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駐站作家)

在中國的詩詞裡有很多名誦千古的金句,其中一句相信不少人也聽過,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多麼美麗的一句詩,天如果有情,也會衰老,顯然是講有一份情讓天也感動得活起來,會像萬物般會老去。不過,在幾年前預備一個關於古今中外「銅像」故事時,方發現這句原初不是情詩的一部分,而是出自唐朝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其中一句,於題目裡,我們不難發現這首詩並非寫愛情,而是寫「仙人」的故事,當然這個仙人並不是真正的仙人,而是……

傳說漢武帝胸懷大志,除開闢疆土外,也追求長生不老,在長安城的宮殿建神明台,上面有用青銅鑄造的金銅仙人,用盤子盛接雲上的露水,再混和玉屑飲用,是正宗的「玉露」。漢武帝當然沒有長生,漢帝國也滅亡。到了魏朝,明帝派手下到長安把金銅仙人拆走,運回許都。在李賀的詩序裡,說明了寫這首詩的動機,就是寫運走金銅仙人時的情景。而全詩共十二句如下: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大意跟李賀序言一樣,魏官在運送金銅仙人的時候,一陣冷風吹過,射進金銅仙人的眼裡,禁不住思念起昔日漢朝的種種,流下眼淚。銅人固然不會流淚,天也不會老,這一切都是詩人的想象,當然也跟李賀身處的唐朝局勢、自身的經歷有關,多強大的帝國,多風光的貴族,都有沒落的一天。

如此一句談興衰的詩句,因為那份意境高超,成為了後來文人常引用的句子,歐陽修、元好問也把它填入詞中,說離情,說愁思。《蓼花州閑錄》曾記載,宋人石延年就配出了名誦千名的下聯:「月如無恨月長圓」。以自然之物「月」對「天」,以「無恨」對「有情」,意思是說如果月亮沒有憾恨的話,就會長久是圓的而沒有月缺的日子,引申的想法是世事難永遠圓滿,總有遺憾的日子。上聯先說出天有感情,下聯進一步以月的圓缺去做進一步駐腳,竟念新奇,成為跟李賀原著不相伯仲的創作。創作有時候是接力賽,薪火代代有相傳,佳作世世有續篇。你看到優秀的作品,又有否續篇的念頭呢?

畫眉深淺入時無(駐站作家)

我喜歡特別的作品,古典文學如此,現當代文學如此。所謂特別,有時候是喜歡它的轉彎抹角,有時候是喜歡它的意念新奇,有時候是喜歡它的境界深遠。

我在工作坊裡最喜歡跟同學分享其中的一首「轉彎抹角」詩,就是唐人朱慶餘的七言絕詩〈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語譯的意思大致是:「新娘在新婚翌日,等待天明時去大堂拜見公婆,精心打扮一番後,就問丈夫:『我的眉毛跟不跟得上潮流嗎?』」若你只看內容的話,定然會以為這是首「新婚詩」、「閨房詩」,不自覺會質疑我為什麼要在中學的課堂上推介這麼一首跟大家還有一段距離的詩呢?

不過敏銳的你,再讀讀題目和全詩吧,沒錯,你發現了吧,這首詩題目相當奇怪,怎麼一首寫新婚的詩,題目竟然是「快要考試,寫一首詩呈給張水部」。如果以我們日常的作文課角度去看,這個作品顯然是離了題。題目是「考試」,內容為什麼是「新婚」、「畫眉」呢?風馬牛不相及,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這個張水部不是別人,是當時十分有名的文人張藉,當時的科舉制度可以讓名人向主考官推薦考生,張藉正正有此能耐。朱慶餘這首詩,表面寫新娘的心情,實際上是寫考試前的患得患失,「畫眉深淺入時無」,換成作者的心情,就是探問我的詩文知識合否主考官的口味嗎?如此「轉彎抹角」,不一語道破底蘊,耐讀性高,也令人印象難忘。

同學,換了你是張藉的話,你會覺得這次的詢問怎樣呢?夠意思嗎?如果你是張藉,會怎樣回答朱慶餘呢?沒錯,張藉也寫了一首詩,叫〈酬朱慶餘〉,「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張藉非等閒文人,朱慶餘以新婚婦人畫眉去寫詩,他就順著對方的思路,寫一名越女化完妝的美態。「自知明艷」、「敵萬金」,充份表現了越女的自信。張藉這首答詩,你覺得他是讚揚朱慶餘,還是責罵他呢?至於朱慶餘的科舉成績如何,就由你在網絡上查查吧。這是我跟大家見面的第一篇文章,以兩首詩唐詩作為見面禮,我也大膽問一句:「畫眉深淺入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