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一次,我因為生病而不能參加學校一年一度的秋季旅行,從而錯過了和同學一起遊玩的機會了。但我卻萬萬想不到,這反而帶給我深刻的回憶,帶來了比秋季旅行更可貴的東西。
一個週末,我和朋友相約了去玩水槍和水球。整個玩樂的過程中我們好不愉快,全身的衣服都濕透了。大人們看見,都催促我們快快回去換衣服,可是我懶得理會,還把房間的空調開了,就坐在床上打遊戲機。
第二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起床了,卻感到全身乏力,臉紅得像蘋果一樣,才走不過三步的路,就倒下了,嚇得舅舅像是熱鍋上的螞蟻般,十分緊張。當我醒來看見家人們從憂心忡忡轉化為高興的樣子,我便自覺十分慚愧了。畢竟是因為自己的懶惰而害大家擔憂的。
下午時分,屋外突然傳來一陣吵鬧聲,原來是我的同學朋友都來了探望我了!我真是感到受寵若驚呢!她們還親手給我畫了一張心意卡,我真的不知道該說甚麼好,只是一直笑一直笑。她們陪我談天說地,說說今天的旅行如何的好玩,幹了些甚麼,東拉西扯,氣氛輕鬆愉快。她們待到黃昏才離開,而我心中好像有暖流流過,我的嘴唇角也不自覺地上揚了。
友情真是件神奇的東西,它會讓你高興,會讓你生氣,會讓你傷心,掌控你的心情,但,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它就仿如一棵大樹,為你遮風擋雨,兩脅插刀。在你生意落難時,它就仿一座燈塔,照著在海面上正無計可施的你,引領你到達。
原來,我早已找到件比旅行更具深意的東西,朋友。這是我萬萬想不到的,卻在這次生病的經歷中找到這難能可貴的友誼。
分類彙整: 校內徵文比賽
《聲音/味道》的讀報告
當你在吃美味的食物時,會否令你聯想起幸福快樂的回憶?相反,苦澀的吃食又會否令你回憶起不愉快的經歷?相信必定有種味道會令你格外 難忘,在這種味道當中也必定蕴藏着一份濃厚的回憶。
這本書分成了兩大章節,分別是聲音和味道。作者通過其獨特的分章結構,記述了兩個分別有關聲音和味道的故事,篇幅的長短也很特別,很少會看到一本書內含兩個中篇小說。
《味道》這部分很特別,每個章節都獨立成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與一種食物有關,作者把每種食物都分享得十分自然,你總是會在不知不覺間發現標題中的那樣食物早已融入了文章之中。說到味道,我自然就會想起爸爸,媽媽,他們能 煮得一手好菜,廚房就像是他們的舞台,形形色色的飯菜就出自他們的巧手。《味道》這篇寫的是一個家庭故事。你有吃過或聽過『豆腐花蝦米葱花』嗎?當羅輝 的追求者甜甜得知羅輝生病了,便在家裡偷了泡好的蝦米,一株青蔥,買了一碗熱騰騰的豆腐花,便從觀塘直奔九龍城,再渡海到筲箕灣,到羅輝家把『豆腐花蝦米葱花』煮好給他吃,這個舉動也令羅輝心動了。這碗『豆腐花』充滿着溫暖無比的愛,這份味道我相信亦是無法取代的。酸甜苦辣的食物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寄託着作者那些說不清的感情和記憶,每份味道也牽連着作者的回憶,我也不例外。我爸爸的招牌菜是『炆羊腩』,那些腩汁均勻分配到每塊羊腩上,令人回味無窮。這道菜的功夫可不少,看爸爸全神貫注在煮這道菜的樣子認真無比。吃下去的羊腩還多了一份心機和一種濃厚的父愛,這份味道絕對是無法取代的。爸爸投放了不少時間和功夫在這道『羊腩煲』中,他看到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也自然心滿意足了。絕對不是餐廳那種用金錢來衡量的味道,同樣是熱呼呼的飯菜,但卻少了一份『溫暖』和『愛』。
除了味道,聲音也可以充滿着情感,就像歌曲的每個旋律也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就比如從音樂的小調中可以聽出一份傷感的情緒,相反從大調中可以聽出一種較愉悅的感情。聲音的女主角—安靜在這天晚上老早關了燈,拿着一個收音機上了床,聽着《四季歌》聽着,聽着,安靜的淚水便默默地流了下來。聲音就是那麼微妙,它擁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就像一首歌曲般,每一個音調也在觸動你的心弦,再加上歌詞的煽動,一首歌曲也有可能勝過千言萬語,足以表達你內心的情懷,彷彿在旋律中找到共鳴。就像男主角陶圖最愛的《夢中見》,重播了好幾遍也不覺厭膩,原因是歌詞道出了他的心聲。
一份味道甚至一種聲音也寄托着不同的意義,情懷,有時候時間一過,就再也找不回那種味道或獨特的聲音,留下的就只有淡淡的情卻耐人尋味,令人深思。
作者在這書中也描述了各主角在人生中的不如意,波折重重的經歷,但他們對喜愛的東西卻抱著一份執着,就像我們的人生,在路途中一定有不少絆腳石,但只要我們多角度思考分析,並堅持着,最終我們必定能苦盡甘來,嘗到人生中的「好味道」。 閱讀全文
讀黃念欣《翠拂行人首小思集》有感
簡單又整潔的封面上,印在紫色底面上一顯眼的白色橫條,上面印有幾隻紫色的字:翠拂行人首小思集。就因這簡約的封面吸引了我拿起這本書。
打開書本,只看寥寥幾眼便可知此書言語並不多,可謂言精意簡,所表達的意思只用幾句帶過。例如在一篇《草草杯盤供語笑 昏昏燈火話平生》之中,全文只含十句,卻帶出了朋友之間閒談心裡話,此乃美好的友誼。可同時最後一句話「但沒有那個蹲著吹火的人更可愛!」顯示出了階級的不平等,桌上的人談笑風生,桌下的人卻埋苦工作,而且還要蹲著,可見作者對階級分明抱有不平。
書本大概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節的篇章主要是有一幅圖畫伴隨著少量的文字;第二節是來自小思的《承教小記》,是以教育為題材的散文;第三節是源自小思的《日影行》,小思對日本的情感為題材;第四節主要講述小思對香港的情懷;而第五節則比較亂,包含許多文章,卻依舊能體現出小思的投入文章的情感。
我當中最深刻的一篇是《父愛》。文中,小思說自己的父親與母親的形象恰好相反,母親較嚴苛,父親則比較調皮。小思說父親描述的桃園結義與母親所描述的完全不一樣。父親說劉關張其實是神用麵粉所揉成的,在放入焗爐後卻因為疏懶而忘記了時間,最終導致它們變成黃紅黑三種顏色。可見父親的調皮可愛形象。
其實,現今社會大部分了都不能真正體現父愛。父親給人的形象一直都是不苟言笑的,會常常板著一張臉,給人一種肅然起敬、不敢得罪的威嚴。另外,父親常外出打工,少於子女溝通,才會令人產生父愛並沒有母愛偉大的想法,所以人們多為讚揚母愛的偉大,卻忘記了父親背後的默默付出。為人父母,睡不想早些回家與子女一起溝通,做些親子活動?可世道所迫,父親還需要在外掙錢,不然子女不能讀書,連生活都有困難。當我們在學校不斷埋怨學習很辛苦的時候,卻沒有想過父親比我們辛勞許多倍,卻只為供我們上學,有一餐溫飽。當我們在外揮霍著父親給我們的零花錢的時候,誰又想過這些錢背後蘊含了父親多少的汗水,多少的努力?我只想說天下沒有一位不辛苦的父親。
我第二篇覺得印象深刻的是《昨夜》。是小思在看完電視劇《昨夜無風》的所思所想,小思說或許有許多人像這電視劇一般,夫妻吵架,情侶分手已乃常事,可之前有否給與對方一個承諾,一個做不到的承諾?畢竟,時光無多,這短短一生可否給予你足夠的資本去瀟灑?為曾經深愛過的人揮霍青春又是否後悔?
時光不等人,人們常常認為自己還年輕力壯,卻沒有發現時光正悄悄溜走。等到年老時,回想過去,後悔當年的所作所為,可俗話說的好,世上沒有後悔藥。人生已走過一大半,只能心存後悔,帶著無奈的心情繼續漫步人生。「珍惜當下,不要做一些會令你後悔的事」,這句話聽得很多,卻不理解。比如現在中三要面對選修課的難題,在面對分歧的路口時,只要踏錯一步,面對的只會是崎嶇的山路,卻不知你一開始想要選的另一條路則是平坦的大路。
這本書像是小思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卻又像是對一些故事抒發自己的個人感情,有自己的獨到眼光,有一些故事自己也感同身受。這本書裡的每篇文章都有其道理,領悟其中,才能抒發自己的見解,從而得到真理。
讀沈祖堯《灌溉心靈的半杯水》有感
看到書名的時候,隨即讓我思考沈祖堯問的一道問題:假如前面有半杯水,你會感恩還是抱怨?這讓我聯想到書中的內容是講述作者對一樣事物所存有的兩種態度。可是當我翻開書中內容時,我發現這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樣。
這本書記錄了世界各地每個感人肺腑、動人心弦的感恩故事,在逆境中互相伸出援手的動人事蹟以及作者的親身經歷。每個小故事都帶出各種人生道理並且令人過目不忘,作我們人生的明燈。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知恩望報的民工》。這篇文章記述一家人在炎熱夏日裡開空調卻忽然停了,便請維修員來搶修。後來,閒聊間一家人便得知他因供養弟弟而放棄學業,弄完空調後便請他吃飯及送一些日常用品。隔了一夏,民工再次來到那家送一些好吃的給他們以作報答。我認為這故事很感人,因為屋主並沒有把那些小恩惠放在心上,但他卻沒有忘記——即使這只幫助他一點而已。我認為都市人大都很多疑和吝嗇,如果這事發生在我們身邊,可能那維修員只是幫助我們,大家都沉默不語。我相信應該也不會聊天,莫說給他一些日用品。可是這些小東西在我們眼中只是毫不起眼,但對某些人來說是難能可貴。所以舉手之勞所帶來的正能量可能出乎意料,千萬不能吝於向別人伸出援手。而且,這讓我了解到我們時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像那維修員因家境不好而放棄學習,而我們平常卻不停地埋怨自己要處理繁重的學業。我們應該感恩自己能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不是在外面闖蕩工作。
快樂是因人而異,作者想讓我們知道在同一件事,如果用不同的態度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快樂全因為懂得感恩。現金的社會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亦存在得更多。現在的人也不像以前的人般懂得感恩。只會抱怨自己沒有,而不是感恩自己所擁有的,所以人變得越來越自私,不會設身處地地替別人想,漸漸地人與人之間的愛便消失了。亦因如此,快樂就在城市的變遷,人們急促的腳步下漸漸逝去。很多人都只在乎物質上的追求,貪婪、名譽種種的原因導致人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能知足常樂。
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到感恩能使我們心靈滿足;使我們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使我們抓緊幸福。只要我們懂得這些,就會有同理心,幫助有需要的人—即使在大家眼裡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把快樂、幸福傳遍給世界每一個角落,使所有人都明白何謂感恩。正所謂「施比受更為有福」,只要是幫助到其他人,自己就能夠幸福快樂。
這本書更讓我知道很多事物並非看似理所當然的,所以我們要懂得感恩,因為幸福不一定降臨到每個人身上。重要的是,世界是美好精彩,我們應珍惜感恩身邊的一切。
讀陳慧《心如鐵》有感
「心如鐵」,究竟這本書是關於什麼呢?雖然一開始並不清楚這本書,但看完後發現這本書是講愛的。
看這本書,我可以看到作者寫這些愛的小故事都是以男生的角度出發,但寫的都是男女之間的火花、變幻不定的情感。看似毫不相關的愛情小故事,其實都寫着這個喧囂徬徨的城市中的人心、人情、人性。
書中有幾個小故事想分享的。第一個是「喧囂中的愛情 」,這是講述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在一場鬧哄哄的演唱會中認識,後來拍拖,然後結婚。期間,他們曾經在嘈吵的環境下吵架,差點兒分手,但最後都因為他們還心愛着對方,令他們有着成為相愛的人。可見,愛的力量有多麼的強大,它可以穿透繁雜的環境,收穫愛情。雖然我不懂愛情,亦未曾經歷過愛情,但在日常生活堂中,我亦感受到強烈的愛,我被愛所包圍。因為愛有分很多種;有家人的愛、朋友的愛等等。家人的照顧,朋友的關心,這些都是愛的表現。這故事令我知道、明白到,只要我們心裏懷着愛,即使有外界的阻礙,我們都有可能衝破,獲得屬於我們的「情」。
另一個故事就是「愛無言」,這是講述男主角在一場開幕禮上認識了女主角,後來成為戀人,雖然女主角話不多,比較文靜,他們之間的對話通常都是一句起、兩句止,甚至有時候一句只得一隻字,但他們卻愛得甜蜜,因為他們用心愛着對方。從此可見,愛對他們來說是無言的,不需要花言巧語,仍然感受得到對方的愛,深愛着對方。但相反看看現今的社會,有很多情侶,特別是女方十分注重對話和交流,希望自己的男朋友每天都和自己聊天、溝通,希望他們用語言來表達對自己的愛,她們會認為這樣會有安全感。但這些愛就一定是真愛嗎?從 愛無言 可以看得出,真愛並不需要過多的行動和語言,真愛是能夠用心去感受的。其實不單止愛情的愛,親情的愛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家人可能並不善用語言來表達對子女的愛,但這就代表不愛了嗎?並不是的。這個故事便是一個好例子,故事的主人公們選擇用心去了解愛。我們的父母選擇去為我們默默付出,就算他們不說,我們心都能感受得到,這就是「愛無言」,愛不需要言語來證明。
最後一個想分享的故事是「我們曾經以為懂得愛情」,這是講述在煙花燦爛的一夜,男主角擁抱着女主角,這溫暖滿瀉的一幕,他們都以為自己懂得愛,以為自己朝着幸福的方向走去,但他們最終是分手收場,原因是因為男主角已經不懂得怎樣去愛女主角了。他們曾經以為自己懂得愛情,而忽略了怎樣去愛對方,最終慘敗收場。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我們也一樣,我們經常對着電話、電腦,又以為自己懂得親情,而忽略了對父母的關心,最終和父母有了個隔膜,生活得並不愉快。
作者寫了不少愛的故事,承載了不少曖昧的歷史,描繪紛爭的現實,引導不確定的未來。這裏的愛有這麼多的無奈、錯失、糾結和遺憾,我們的心也要像鐵一般堅持自己心中的「愛」理念。最後的結果倒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過程中我們曾經用心愛過,學到了愛,留下了什麼。
陳慧《拾香紀》讀書報告
翻開《拾香紀》這本書,並不如想象中簡單。看了幾頁,發現人物有點多,有點混亂。直到把整本書看完,才看懂了人生,以及時代的變遷……
在頭兩個章節「事」與「情」,年僅二十二歲的連十香用最後的生命回憶了連家的故事。連家上下有十兄弟姐妹,而十香是最細的,未算其他家人,一共有二十多個人。由大兒子大有到十香,他們經歷了很多,例如:旱災、六七暴動等等,見証了香港的變遷。在他們那個時代,連家尚算富有,但他們生活卻不容易。
在之後九個章節,書本分別介紹了十兄弟姐妹,講述了他們的故事。當中令我最為深刻的是九健。九健是個智障兒,經常被人嫌棄、排擠。我認為智障也是人,為何不值得受人尊重呢?九健雖然是智障兒,但他怎樣也比世界上的壞人值得受尊重吧!再説嫌棄九健的人不是更讓人討厭嗎?任何人都不想自己成為智障兒,但命運如此只能無奈接受。況且,有時一些智障兒比我們常人還要聰明、懂事。判斷一個人是好是壞,並不是看外在美,而是内在美,一個人如果没有個人素質,只能説句也許連智障兒都不如。智障兒是很需要别人關懷和照顧的,更需要的是人們的尊重,看見他們這麼可憐還落井下石的人,同情心難道是被狗吃了?希望人人都學會尊重,不歧視智障兒。
世界上的父母都是偉大的,不知你認同嗎?所以我認為書中最偉大的是連城、宋雲两夫婦,他們是十個兄弟姐妹的爸媽。我很敬佩他們,在香港那個這麼混亂的時勢,養一個孩子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十個呢……連城是有愛心的,他走到火場救了一個小男孩,那個小男孩正是十香的四哥四海。若果不是連城,相信那個小男孩已經不在人世了。連城為了家人,不停做生意拼搏,為的是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是一個偉大的爸爸。當然,宋雲也不例外,生了九個孩子,對他們不離不棄,日夜都照顧孩子們,十分辛苦。此外,父母給孩子們留下了一個好榜樣是很重要的。連城喜歡閱讀報章,感染了孩子們,讓孩子從小已經接觸香港的時事,看清社會,作為兒女,我們應感激父母並孝順他們,孝順不能只説出來,要實際行動!
十香的三家姐三多的故事也是十分悲慘的!她嫁的是一位醫生,在未看這故事之前,我認為所有醫生都很有愛心的,但三多的老公並不是這樣。他娶三多前承諾會好好愛她、照顧她,但婚後卻變了一個人。三多生下兒子後,歐陽醫生看都没有看過三多,帶着兒子走了,並到處遊樂。老婆是用來疼愛的,你没有遵守先前的承諾,就不是一個好男人。没錯!你是醫生可以醫治病人,但當病人知道你連家人都不懂愛護,還怎樣做一位好醫生呢?真是十分可惡,難道歐陽醫生没有想過三多的感受嗎?幸好,三多有的是家人的愛,讓她從黑暗中走出來。
生命只有二十二年的十香,真是讓人悲慟不已。她人生過得很苦,因為隔三、四日就會病一次,所以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但她仍然養成閱讀的習慣,是一個好學、堅強的小女孩。我們也許比她過得幸福、舒適,她是想讀但不能讀,但我們擁有十二年免費教育,還不好好珍惜。
十香憶述了連家的故事,在當時香港,遊行示威經常都有,社會混亂,生活艱辛。但只要捱下去,一切都會過去的。
陳慧《愛未來》讀書報告
陳慧《愛未來》讀書報告
在我們生活的這座小城市里,忙碌的人可謂是恆河沙數,學生為了自己的將來努力學習,大人們為了自己的生活努力打工,老人為自己的後半生努力儲錢……他們可能經歷過各自的煩惱,煩惱過後的憂傷,憂傷後的頓悟,在當中不斷成長,最後閃閃發光。如果你對你的未來充滿好奇,不妨跟住作者對人生的特寫鏡頭,與我一起一同去探索吧!
整本書共有四十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里各式各樣的小人物都以他們各自的信念生活著,經歷著不同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在我們眼裡是微不足道,可在故事里的小人物上卻是一生一世的重要關口。而我們則變成他們邁過人生關口的見證,從中體味未來的含義……
在「如果,十年後」中,主角阿鵬面對自己心愛的女孩不敢表態,默默守護著女孩修改著她即將穿去舞會的裙子。阿鵬想象著女孩穿著華麗的長裙,和其他男孩跳舞,沒有再理會他……可是這全都是他的想象,如果十年後,女孩早已成家,他會為十年前的懦弱感到後悔嗎?倘若他肯邁出第一步,或許他深愛的女孩也深愛著他呢?就像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不管是愛情、友情、亦或者是情親,你又有沒有因一時膽怯而令自己日後後悔呢?所以,想說什麼,想做什麼都大膽做出來吧!儘管最後結果如何,至少自己 問心無愧。
在「遲到」著一篇故事中,阿三因為母親的離世而變得性情古怪,只要遇到有人遲到機會大哭大鬧,直到遲到的人出現為止。幾年過後,在心理醫生的輔導下,阿三的病情沒有那麼嚴重,但有人遲到仍是會感到憤怒。直到有一次阿三的生日,本來事先約好一起慶祝生日的朋友都遲到。正當阿三想生氣的時候,突然,一道悠揚的歌聲從後面傳來:「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阿三回頭一看,之前推辭的朋友,親愛的外婆,甚至是以前的醫生都出現在她面前,阿三哭了,一粒粒晶瑩剔透的淚珠奪眶而出。她不止是因為感動而哭,更是因為她明白了「萬事都有定期」,母親的意外也是如此。回看我們自己,是否也曾試過因遲來的收穫而感到悶悶不樂和不滿,認為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但是,不要因此而放棄,只要到了那個期限,你的回報一定會如期而至!
在「床邊故事」這篇故事中,原本樂觀開朗的阿紫因一場大病一直在醫院休養,脾氣亦因此變得奇奇怪怪,導致沒有人願意再來探望她。這般模樣的阿紫,之前的同事小藍沒有嫌棄,儘管自己是怕到醫院,卻仍緊緊握住阿紫的手,說了一句: 「改天再來看你。」面對現實生活中一些因意外甚至是天生的病人,就像是精神病患者,他們就好比阿紫,他們也不想變成這般模樣,他們原本也和我們一樣,可為什麼他們會受到大部分外人的歧視,被貼上特殊標籤。而我們為何不能像故事中的小藍一樣,在這個時候給他們一些關愛,尊重他們。或許,他們會開心很多,我們,也會開心很多。
看完這本書,儘管每篇故事都只是些瑣瑣細細的人生小情節,毫不起眼,風吹即過,可生命長河不正是由這些零零星星的小情節涓涓細流而匯成的嗎?不如就讓我們好好感受,好好體會,好好頓悟這些小情節的含義,你會發現人生這條路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長,多彩多姿的事情一直都在你身邊不斷發生!
讀小思《思香.世代》有感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書本的封面不太吸引我,感覺這本書有點沉悶。但是慢慢閱讀了這本書起來,完全沒有沉悶的感覺,反而讓我認識了很多,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這本書共有四十篇文章,記錄了香港灣仔及其他地方的舊有風貌和生活,表達了作者對香港本土的牽念,也讓讀者重溫六、七十年代純樸和充滿人情味的昔日香港。
在這本書中,有三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分別是「逛閒街」、「格仔鋪」和「街坊情結」。「逛閒街」這個詞是作者父親創出來的,作者父親經常逛閒街,閒來沒事,沒有目的,在街上溜達。這天,作者也像她父親一樣走在街頭巷尾呆上老半天。當中作者在西環小街上看到許多事物:故衣店,小攤等,非常熱鬧。當我看完這篇文章時,雖說作者只是簡單的記敘自己逛街的情景,但卻令我閱讀得津津有味,仿佛我也置身於街上,感受這熱鬧的氣氛。說起逛街,我也是和作者父親一樣喜歡出去走走,逛逛。現在的大多數青少年,一有時間就是呆在家中上網,打遊戲,卻很少選擇在空閒時間出去走走逛逛,有很多時候,往往就是這樣才能無意間看到許多平日不留意的人和事物。在家閒著沒事,還不如多出去走走,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也不一定。我也是有時在週末有空餘的時間,就會出去街上閒逛或在商場走走。也許有很多人覺得這樣很無趣,但我覺得這些時候能讓我放鬆,暫時忘卻犯難和不順心的事,沒有特定的行程,左看看,右看看,很快就度過了一段輕鬆的時光。
「格仔鋪」這篇文章是記述作者在商場中看到許多的「格仔鋪」,和介紹「格仔鋪」。「格仔鋪」在英國創始後,漸漸在香港流行起來。格仔鋪是一兩呎大小的格子,就是一所「店」,裡面售賣一些潮流的小東西。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很有共鳴。因為我也有在商場上看過格仔鋪,所以知道作者講述的是什麼。當初我第一次見格仔鋪時,心裡很是好奇這到底是什麼。當我了解後,才知道格子鋪很有趣,售賣一些新潮,可愛的小玩意或物件。現今有很多新穎的事物,時代不斷地改變,不單止有格仔鋪這種新的經營方式,還有很多等著我們發現和發掘。我們應多看看,了解周圍的事物,增廣見聞,不是嗎?
「街坊情結」這一篇文章也令我感受頗多。這篇文章是記述作者去老人中心探望以前和她一起在唐樓居住過的街坊,見面後他們談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想起了很多回憶。當我看完這篇文章時,我很羨慕作者與老街坊們這種友好的關係,雖然只是以前一起居住過的街坊,但是許多年後還有聯繫,這是非常難得的。現在大部分人居住在垂直拔高的屋苑,大多數人看到鄰居或街坊只不過是「碰到面就點個頭」的關係,並不是非常親密;而以前的街坊會互相扶持,見面可以聊個大半天。這種街坊的關係在現在來說真的很少,是否現在的人因太過忙碌,連這種的人情味也慢慢消失了呢?
這本書不但記了許多昔日香港風貌,書中也有許多珍貴的昔日照片,令我更加了解和深入到作者當時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時代變化得太快,看著這本書的內容,也不禁感歎昔日香港和現今香港的不同。但是我們不能一直懷念過去,而是要更加努力地展望將來。
這本書確實令我獲益良多,不但了解到昔日的香港,書中也有一些歷史小檔案,能更深入當中的演變和歷史。因此我會推薦此書給所有人,讓他們也在這本書裡了解更多。
小思《夜讀閃念 》讀書報告
大家有沒有看過 夜讀閃念 這本書呢?這本書是小思其中一本散文,關於他的日常生活。
這本書有七十七篇散文,而這七十七篇散文中,有很多都是作者看完其他書後的閱後感,就例如有 《豐子愷鄉土漫畫》 、胡燕青寫的《我的老師》 等等。這本書中,每篇文章都有兩至三頁,讀起不用花太多的時間。
書中有一篇文章叫《活的歷史》 ,作者認為歷史雖然是一大本書,但不應是叫人生厭懼的書,也希望中學生能明白「今日所見,得來不易」 的道理。在「香港歷史文化考察報告」比賽中,學生須要親自選題、搜集資料等分析總結,再做成報告,可能他們會碰了無數釘子,或者不斷遭受拒絕,但能領悟到「大挫折能造就成功的道理」 ,這就是作者所說的一本活的歷史。我十分同意作者所說的一本活的歷史,因為我認為歷史是前人的所經歷過的事,可以教我們去吸取他們的經驗,去做得更好或者明白很多不同的道理,不去重複他們的錯誤。而書中那些做報告的同學,他們透過分析、考察歷史,從過程中經歷到失敗和挫折,最終却都能取得成功,同時也明白了重要的道理。
另外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街風情」,也許作者是1939年出生的人,見證了香港許多不同街道的變化。香港由原來的香港大酒店。卡佛大廈等,都因時代的轉變,被改名或更改了面貌。作者認為這應該是進步。作者後來又寫了台北,她的情況跟香港差不多,但却有一些專業者記錄了變化的過程,出版成一本書。我認為,香港應該效法一些有心的台北人,去融入感情細寫每一條街,因為即使是過去了,有很多地方都改變了它的容貌,從以前大人們居住的唐樓,到現在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但他們都是一些歷史,十分有紀
念價值,雖然香港坊間也有許多舊貌紀錄小書,但都就像作者所說的,它們往往欠專業或缺乏了對香港的深情。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香港會變成一個科技化的社會,這一棟棟的高樓大廈也會變成過去,當我們都看着面目全新的香港,或許我們就能明白到作者的感受。
最後,我覺得從這本書不同的散文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一些不同的知識,也可以從中加強我們的寫作技巧,希望大家也可以花一點時間去閱讀這本書。
讀陳慧《好味道》有感
香港有英食天堂之稱,有着各樣山形海味和不同種類的美食,衍生出甜、酸、苦、辣,各有不同,而對於你來說,什麼才是好味道呢?是甜中帶苦,還是苦中帶甜?
而這本書正正就是以十五種食物作主題,分享當中的甜與苦,好與壞,讓我們去感受每道食物所蘊含的人生甜苦,讓我們去體會當中的情感和找到自己的「好味道」。
從這本書中,讓我們明白到其實每樣的食物就像耐人咀嚼的生活哲理,每一次的品嚐都會給予不同人不同感覺,有可能臭豆腐對某些人是十分美味,但亦有人會覺得噁心;就好比道理般,有人一聽便恍然大悟,亦有人會聽到後會覺得莫名其妙,百思不通。因此我認為無論是食物,道理或是一個人的情感都需要慢慢咀嚼,好好消化,才能真正去領會當中的真諦,去品出「好味道」。
而在眾多的故事中,令印象較深刻的就是《湯圓》,而這故事講述了若喻因祖母一次入院,她說了句:「如果祖母平安無事,我從此不吃湯圓」,之後在祖國康復後,她便再也沒吃過湯圓,而此亦成為了她對祖母的思念。
對比香港現今的件輕人,其實像若喻的人有很多,在家人或長輩尚健存的時候,,人們都不慬感恩,只管往責罵和吵架,只有在他們離開我們時才慬得珍惜,就如若喻般,因為一句胡言亂語,使她失去了許多與祖母的回憶。而我就覺得為什麼不好好珍惜現在尚存的朋友或家人呢?可是在現今的香港,有「情」的人越來越難尋求,人們都只被金錢、利益及名譽所蒙蔽,但你試想想當一個人死後,能帶走的是什麼呢?只有回憶?心結?後悔?就如俗語「萬般帶不走,唯有孽隨身」,當一個人儘管賺取所有金錢,而不去珍惜朋友家人,那麼能帶走的只罪孽、遺憾,所以勸大家一句老套話,珍惜眼前人。盡管多老套,但做得到的人又有多少,含淚去葬花或許麻煩,但到抱怨泣血時,一切,再也來的太遲了。
此外我亦反思到今香港的飲食文化,看見書中許多熟悉的地道美食,如菠蘿油、蛋撻,童年的回憶也湧上心頭。那一口又一口鬆脆的外皮,那一幕又一幕的童年經典,那一句又一句來自母親的嘮叨;是無比的美味,無比的幼稚,無比的懷念。可是歲月不留人,人與事在變時,食物也在變,一代代的手藝,一道道的美食,都隨時光這個壞人而逝去。冰室、大排檔的人情味和食物都只能成為回味了,在你與我的記憶交織着。
希望大家都能在這書中找回熟悉的味道,尋出那些蘊藏在美食背後的感情,發掘自己的「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