有點福氣,同時不能避免在某些事情上,必須有另類的付出。

香蕉變臭事件(駐站作家)

Photo Credit: Hiuman Lam

傑這陣子鬧鼻塞,不但每夜被兩個鼻孔折磨得輾轉難眠,苦不堪言,連帶吃什麼也提不起勁,甚至覺得「食之無味」。幸好他靈機一觸,記得小時候媽媽教過的方法,就是在臨睡前,在人中塗抹少許藥膏,然後用力吸幾下,或花香或草香就會滲入鼻腔,不但鼻塞全消,更覺心曠神怡。這方法確實有效,不但讓傑可以安睡,也重拾飲食的樂趣。然而事情往往出人意表⋯⋯

這夜他看見爸爸在超市買回來的香蕉,二話不說就狠狠地咬下去。當然在剝香蕉的時候,他記起某大明星的方法,從香蕉的尾部開始剝起和咬下去。事情就是如此發生,他才咬了一口,就覺得香蕉的味道很怪,再多咬一口,就立即吐了出來。很臭,怎會這麼臭!他喜歡吃臭豆腐,也不抗拒榴槤,但從來沒有吃過這麼臭的東西,如果必須找個比喻去形容,他只能說這香蕉的味道簡直像腐屍一樣,縱使傑從來沒有吃過腐屍,不知道它的味道如何。

傑漱完口後,就開始責怪爸爸定是又為了節省一元幾角,在水果店購買快要腐爛的水果。然而爸爸卻告訴他是在超市購買,有單為證。那麼定是超市售賣次貨,爸爸卻說兩老吃了也沒有發現不妥。傑擦了擦鬍子,像名偵探般,開始研究問題所在,心想難道只有他吃的那條香蕉變壞了?望著其他未吃的香蕉,他又真的不敢再去嘗試,嘔吐、漱口,弄了大半天,那陣臭味還殘留在口腔之中。

應該不是香蕉出事,是你生病了?爸爸說。我怎會生病呢?我的嗅覺才剛回來,精神和胃口都挺好,而且世上應該沒有一種病,會令到病人吃東西時覺得東西變臭了吧!難道是剝香蕉的方法?這更奇怪,絕對沒有這個可能。最後他的結論是他吃那條的香蕉變壞了,別無其他原因。

翌日早了下班,可以回家吃飯。才吃了一口,傑就發現不對勁,那臭味雖然不濃厚,但很熟悉。是昨夜的臭味,怎會這樣子呢?難道是上次補牙的物料漏了出來,一定是這樣子,從小就看這牙醫,三十年過去,牙醫老了,手法也差了吧。他狠狠地刷完牙、漱完口,卻沒有發現牙齒有任何受損、破爛的情況。

是怎麼一回事呢?傑想著,不經意打開了藥膏,又在人中起勁地抹上去,用力吸了一口氣,腦際頓時清醒過來,禁不住試了一口藥膏,果然是這種臭味。一切謎題解開了,是鼻塞的緣故,他塗抹了過多藥膏,殘留在唇上,不慎把它們連帶香蕉也吃了,才令到香蕉變味了。傑為了自己的發現樂了半天,同時也開始責怪藥廠改了配方,令氣味變得難以入口,一切與他塗多了無關。這夜他睡得安穩,臉上還不時露出微笑。

已讀不回(駐站作家)

Photo Credit: Hiuman Lam

意外就這樣子發生,偉還沒有弄清楚是什麼一回事,手機已迎頭砸下來。當然這種意外,天天也發生在每個人的家中、每個人的床上,只要你躺在床上看手機,就無可避免周公拿手機擲向你,永不落空。當然很多時候,偉跟大家一樣,稍微回過神,就繼續拿著手機,或繼續看或繼續睡,當作沒有事發生一樣,可惜他今天實在太疲累,沒法掌握這個生命裡微小的傢伙,任由它從手中滑下、擲中面門、倒在床上,然後翻了幾個筋斗,自殺式跌在地上。

哎喲,他意識到是什麼一回事,但今天實在太累,他完全沒法作出任何補救的動作,只得繼續睡,一直到稍為能移動身子,他才從地上拾回那個只能輸入指令的手提電話。他暗責自己大意、魯莽、懶惰這些其實完全沒有不相干的詞語之後,發現最最最最不妥的地方,是這個電話變成只可讀,不可以回。

7時13分,一個朋友群組彈出了生日祝福的信息。原來今天是心的生日,群組內有六人,每逢有人生日,大家都會約出來見面,但因為疫情或疏懶的關係,這兩年已經沒有再約出來,一切都壓縮成簡單的祝福圖片。偉想打些有心思的句子,或用符號砌一朵花或一個生日蛋糕,但看著各人的祝福句子,他只能成為旁觀者。

8時10分,是波友說昨夜球賽直播的結果,另一個波友立即說他的愛隊真的輸得不值,偉很想說他沒有看直播,叫他們不要再說下去,無奈電話完全沒有反應。然後,大家就開始預測今晚的賽果,有人言之鑿鑿說某隊必勝,某隊有計時炸彈,彷彿大家都是未來學的先驅。他想揶揄幾句,但看著有少少龜裂的畫面,他完成無能為力。

他呼了口氣,今天是星期天,理應睡至中午才起來,但今天的節目看來要換成去修理電話吧。他起床,梳洗,挑選衣服,同時看著那些不住跳出來的信息,已不敢想像別人收不到他信息時的妄測。他是有信息必秒回的人,這麼久沒有回信息,大家會怎樣想他呢?遇到意外?生病?被隔離?還是簡簡單單,生氣呢?

——生氣?我怎會生氣呢?他的脾性一向很好,友善、溫柔,怎會生氣呢?不,前幾天我才揶揄了心的新衣服不好看。昨夜才譏笑過波友支持的愛球不入流。他們會否因此誤會了我呢?

偉愈來愈不敢想像大家怎樣看他,換好衣服正打算外出的時候,才記起好像有個備用的電話,不過好像前陣子才借了給媽媽,但媽媽好像又還了給他。反正店舖仍未開門,他仍有時間,於是他在衣櫃、雜物櫃、書櫃找了一會兒,終於找到一個前幾年被他淘汰的電話。太幸運了,他迅速換了電話卡,打開了舊電話內,但軟件太久了,要逐一下載、更新。等了一小時後,終於可以使用了。他打開通信軟件,瘋狂回覆生日群組、波友群組、舊同學群組、家族群組⋯⋯然後跟大家如常交談。

當晚,他拿著新電話,躺在床上,周公又再次襲來,電話再次擲在他的面上,如蘋果掉中牛頓的頭上一樣,他立時醒過來,發現了一個驚人的大秘密——他沒有按入信息,信息不會變成「雙剔」。雖然他「已讀不回」,但沒有人發現他「已讀不回」。太妙了,他笑了,然後沉沉睡去,抱著他的電話,等待下一次被智慧之神擲中。

三十秒(駐站作家)

Photo Credit: Hiuman Lam

又浪費了三十秒。

強這樣想的時候,三十秒已經流逝了一半。

這是他從來沒有過的想法,但這陣子每次手機熒幕顯示出「三十秒後有獎勵」的句子,「虛耗人生」的感覺愈發強烈。

因為疫情的關係,他盡量不外出,閒時唯一的娛樂就是上網、打機和煲劇。不過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當之處,人生彈指一瞬,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很好的選擇。

然而就在那一刻,當他看到重複又重複的「三十秒」電子廣告時,就覺得這三十秒虛耗得十分不值得,假若他不是躺在床上,他一定會去浴室照照鏡,看看自己容顏如何在三十秒中變得蒼老、蒼白。

於是他就開始想,應該利用這三十秒去做點有意義的事,他第一件想到的就是不如泡個杯麵吧,但三十秒實在太短了,不要說泡,連打開櫃門找出杯麵撕杯蓋湯粉和那些泡水後會發才的食材的時間也不足夠⋯⋯

第二件想到的事不如跳去Facebook、IG看看朋友的動態,可是他才按過去再按回來,那獎勵竟然消失了。他痛恨遊戲商、廣告商的精打細算。

第三件想到的事⋯⋯

強想了很多可能性,可是沒有一件事是行得通。他想放棄,想普普通通閉目養神。然而腦袋在這刻又不爭氣,竟然浮起了〈最後三十秒〉這個中學作文題目。

看似很荒謬的題目,但人生無常,疫情好,意外好,天然好,人為好,人無時無刻不是在倒數。他的姨婆雖然病情與疫情無關,但確實在疫情期間逝世,連最後一面也見不到。

他看著手機上「三十秒後有獎勵」的句子,開始幻想三十秒後自己突然暴斃,然後或在天堂或在地獄,當權者問起他臨終在做什麼,他實在答不出口自己當時在這個很無聊的三十秒中怎樣度過。

我應該做一點比較「有型」、「文青」或有意義的事。於是他離開沙發,走近窗邊,看著窗外那幾棵有五層樓高的大樹、聽著似遠還近的鳥聲,深深呼吸了一下。

叮噹,獎賞剛好來了⋯⋯

倒霉的一天(駐站作家)

Photo Credit: Hiuman Lam

你今天醒來,發現渾身不對勁,靈魂好像住進了一個不屬於你的軀體內,不但渾身疼痛,眼皮更不住跳動,這一切都是你先張開右眼之故。當然你下床的一刻拐了拐,塗花生醬時麵包脫手翻了在桌上,都令你覺得今天是倒霉的一天。你回頭,看著睡床,恨不得立即跑回被窩,重新由昨夜夢見奈何橋、喝過孟婆湯開始,再做一次投胎的夢。但你知道自己沒有時光回溯的能力,錯過了的十數秒時間就只能讓它錯過,你伸手去拿另一塊麵包,叮囑自己這一次必須拿得穩。

麵包塗好了,你才發現沒有煲水,水瓶、杯子空空如也。你看著麵包,已經可以幻想乾巴巴吃它的下場。你只可以撕下一小片麵包吞服,那怕你今天很想吃花生醬,也不能沾上半點。你目光游移,看見水龍頭,同時也瞟到雪櫃。喝生水應該不怕吧,外國不是可以直接打開水龍頭就喝嗎,但這裡是甚麼地方,你腦裡開始浮起喝生水的代價,你搓搓肚子,不知道是安慰肚餓或幻想中的肚痛。

好了,不能再胡思亂想,要趕著去赴人生的盛宴,今天不能遲到。你打開雪櫃,記起冰格有幾顆冰粒。打開了,果然不負你的期望。你吃了一顆細小的冰粒,心情變得輕鬆點,決定出外走走。你走到走廊,發現四處都很靜,或許有鄰居向你打招呼,但你記起不能隨便與人談天,就只好詐作不見。你下了樓,肚子抗議的聲音就來了,你才記起看見冰粒之後,忘記了肚餓,現在記起已經沒有時間,你只能硬著頭皮走出大廈,走到社會之中。

街道上都是不熟悉的面孔,你開始有點方寸大亂,生怕自己不能混入他們之中。你開始模仿他們的行動,當然你的行姿仍如昔日,很快就暴露了身份,甚至倒在地上。你記得魯迅筆下的大小眾如何圍著出醜者指指點點,也開始害怕自己頸上的小痣會被發現,用盡力氣把襯衣向上拉高,不料就露出肚皮上的舊傷口。你開始怨恨沒買大一點襯衣,更開始怨恨今早起床時候的不順利。今天的所有倒霉,都是由自己睡醒的一刻開始。如果睡醒的時候能夠先睜開左眼一切都會變得順利,你如此相信,也如此安慰自己,但一切無法逆轉,你已經過了倒霉的一天,那怕那一拐只是很輕微,你曾吃了少許麵包和咬過冰粒,以至沒有途人恥笑過你跌倒地上,但你依然想從頭來過。你這麼一想,不自覺得已經到了黃昏,很快又要入夢,又要走奈何橋⋯⋯

小傢伙(駐站作家)

Photo Credit: Hiuman Lam

我的視力一向不錯,從前靠著街外的燈光,凌晨在家中走動也不用亮燈。但近來每夜到廚房喝水,總要先打開光管,否則就要步步為營,生怕驚動那小傢伙。當然,最真實的想法,是怕驚動那小傢伙後,牠突然在我面前走過,嚇得我打翻水杯。

我家一直不容許其他小動物存在,蚊子、螞蟻、蒼蠅,十居其九不是被消滅,就是被趕走,惟獨這小傢伙,我們一直容忍牠。相對起來,牠的外形比蚊子、螞蟻等更不堪入目,我們之所以可以讓牠在家中走動,全因相信一件事,就是牠會殺蚊子,還一廂情願地相信牠會吃蟑螂。說到這裡,你或許已猜到這小傢伙是甚麼了,沒錯,牠就是粉紅色的壁虎。當然牠有其他名字,但怕引起你不安,還是叫壁虎這個比較中性,或帶點威武的名字吧!

我害怕一切小昆蟲、小物體的,小時候住公屋,睡在上格床,旁邊剛好有個小洞讓街外的電話線、電視線等進入屋內。突然有一天發現有幾頭小螞蟻從洞口爬進來,不但嚇得立時醒過來,還整夜不敢睡。據父母說,必定是家中的食物氣味吸引了牠們,翌日放學回家立即清潔了一遍,可是仍然沒有令螞蟻「過門而不入」。後來,父母教了一個方法,就是用蒜頭抹在螞蟻走過的路,消除牠們留下的氣味,隨後的大軍就沒法跟隨氣味走進來。試了幾次,螞蟻果然少了,但偶爾仍有冒失的來探路,於是我索性把整顆蒜頭塞進洞口。自此,螞蟻之患除去。

小傢伙比螞蟻更大,形相更可怕,不過我倒不怕牠。一來牠會吃蚊子,是有益於一家人,二來看過幾篇網上雜文,或小說,都說在日文裡,壁虎的名字即是「家守」,家中的守護者。梨木香步有本作品叫《家守綺譚》,大抵是用壁虎角度,去寫家中的奇幻故事。

不是所有小昆蟲、不速之客,我們家都會趕走,有時候我們還希望牠們能多留下來。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總聽到小昆蟲或拍翼,或撞上窗子的聲音,抬頭一看,就會看到一頭飛蛾,想到的不是燈蛾撲火這成語,就是「你」又來了。在中國人的傳說中,過世的人會化成飛蛾回到自己或親人的家中,去探望親人。我們也知道這種說法或多或少帶點迷信,但與親人分別太久,總會思念,總會渴求一看,於是蛾來了,我們的美好想象也來了,想像一位久違的親人來聚一聚。當然這親人是誰,我有我的想法,父母各自有他們的想法吧。

媽媽曾經親眼看到小傢伙吃蚊子,但我沒有看過,因此我也只能像美好地想象蛾是故人般,一廂情願地相信牠是家的保護者,像座敷童子保護我們的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