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自1997年成立至今,已踏進第15個年頭,今年計劃以「公民事 齊參與」為主題,除了舉辦培訓系列:包括編採攝培訓班、實習採訪、新聞講座及星之約會以外,還會親身製作《校園記者報》。明報校園記者更有機會走訪名人政要,出外交流,擴闊通識視野,培養承擔協作的精神。

計劃目的

a) 以輕鬆手法讓學生認識傳媒工作及操守,鼓勵他們對傳媒產生正面的影響力。
b) 集合一班優秀的學生,培養其敏銳的觀察力、分析力及對社會的使命感,希望他們日後貢獻學校及社會。
c) 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精選活動

星之約會:面對面採訪名人
新聞現場實地採訪
迎新營、培訓班、實習、專題報道比賽、多媒體工作坊等
交流活動

參加資格

全日制中四至中七學生
兩文三語良好、積極外向、有責任感、對傳媒工作有濃厚興趣
積極參與社區、課外活動
教師、校長推薦者可獲優先考慮
參加者須撰寫一篇200字以內文章,題為「我對新高中學制的期望」;若報名人數過多,將由主辦機構評選合適人選

 

各位同學,如有興趣,請於下星期二或之前向陳繼榮老師索取報名表格。

鄭丹瑞專訪

50後90後真情對話

7A 梁詠琛 7A 曾穎珊  6A 陳怡穎 6E 劉萍

梁詠琛:旦哥,你好,非常多謝你接受我們的訪問。我們沒想過你會接受我們的邀請。你工作很忙,在事業上有好大成就。你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已經成名,那個時候,你做DJ……

鄭丹瑞:唔……那個時候,你們都還未出生呢!

梁詠琛:哈哈!我們是90後,我們就怕知道你的事不夠多,不知如何開始我們的訪問。不 如就從你的女兒談起吧!我們知道你有兩個個女兒,年紀應該和我們差不多。我們在YOUTUBE看過你93年的作品《給女兒的信》和《給女兒的說話》,雖然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作品,但是那種真摯之情,都能令我們感動。事隔18年,你的女兒已長大,而世界也不斷在變,你覺得你作為父親的角色有甚麼轉變呢?你的心態又有甚麼轉變呢?

鄭丹瑞: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的,你們長大後會做甚麼工作呢?導演?律師?醫生?你想做律師就會去讀law,你想做醫生就去讀醫,但是你想做爸爸呢?沒有學校可以教你,沒有科目可以教你。作為爸爸,你只可以用你的pass experience,你以前作 為子女,你父母如何教育你,照顧你,你現在就憑這些經驗去培育你的子女。我培育我的女兒,大前題是,我爸爸媽媽從沒有在學業上逼迫過我,所以我覺得我不會去逼迫我的女兒。我和我太太會考不合格,一定不會要求女兒要拿A,雖然她們最後拿了10個A。我對她們的要求就是不用考第一,不要給自己壓力,當然也不要考第尾,to be fair。我也不會給她們最好的,我只給恰到好處的。另外,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雖然很多父母不會或者不懂對子女講「我愛你」,但我想她們知道我的感受,所以我做DJ時,我會通過大氣電波把感受傳出去,給她們也給我的聽眾。所以我會出碟、出書去為我們留下印記。如果我只是給她們買禮物,那些禮物跟她們契爺契媽或好朋友送的有甚麼分別?所以我出一隻唱片,出一本書,這是爸爸送給她們的,這才是我們最特別的關係。到今天,我們的感情都維繫得很好。

梁詠琛:那麼你對你兩個女兒有甚麼期望,會不會就好像你《給女兒的信》的歌詞所說,成為一個不斷追求自己的夢想的人?追求夢想會不會是件任性的事?

鄭旦瑞:任性?當然不會。我好像你們一樣大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將來做甚麼工作,甚至連想自己做甚麼也不知道。讀書就是讀書,我不認為讀書與工作應該掛鈎。我數理化讀得不好,只有中文稍為過得去,我是不是就要當中文教師呢?我自己是 這樣走過來的人,所以不會強迫女兒做律師或者醫生。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這條路要靠自己選擇。你們說得對,我真的很忙,我今天答應你們做訪問,就是 因為你們與我女兒年紀差不多,我可以與我兩女兒sharing,也就可以與你們 sharing。人當然要有夢想,就算有時夢想會破滅,我們要有夢想去追求,才能證實我這個體存在的價值。我兩個女兒將來要做甚麼工作我當然不知道,我大女兒正在美國讀大學,她將來可以做美國國務卿,也可以教書,她可以做model ……我小女兒在英國讀考古,你說她將來做甚麼職業呢?特務?間諜?她們將來要做甚麼,我不知道,但這條路是她們選擇的,她們覺得開心就足夠。我希望我兩個女兒都一樣開心,起碼這二十年來,我們都好開心。

劉萍:你兩個女兒在外國唸書,一家人很少見面,你們怎樣維繫感情呢?

鄭丹瑞:facebook。我們開設一個我們一家四口群組;另外,我們也用Skype,我比較喜歡Skype。

劉萍:因為可以視像通訊?

鄭丹瑞:對呀,現代的通訊科技真好,令我們可以無間斷溝通,而不再只靠寫信。

劉萍:她們有沒有看你最近製作的金像獎?

鄭丹瑞:沒有呀,她們也不太care我的工作。

梁詠琛:我還以為你會主動跟她們講你的工作。

鄭丹瑞:不常會,我見到女兒,通常比較喜歡聽她們說話、分享。我的工作,對她們來說, 其實不太重要,就好像如果我是醫生的話,我不會跟她們講起我每天見到甚麼病人。

曾穎珊:旦哥,你主持home sweet home已經幾年,每一集都會訪問不同的嘉賓,深入探討他們心目中的家,同時讓他們回味一下他們的家庭故事。為甚麼最初有這個概念去製作這個節目呢?

鄭丹瑞:其實我一直都想sell一些親子節目,最初是now找我合作製作一個節目,now是收費電視台,同免費電視台不同,免費電視台比較著緊收視,now想製作一個以中產為目標對象的節目。我就與他們分享了我的理念,有時候我覺得這個世代走 得太遠了,有時忘記了人生活的最基本需要,家庭是我們生活的本位。我就向他 們提議一個以家庭為主題的節目,我在娛樂圈長大,認識很多人,見證他們成長 到拍拖,跟著結婚,然後到生孩子。例如學友,當年我與他講音樂,講電影,到 他生了兩個女兒之後,我們每一次見面就是談論我們身邊的女兒。我好想把一個 藝人的成長與轉變與大家分享。於是最後便有了這個節目。

劉萍:    你與女兒的相處建基於一個比較輕鬆的教育方式,與傳統的嚴父不同。你兩個女兒在外國讀書,你怕不怕外國比較開放的思想影響到她們?

鄭丹瑞:我十年前為她們出唱片,主打歌叫做《那夜我替女兒r背脊》,那時兩個女兒都還很小,今年我會再為她們出唱片,是《那夜我替女兒r背脊》的續集,叫《今夜我的女兒露背脊》,露背脊的意思是……就好像在冬天聖誕節穿著一條吊帶背心裙去參加party,媽媽拿著羽絨外套追出去,但女兒就是不要,因為這樣穿不好看……最終女為了敷衍了事,隨手拿一件超薄牛仔褸就上了的士,我們看著她一上的士 就除下外套。在這方面,我有時覺得自己是個不負責任的爸爸,難道我們還要跟著她去party?漂亮的背心裙外加一件羽絨褸著實難看呀!所以,我對老婆說,我們要開一隻眼閉一隻眼,她們已經長大,我們不可能永遠都把她們當成四、五歲  的小孩。任何人都要經過這些教訓才長大。

陳怡穎:    剛才旦哥你提及到你會與兩個女兒用msn、skype等方式溝通,至於其他年青人,你又怎樣去了解他們的心態?

鄭丹瑞:我上網到很多香港或外國的論壇去看,去看你們的說話,看你們在facebook上的說話,我便清楚了解到你們的心態,你們大約是怎樣的人,又或是你們現今在追 趕著甚麼潮流或喜歡甚麼東西。

劉萍:    我想很多人最近都在電視熒幕上見到你,因為你最近剛剛做完金像獎司儀。其實香港人對你一點也不陌生,剛剛來的時候,我們在西鐵站就見到你的廣告,教人演戲。你曾經做過DJ、演員、司儀、歌手、節目主持人、導演,出過書,寫過劇本,寫過專欄等等,你從事這麼多的工作都需要創意與急才,你的靈感從何來呢?

鄭丹瑞:我認為先天和後天也有。例如我覺得說話是件很簡單的事,原來對很多人來說是很困難的,就像去年我一個人獨撐金像獎,很多人都驚訝地問我如何可一個人獨 撐整個場面?很多人以為這是件苦差事,但其實我非常樂在其中,我喜歡這份工 作,我想這是先天的。至於後天,那是關於你怎樣去增值,去進步,那其實也很簡單,真的。只要你睜開雙眼睛做人,每天用你雙眼去看經過你身邊的人或事,每天所發生的事都是一個故事,特別是我們這些做創作的,如何把你所看見的經 歷放在你的創作中,就在乎你有沒有觀察力。很多人一上車便睡覺,他們沒有用眼睛去看世界,這個世界不是你用電腦就能看得到,你透過電腦的確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但那些都是死板的,只有你用眼睛才能看到眼前所發生最真實的事情。所以,後天的培養就是觀察。儘管我自己有車,但我也是經常乘坐共公交通工具的人,這個機會,我會看到人生百態。

陳怡穎:    其實,你覺得你從學校學到的東西較多,還是從日常經驗學習到的較多呢?你覺 得你在浸大讀完傳理系有多少知識可以應用在工作上呢?

鄭丹瑞:Learn from experience是最好的實踐。我讀不讀傳理系並不是重點,我覺得一個人讀完中學,就要再讀大學。大學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大學就等於open up your mind and open up your eyes,即大開眼界。大學那幾年可讓你去學習長大,學習成為一個大人。大學給你的不只是學術上的東西,而是關於做人的東西。儘管你讀醫,但同時你也要學習成長。對你的人生,讀大學比讀中學更重要,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你要好enjoy那4年或者3年的生活,你能enjoy,就能學到更多東西。

劉萍:    DJ的工作就是要多說話,要帶動氣氛。其實我身邊很多朋友、同學或者不少年輕人都很想嘗試當DJ。「天比高」這樣的機構,就會舉辦一些課程去培訓新一代的DJ。你認為多說話是不是就可以做DJ?做DJ是不是一件易事?

鄭丹瑞:當然不容易,否則就滿街DJ,對不對?更不是多說話就可以做DJ。以前也有很 多年青人問我怎樣才可以做DJ,我說多讀書吧。當你多讀書,讀完大學你才有choice。讀完大學你可能想做醫生,想做律師,想做考古學家,當然你仍然可以去做DJ。有選擇最重要,不多讀書,甚麼選擇也沒有,想做的也做不到,只會終日埋怨。多讀書,你有能力,就有選擇。

梁詠琛:我在now看過你有一個節目叫做《快樂的EGG》,我覺得這個節目很好看,也很有          教育意義。這個節目中,你會請一些年青人來訪問你的朋友,但這些年青人你並不認識,你為甚為會放心讓他去完成整個訪問呢?

鄭丹瑞:其實,我也沒信心他們會做得好,但做得不好也是我節目裡面的真人show啊!你可以說我給年青人一個機會,但年輕人其實也給我氧份,我已不能從我同年紀的人或者我的前輩身上再學到東西,因為他們都已有了他們的成見,唯有年輕人才可有無限的想像空間,而且我覺得這個世界是你們帶動的,是年輕人帶動的。所以我喜歡同年輕人合作,我也要多謝年輕人給我氧份。當然,年輕人也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他們也要做好多功課,不是隨便走上來就可以提問題,就可以enjoy 同鄭旦瑞一齊上電視。這是一個不容易的學習過程。

曾穎珊:你剛才講到年青人除了要有夢想,還要多讀書,多讀書就有choice。早前有一則新聞,說一個碩士畢業生,他態度不好,找不到工作。你認為我們年青人需要怎樣的態度,需要怎樣去樣裝備自己,才能好好投入社會呢?

鄭丹瑞:很簡單,就是careful observation,你要觀察,你要吸收,你要自省。你不去觀察這個世界,你不去自省,最終你就會變成這個碩士生。

梁詠琛:我們知道你工作忙,你也說你很忙。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經常被家長被老師埋怨時 間觀念差,做這件事,又忘記那件事。關於時間分配,你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嗎?

鄭丹瑞:哈哈!我怕我教壞你們!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分兩個年齡層去考慮。譬如我今天,我說開會就開會,我說散會就散會,因為這家公司是我的,這個工作計劃是我的,但你們不一樣,你們不能這樣,你們要上學,你不可以對老師說今天不要上課, 老師你不要說話。所以我覺得你們這個年紀,每天不只24小時;而我這個年紀呢,一天只有12小時,另外12小時是我的私人時間。當然,你們要明白,我已經經歷了很多。我以前拍戲,同時又在做電台工作,我拍戲由晚上6點中拍到第2日早上6點中,其他人收工回家睡覺,我還要回商台,8點至10點直播,10點之後,還要與老闆開會,還要與下屬開會,然後要見客,直至下午五六點,最後又要開 工拍戲……休息呢,就只有中場小睡片刻。那時候,我想每天有48小時就太好!你說,我今天如何教你安排時間、安排工作呢!年輕人一定有自己的時間觀念,大人有大人的時間觀念,總之,盡用時間。我之前好大段人生,時間總是太少、 太亂,但這是我的成長過程,我必須這樣經歷才能成長,到如今我的工作時間朝9晚5。所以,我今天不能給大家很好的建議,總之,善用時間吧!年輕人。

劉萍:    我中二中三時與家人看過你的節目《向世界出發》,有一次你講到你讀中二時遇到 你人生第一個家庭危機,就是你的爸爸失業。我爸爸問我:如果我失業,你會怎樣?我完全無法回應這個問題。我讀初中,每天上學放學吃飯睡覺,對生活危機一無所知。現在長大一點,有時也會設想這些問題。旦哥,你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你應付危機的經驗嗎?

鄭丹瑞:我中二時第一個家庭危機令我迅速成長,就像你說的一樣,我當時也只是一個飯來張口的小孩,突然之間明白幸福並非必然。我大哥正在外國讀書,但要立刻中止學業回港,找工作,照顧家庭。這些事讓我明白我要懂事,我不能再嚷著要買 這買那,我立即去當補習老師,我想就算我不能幫補家計,也不能為家庭添煩惱。這件事令我成長。我也試過問我的女兒,現在爸爸開車載你上學,如果我明天死 了你會怎樣?當然,太太一定會罵我,哈哈!但這些是真實的生活,幸福並非必然的,遇到這樣的危機,我們仍要生存下去,就要堅強、就要想辦法。

劉萍:    現在談到80後、90後,或多或少有比較負面的標籤:又自大,又任性,又不講道理,做事沒恒心……你認為他們被這個世代寵壞了嗎?你認為現在年輕人比較缺乏甚麼呢?

鄭丹瑞:我覺得父母有很大責任,年輕人的成長,每個世代都一樣,就是從經歷中成長。我爸爸媽媽疼惜我,但不是現在父母的做法。現在的年輕人,父母盡可能給你一個房間,我小時候呢?我已在小康之家成長,但我們四五個兄弟姐妹同住一個房間,這些成長經歷到今天還影響我。我非常贊成我老婆的做法,我家有三間房,我與太太一間,理論上可以給我的女兒一人一間房,但太太說不可以,一定要她們同住一間房,要一起讀書,一起吵架,一起和好。絕不能一人一間房,一人一間房,關上房門,我們與子女的關係就會很疏離,就會完結。我好同意這種家規。現在很多父母的想法是,要疼惜子女,不要讓他們捱苦,要給他們最好的,所以今日所謂的公主病、宅男就是寵出來的。所以,我不想標籤80後90後,這樣不公平,因為父母真的有很大責任。

梁詠琛:你會不會覺得,這個世代年輕人太多物質享受,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疏離呢?

鄭丹瑞:那一定會有影響,你用了兩小時玩電腦,就少了兩小時與別人溝通,對不對?有 時,facebook的溝通不能代替真實的溝通,所謂觀顏察色,我先前說的observe我可以再補充一下,我講的有三方面,第一,你要去observe這個世界,第二你要多讀書,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問你們,你們每個星期都讀最少一本書嗎?

眾:有

鄭丹瑞:有就非常好。第三就是read faces,鑑貌辨色。Read faces很重要,不少年輕人就缺乏觀察別人的能力,你們剛才提的碩士生去見工,別人禮貌上問你要喝點甚麼,你要飲cream soda?那是見工面試,難道可以要求一杯鮮榨橙汁嗎?這就是人情世故,也是鑑貌辨色,你不懂,就注定失敗。

梁詠琛:你是說年輕人要世故一點嗎?

鄭丹瑞:不是世故,這是learning。

梁詠琛:就是你剛才說的learn from mistakes?

鄭丹瑞:可以這樣說,世故也是指你有很多經驗,犯過很多錯,你才懂得去待人接物。現在很多年輕人欠缺的就是這些,有些基本禮貌或者價值觀,父母不說,自己也不知。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兒子五六歲,有次我與他們見面,小孩子一見我就給我一個巴掌,你說這個爸爸有甚麼反應?他對兒子說「下次唔好咁大力啦」,教小孩子怎可以這樣?孩子這樣是放肆,這不是世故問題,父母的教導真很重要。

曾穎珊:旦哥,你剛才提起讀書的重要,你可以向我們推介一些書嗎?

鄭丹瑞:大家一起跟我過來,我給大家看看我的書。我喜歡看武俠小說;要學communication,就看這本吧──How to talk to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by Larry King……

鄭丹瑞:還有龍應台……

眾:龍應台的書我們也喜歡……

鄭丹瑞:龍應台的文字很好,她的書令人好感動。還有這本—-Bill Gates父親寫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

梁詠琛:最後,我們想用你的節目home sweet home的方式問你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要多謝三個人,他們會是誰?

鄭丹瑞:首先,當然是要多謝我的爸爸媽媽,多謝他們對我的教育,對我的信任。第二個,當然要多謝我多謝太太,這個一定要多謝,我還要回家吃飯呢!哈哈!我太太用她的方法去陪伴我走過人生中的ups and downs,她與我分享她生活中的苦與樂,她培育我們兩個女兒,令她們好好成長,所以我要多謝她感激她。我認為做人就要懂感恩,無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生活並不是必然,幸福並不是必然的,所以我會感恩,感激上天給我才能,讓我可以做我喜歡做的工作,我覺得這個行業選擇了我,而不是我選擇這個行業,所以第三我要多謝上天。

教育城「創作獎勵計劃」得獎

恭喜以下三位同學獲得2010-11年度第三期「創作獎勵計劃」(201157月)文類優異獎

「旅遊見聞」類:3C班 李斯惠同學

「圖畫/動畫」類:3C班 梁穎欣同學

「閱讀隨筆」類:3A班關寶玲同學

得獎作品容後刊登。另外,新一年的「創作獎勵計劃」已開始徵文,歡迎所有同學積極投稿。( http://www.hkedcity.net/student/eworks/ 大家可用舊帳號登入。)

保育文化徵文比賽

保育文化徵文比賽
舉辦目的      :    推廣保育文化,增強學生對歷史文化及生態環境的認識。
比賽題目    :
 1.    文化遺產體驗之旅 (敘述文)
2.    一個難忘的歷史文化展覽 (敘述文)
3.    民族的悲哀 (抒情文)
4.    如果沒有1911辛亥革命 (論述文)
5.    三民主義對香港社會的影響 (議論文)
參賽者(中一至中六學生)就以上五題中任擇一題
截稿日期    :    2011年11月01日
頒獎日期    :    2011年12月18日 “旅遊文化嘉年華”活動中進行
參賽資格    :    中一至中六學生
參賽費用    :    沒有
文章類別     :    敘述文、抒情文、論述文、議論文
比賽方式    :    淘汰賽 (以得分者最高者得獎)
比賽組別    :    初中組    :    中一至中三
高中組    :    中四至中六
字數限制    :    初中組    :    1,000 – 2,000字 (包括標點符號)
高中組    :    2,000 – 3,000字 (包括標點符號)
評分標準    :    i.    突出主題    50%        ii    修辭        20%
iii.    錯別字    20%        iv.    字數限制    10%
獎牌        :    每組分冠軍、亞軍、季軍及優異獎3名
參賽程序    :
i.以中文參加比賽 ;
ii.  使用作文紙書寫,在參賽文章中,寫上比賽題目、學生姓名、組別、學校名稱 ;
iii.  填妥參加表格,連同參賽稿件一併郵寄或親身遞交給本會 :
新界荃灣青山公路(荃灣段)123號紅棉大廈一樓C室。
嘉賓評判    :    本會邀請社會知名人士作評判
取消資格    :
i.不遵守比賽規則,比賽稿件含有不雅用語及政治成份 ;
ii.過期遞交比賽稿件,以及不得抄襲他人作品。
同意聲明    :    參賽者必須同意︰
i.參賽者必須服從大會評判團的決定 ;
ii.本會可以使用活動期間的任何相片及錄影物品作宣傳 ;
iii.本會有權修改及刪除有關規則,及更改活動有關事項。
查詢報名    :    李錦添  電話 : 6734 7422
香港旅遊及文化發展協進會
電郵 : tcda@ymail.com    傳真 : 2430-7997
如有意參加,請與陳繼榮老師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