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還童是很多人的願望,通常是指一個人的肉體回復到當打的時刻。為了達成這個願望,人們不斷開發甚麼胞子、甚麼全天然的健康產品,務求讓大家的生命可以延長下去。當然,在不同的科幻電影、小說裡,「科學家」已經在很早年開始了「上載」人類的意識到雲端——肉體雖然破滅,但在虛擬世界裡,卻如初見。這確實是很美好的,然而在大部分肉身沒法回復青春的情況下,我們往往只有腦袋退回昔日的樣子。
最嚴重的莫過於腦中風、阿茲海默症——記不起東西、表達不到自己、以為自己是小孩,以上任何一種都會令人覺得神傷。隨著年月過去,不少長輩漸漸踏入這種返老還童的神傷階段。每隔一段日子,總會聽到身邊朋友提起他們的父母,作為旁觀者的我難免覺得這種老人頗可愛,但當事人必定覺得很心煩。有一次,鄰居的母親整天吵著要去樓下的社區中心取回「東西」。中心職員表示他們沒有東西要給回婆婆,鄰居當然知道婆婆是記錯了,只好阻止婆婆下樓。但婆婆多次乘鄰居在廚房做菜,偷偷拿起鑰匙⋯⋯鄰居只好每一天陪母親到中心,逛幾個圈待婆婆「還了心願」才回家,幸好這情況只維持了兩星期。或許,婆婆的記憶回到更年青的日子,因此沒有再提起社區中心。
有些返老還童是可愛的。譬如我家的兩老,我唸小學的時候總是吃著他們做的各種菜式,當中包括了甜品,但不知道怎麼到了他們年老的時候,做甜品的技能好像冰封了,連做啫喱、大菜糕這麼簡單的菜式也不懂,不斷問我怎樣做,甚至有一兩次要我來示範。起初我覺得挺麻煩,但有一次在做大菜糕時才想到父母未必是忘記了,只是希望我能「教」他們。工作的忙碌令我們變得不時常見面,唯有要幫他們做事的時候,我們才變得親近。家裡應該有更「嚴重」的事要我去管,例如維修電器、抽水馬桶,可是對金木水工完全不感興趣的我,做這些活兒只會加速電器的死亡。因此做簡單的菜應該是最合乎家裡的情況吧!
記得小時候,有一天父母說要做燉蛋,就躲進廚房弄這弄那。小小的我坐在矮小的椅子上,定睛看著仍是很年青的父母打蛋、弄蛋液、開火,不消一會兒,燉蛋出來了,我當然沒有拍掌這麼隆重,但想來我的兩眼應該是充滿著喜悅的光芒啊!我長大了,父母老了,磨擦自然是多了,但同時也漸漸學懂了包容。隨著科技的變化愈來愈大,父母愈來愈像小孩子,我們也要長成父母能依靠的「大人」。你知道的應該比父母或祖父母更多,你願意教回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