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整理這門功課,順便也在這裡說說好了~
我的學校很重視學生的”創意”,所以有1門無論什麼年級都要有修過的創作基礎課,基本上這門課就像手工課1樣,老師會有1個大題目再讓我們自己在這個題目下找自己小的關鍵詞(例如上學期的大題目便是叫同學用1個詞形容自己)根據這個詞自己搞點什麼東西出來。雖然我覺得這是1門詭異的課,如果創意真的能由1位老師教出來的話,但事實上再甚麼說它也是提供給我們1個機會,有總比沒有強,叫我們去學面對時的心態和做創作時的經驗,
上學期主要是在平面影像(我有空會再在這裡說1點),現在主要在做立體構成,而題目是面具,并希望我其中背後帶有”身份認同”的意味。話說棒的那些會在期未放在诚品展覽,其實每當遇到這種利誘時我便很頭痛,因為這也同時代表著你有機會要乘受1次失落。有時候我會想雖然自我的價值不應該依附著他人,但事實上或许我們多多少少只不過是別人的1個影子投射。這具話如果用在設計師身上會更合用嗎?如果別人不喜歡你的設計,你真的可以去吃風,但別人喜歡你的設計,不正正是因為那個設計是你嗎?
根據身份認同,老師要求我們先交1個概括的文档,下面是我交的功課:
「在回答身份認同前,我們先來問,認同是什麼? 江宜樺在《台灣社會研究季刊》〈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一文中曾指出認同是個人或群體藉之以和其他的個人或群體區分彼此社會關係的方式。身份則是由主體出發的明詞,換句話說,身份認同是在問「我是誰? 」而這個「誰」就是主體如何在時間空間上確認自己的存在。其中的存在涉及了自我認識、自我肯定的過程,他們不只是自我對一己的主觀了解,也必定滲雜了他人對此一主體之存在樣態是否有同樣或類似的認識,因為人并不是單獨一個存在於地球上之空間的。一個人可透過許多途徑形成自我認同,包括性別上的認同(是男性,還是女性,還是雙性傾向?),家族關係上的認同(是子女,兄弟或姊妹?),社會階層或階級上的認同(是中產階級還是被剝削的勞工?),宗教信仰方面的認同(是基督徒,佛教徒,無神論者)?等等。當一個人對他所著落的時空脈絡中越是有清楚的指認,就越能回答出「我是誰?」但在這樣一個主體與他人,矛盾的認同關係中,身份認同或许只不過是尊重我們作為「人」一生物這既簡單又複雜的事實。」
在做出了大框架後就要再向細處走,而我面對身份認同這件是具保留態度,身份這件事實在是太多樣化,而當人落入其中後又是多麼的受束缚,所以我想打造1個穿越,凌亂,捆绑的感覺,根據此我選了線做材料做各樣試驗,雖然這門課也是給予我們百分百選材的自由度,但基於我諗的是服裝設計,我往往還是會選1般做服裝會用到的材料,希望自己能和它們孕育出更多感情。
我對於在吸管里的那個試驗最感興趣,主要是線在里頭穿插,顏色的折射很令我著迷。
所以接著的我只要想到方法將它做組成便完成了~
HA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