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基老師
山東濰坊考察回來已一個多月了,本應平靜的心情卻仍未能定下來,偶然仍會「放電影」,濰坊課堂的精彩片段,學生的主動投入,對知識的渴求與執著,熱愛學習的態度,教我不能忘記。
回想出發考察之前,從文章中得知山東濰坊教改的其中一個目標,是提倡及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這也是我們香港教育工作者期望達到的目標。因此,我本著一個虛心學習的態度,在各中學校長的帶領下,閱讀了一些有關於自主學習的文章,先從理論層面學習一些自主學習的概念和特徵,期望在考察的過程中得到印證,繼而從濰坊改革的經驗中,能獲得一些新思維,完善我們香港現在的教育。當然,我們也會抱著一點求真的心,查找他們自主學習課堂背後的虛實,以了解他們改革成功或失敗的關鍵。
短短五天的考察行程中,因為交通往來的關係,實際到學校觀課交流的時間只有三天,但山東濰坊教育工作者的熱情,於我們到達山東濰坊的第一天已感受得到了。他們一行五六人,於我們到達山東青島機場後,便打聽我們的行蹤,想於途中跟我們會合,一盡地主之誼。幾經波折,他們最終於楊家埠民俗博物館找到了我們,當中包括濰坊市寒亭區教育局劉虎恩局長、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崔秀梅副院長和幾位教育同工。首次見面,當然寒暄幾句,各自問好,但接著大家便開始討論教育改革的問題,從制度上的不同與比較,學校的環境與設施,到孩子的學習與成長等問題,可說是無所不談。在這一個短暫的晚膳中,山東濰坊的教育同工展現出來的,是他們樂於學習的態度,以及那善於把握每個專業交流機會的精神,使我感受到他們是一群對教育充滿熱誠的教育工作者。
第二天早上,山東濰坊教育局劉海濤副局長、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崔秀梅副院長和各主要參觀學校的校長們,向我們介紹山東濰坊教育改革的架構與歷程,以及各所接待學校的特色,讓我們於觀察時,有更準確的理解和認識。當天下午,我們到達第一間正式考察的學校──廣文中學,我被編排觀的第一節課是初一4班的數學課,課題是二元一次方程。
我跟三位校長一行四人步入課室,老師跟學生已就位,課堂剛開始。班房大小跟香港相若,甚至可能小一些,滿滿的坐了44位學生,人數比我印象中的國內班級編制算是少一些。學生分組而坐,四人一組,從小組討論的表現看來,這是課堂常規,學生主動地交換意見,積極分享各小組成員的想法,差不多全班學生也能投入老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到了課堂中段,各組派代表到前後黑板展示學習成果,其間各組學生代表須輪流走到黑板前,向全班同學講解思路及解題技巧。最精彩的是,老師能適時地跟同學互動,或提出質疑,協助學生釐清概念,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歸納出解題的技巧。最後老師總結課堂所學,點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策略。
總結整節課,我發現有幾個特點。
第一,老師「講書」的時間不多,以一節45分鐘的課堂為例,老師總的講解時間不多於20分鐘,這是香港課堂較少見的。但是,老師不講,為何學生仍能學會?我想有不同的原因,一是學習內容已於之前的課堂學會了,該課堂是一鞏固課或溫習課,所以老師不用講太多;一是老師於早前已布置了預習課業,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和備課,學會了部分的學習內容,所以課堂只需處理個別的學習難點。因為我們觀察的只是一個片段,所以很難下一個判斷,但從學生的課堂行為細節,後者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如何培養學生進入自主學習和備課的狀態,這正是我們到山東濰坊考察的其中一個目的。
第二,學生主動投入課堂的學習活動。從老師點題、小組討論、學生展示、老師點評的各個環節中,全體學生也能高度集中,積極參與各個環節的課堂活動。當然,那班學生可能是成績較優秀,學習態度較佳的一班學生,所以給我們的觀感也較理想。但是,如何調動或引出學生的積極性,亦是我們想學習的。
第三,老師點評精準。老師雖然說話不多,但是每次介入學生的討論或展示,也很及時和到位,既能帶動學生思考關鍵要點,又可促進學生歸納重點,再而提升總結所學。由此可見,老師掌握學習內容的關鍵特徵,且課堂設計細密。當然,這可能是該老師個人能力的表現,又或是通過集體智慧的慮積,專業團隊共同備課的成果。
緊接著第一節數學課,我們再聽了一節語文課。課堂是精彩的,學生是投入的,老師引領也是出色的。之前提及的課堂特點,基本上是一致的。再加上其他同行校長於不同科目的課堂觀察,及與師生交流後的意見,可得出一些結論。
廣文的課堂模式是有別於一般傳統課堂模式。它是傾向於把課堂的「舞台」交給學生,老師是稍為退後一些。透過小組討論或向全班展示分享,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於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學生的說話技巧得以鍛鍊,自信心也提升不少。為了滿足課堂的要求,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及備課顯得更為重要,所以課堂教學範式的轉變,變成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誘因,兩者可相互影響,促進課堂的教學效能,提升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老師的角色也很重要,需要適時給予學生鼓勵與支持,又要透過點評,準確地掌握學生所學,提升教學質素。
經過了一天的觀察與檢討,我心中有好幾個疑問。透過課堂教學範式的轉變,就能誘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嗎?學生怎麼會變得這麼主動和積極地投入學習的呢?究竟背後存在著一些什麼東西,是我們沒有察覺到的呢?我帶著這些疑惑,等待著明天可能出現的答案──昌樂二中。
第三天一大清早,我們便開車前往市郊的昌樂二中。那天天氣不太好,下著不大不小的雨。當我們到達昌樂二中,雨勢未止,但從遠處也可看到昌樂二中十多位教職人員,在校門前打著雨傘和備用雨傘等候我們下車。在他們的引領下,我們先穿過一個廣場,然後於學校的會所稍作安頓,準備上午的觀課。昌樂二中是一所全國聞名的高效能優質學校,我們期望能透過觀察課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模式,學習他們如何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跟昨天廣文的課堂不同,昌樂二中除了提供一些精選的課堂讓我們隨意觀摩外,學校的課室基本上是全面開放。當然,他們安排的課堂,在質素上應該有所保證,所以我們分成小組,先觀察他們推薦的課堂。
上午九時正,是他們的第二節課,我與阮邦耀校長趕到了海納樓五樓初一9班的課室,學生和老師已經準備就緒,即將要上的是生物課。課室比香港的大了大概三分之一,密密麻麻的坐了六十多位學生,他們面對面背對背的坐了三大行,顯得有點擠迫,但課本、文具、學習案等已準備妥當,等待著課堂的開始。課室前後也有黑板,相信跟廣文一樣,是給學生展示的工具。在老師那面的黑板一角,已列出今節課堂的學習目標,每一位學生也能清楚看到。
敬禮後,老師說了幾句話,主要是跟學生重申一些早前的學習內容,以及今堂的學習目標,然後便進入學生的小組討論環節。課室便由全體學生留心聽講,立刻進入小組熱烈討論的喧鬧狀態。初時,我也有一些不習慣,因為班房內實在太嘈吵了,六十多的學生於細小的課室內,以四至六人一組,各自就著學習的內容,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意見。雖然,我於廣文的課堂也見過類似的課堂討論模式,但是昌樂的學生似乎更為投入和積極。
由於老師說話不多,而學生又能迅速進入狀態,可見這是平日的學習常態,但是內裡的細節如何安排的呢?我走近其中一組學生,嘗試了解他們的運作和討論內容,發現他們手上有一課前學習案,老師已於上一節課分發給學生,他們需要從書本上查找答案,或回應相關問題。再抬頭看看老師於螢幕上的簡報,已從之前的學習目標,轉換為小組討論的安排,包括小組討論時間,各小組成員的角色和分工,以及稍後展示環節的安排等。所以,各小組都找緊時間,期望能為稍後的展示作好準備。七到八分鐘過去,各小組派出代表,到黑板前先寫下各組分別負責的問題答案,然後老師再請個別學生到台前講解。雖然他們都是初一的學生,但是他們逐一走到台前,有條不紊的講出自己組別的見解,且咬字清楚,說話鏗鏘悅耳,更不時解答同學間的提問,並作出不同的回饋及鼓勵,活像一位小老師,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在這學生與學生的跨組討論中,老師會適時點評學生的論點和矯正一些錯誤的概念,讓學習內容更聚焦,不置偏離。
一節45分鐘的課堂,不經不覺間便過去了。我跟阮校長相望一笑,帶著興奮和愉悅的心情步出課室。這是我看到昌樂二中的第一節課,它不但沒有令我失望,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昌樂的課堂模式跟廣文是類近的,他們都是希望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當課堂的主角,主動地學習。老師講課的時間不多,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向全班同學展示學習成果,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方式去建構知識。這大概是山東濰坊教育改革的要求,所以學校也朝這個方向發展。但是,從觀察者的感受而論,昌樂的課堂跟廣文是不一樣的,教學效果也有明顯的不同,但具體的不同在哪裡呢?我一時也說不出來。
聽完一節課後,是學生的小息時間,大概有三十分鐘。因此,我跟阮校長到一個會議室稍作休息。其間,我們分享了一些對剛才課堂的感受,得出幾個觀點。第一,課堂的學習容量大。即一節45分鐘的課堂,學生處理了大量的學習材料,比香港80分鐘連堂的學習內容還要多,且大部分學生明顯應付得到。當然,成功的關鍵在於老師的課堂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課堂節奏明快。學生習慣了此種學習模式,老師不需花時間處理分組或分工安排,他們已自動進入熱烈討論狀態,各人積極參與,更樂於向全班展示個人見解。第三,學生主動表達意見,積極投入課堂活動,學習態度正面。從課堂觀察所得,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存在差異,但是他們卻不會因此而退縮,反而更珍惜和把握每個學習的機會。
過了不久,昌樂二中的趙豐平校長走進了會議室,詢問我們剛才課堂的情況,及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我們表示了一些看法後,他問了一句:「老師有沒有講多過10分鐘?」我即時覺得有點愕然,但回想剛才的課堂,老師確實也沒有講多過10分鐘,且課堂教學是有效且高質量。但是,為什麼他會問這一個問題呢?回想之前讀過的一些資料,他們對於「271高效課堂」模式的實施是有著嚴格的規限,所以老師需要絞盡腦汁去設計課堂,讓學生能於此課堂框架下有效地學習。姑勿論此課堂模式的優劣,但在管理一所擁有八千多師生的學校,這行政手段無疑是一個有效的工具,逼使教師反思每天的教學流程與整體課程之間的關係,令每節課的教學安排更緊密和細緻。
小息過後,我跟阮校長決定改看一些高中的課堂,於是我們跑到了篤行樓五樓高二2班的課室,上的是化學課。課堂模式跟之前看到的很相似,主要是老師點題,學生接著小組討論,而討論的問題早已印在課前學習案上,可以看到學生有課前準備,並嘗試解決學習案上的問題,而小組討論正是協助學生處理一些未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數分鐘後,學生於黑板展示學習成果,並向全班同學講授解題心得。由於學習的內容較抽象和艱深,很多學生都未能掌握當中原委,而出現較多誤點,老師需要不時介入說明,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更清晰的理解。因為老師需要更多的時間講解,所以之前預備的問題也未能全部完成,下課的鐘聲已響起了。老師只好作出課堂總結,並吩咐學生跟進未完成的問題。從這一節高中化學課,我們初步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面對高中的課程,特別是理科,學習內容較艱深和抽象,學生會遇到較多困難,且不容易透過小組的力量去解決,因此老師需要較多的時間講解,協助學生釐清概念。所以,「271課堂模式」的結構,須作適當的調適,以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為了確認以上的論點,我與阮校長決定分頭行事,我按原定計劃去看一節初三歷史課,而阮校長就會跑去看一節高二物理課,且看會否有類似的現象。一如所料,我看的初三歷史課同樣精彩。老師說話不多,只要適時提示學生的討論回到學習目標,間中點撥個別學生的觀點,課堂已在理性的討論中渡過。
一口氣看了三節課,午膳時間已到,老師和學生也需稍作休息,而我們亦可趁機整理一下,交換各人的意見。經討論後,大家同意昌樂的課堂有一既定模式,一方面是便於管理教師的課堂教學,統一教學範式,另一方面亦幫助建立課堂常規,培養學生某種學習習慣。從觀察所見,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主動好學,積極投入,且善於表達個人意見的年青人。當然,我們看到的只是很多個不同的片面,跟他們整個系統仍相去甚遠,所以我們想於下午時間,多發掘一些正規課堂以外的行為,從而了解他們如何成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按原來的安排,我們可於下午自由觀課兩節,再與學生面談交流。經商議後,我們決定下午只觀課一節,再與學生面談交流多一點時間,最後我們開一個總結性的會議,以準備晚上跟昌樂的校長與教師們交流。
午膳過後,我看了一節高一數學課,課題是三角函數。課堂學習模式與之前相若,不過學生遇到的學習難點相對較多,老師嘗試介入講解的時間也不少,但因為時間關係,有部分問題未能即時解決,須留待日後跟進。觀察所得,該班學生普遍能力不高,應付高中較艱深的課題時顯得有點吃力,但他們學習態度良好,且表現主動,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接著,我便前往學校的會所,準備跟同學正面交流。當我來到會所,發覺其他同行的校長們還未到達,但是學校已安排了三位同學在等候與我們面談,於是我便把握時間,跟她們了解學習的情況及如何備課等問題。
她們三位都是初一女生,面對我這個陌生人,沒有顯得害羞或懼怕,反而落落大方的向我自我介紹,甚至對一位來自香港的老師表現得十分好奇。由於我對於她們課堂上的表現十分欣賞,於是一開始便問了一個直接的問題:「學校是怎樣安排或協助妳們備課的呢?」她們異口同聲的搶答道,每天放學後有三節課的安排,於晚飯後進行,每節45分鐘,分別是一節鞏固課,重溫當天所學,另外兩節為預備課,準備明天的課堂內容。她們更表示會有兩位老師協助她們,但她們強調主要的力量來自小組,只要小組合作努力,大部分的問題也可以解決。當然,我仍然感到詫異,追問她們遇到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怎麼辦,她們卻感到奇怪的答道:「我們很少會遇到一些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若是真的解決不了,便留待課堂上提出,讓同學大家一起討論吧。」她們說來誠懇,使我更添了一點疑惑。
這個時侯,同行的周厚豐校長剛到達,還有幾位高高矮矮的初一學生,於是我們便轉換一個較大的會議廳,繼續我們的談話。周校長很有經驗,讓他們各人自我介紹後,更與他們談了一些生活瑣事,使他們不至於太過拘謹,然後才引領他們道出學習上的感受。從他們的言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尊重同學,敬重老師,敬愛校長,熱愛校園,享受學習。他們談得興高采烈時,甚至會喚他們的趙豐平校長為趙爸爸,使我們會心微笑。雖然,他們每天在校學習的時間很長,要到晚上八時四十五分才正式放學,但是他們意識到學習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且要用功學習,才能達成夢想。所以,他們從不抱怨,且有發自內心的積極性,推動著他們不斷向前。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在學業上有所進步,每次他們跟小學的同學敘舊,學業水平的高低與不同,可說是高下立見,這也是令他們的舊同學對他們的學習嘖嘖稱奇的地方。最後,我們察覺到他們小小的年紀,也知道全情投入的學習,會削減了他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因此,他們更懂得珍惜與家人相聚相處的每一刻,這使我非常感動。
與學生面談過後,我與同行的校長們進行了一個檢討會議,希望透過大家的觀察,對昌樂二中如何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更全面的了解。總的來說,我們有以下的發現。
第一,課堂佈置嚴謹,學習目標清晰。綜觀所有課堂,每節課也有清楚學習目標,而且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強調學科知識,學習重點;二是強調學生須透過小組合作學習,互補不足;三是要求學生全情投入,展現對學習的激情。從課堂觀察所得,三個層次的學習目標也能達到,可見此乃全體老師落實執行的學校政策。另外,課堂教學模式也有規範,老師須調整教學方法,以配合學校推行自主合作學習課堂。由此可見,學校透過行政手段,營造有利於他們理想的自主學習課堂情境,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能得以萌芽並成長。
第二,課前準備充足,確保課堂學習質素。從學生的課前學習案看到,學生有備課習慣,且有一定策略。例如,他們會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摘錄重點或改正答案,以方便日後的學習。要做到此點,學校會以兩方面作配合,一方面是製造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可為明天的課堂做準備,所以他們有預備課的安排。而另一方面是學習技巧和策略的教授,雖然我們沒有看到他們的預備課是如何進行,但是我們相信學校是有意識地於不同場合,包括預備課和正規課堂,教授一些基本的學習技巧和策略,以致全體學生也能於備課階段,運用此等學習技巧,提升備課質量。另外,學校善用小組合作學習,既可讓學生透過小組互動釐清概念,又可解決一些學習差異的問題。
第三,提供演練機會,讓學生建立自信。從課堂常規可見,大部分學生有良好說話技巧,且表現自信,可肯定這是透過反覆演練得來的成果。而如何製造大量的練習機會,正是透過教學範式的轉移,把課堂變成學生鍛鍊的場地。同時,老師須設計合適的教案,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讓學生對學習有信心和興趣,從而帶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有部分課堂以及學生的學習仍未臻完善,但那些只是個別情況,總體來說,昌樂二中在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上,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成功的例子,使我們對自己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
當天晚上,趙豐平校長帶領了他的部分教師團隊,跟我們進行了一個交流會議,希望透過第三者的觀察,對他們的工作給一點專業意見,使他們能從中學習並加以改善,把工作做得更好。當然,我們對他們做得出色的地方會予以肯定,而對於不認同的觀點,亦都坦誠相告。趙校長除了用心聆聽我們的意見外,亦都耐心說明他們的辦學宗旨和理念,使我們對他們的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在這交流會中,使我更確信昌樂二中的成功,是透過專業的領導,團隊的合作,無私的奉獻,與及對理想的堅持,才能達到今日的成果。
到了第四天的行程,參觀的學校依次有東明中學、濰坊一中和濰坊市實驗學校。他們分別是一所初中學校、濰坊市最優秀的中學、與及市的實驗學校,他們各具特色,使我們能從更多不同的角度,了解濰坊市的教育面貌。到了整個考察行程的尾聲,一路為我們打點安排的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崔秀梅副院長,與我們進行了一個總結性的會議。由於崔副院長是山東濰坊教改的關鍵人物,她對整個改革的理念與及來龍去脈,可說是最了解和清楚。所以,由她總結說明改革歷程,可說是為我們這次考察劃上完美的句號。
崔副院長是一位真誠而有理想的教育工作者,她把構建理想課堂的關鍵環節,於會議中向我們逐一道出。除了上述提及的備課導學案、課堂範式轉移、以及課堂規範重建外,她特別強調小組建設才是改革成功的關鍵。根據她們的經驗,很多小組建設的細節,往往會影響自主學習課堂的成功落實。當中包括小組的規模、組合的形式、座位的安排、合作的時間、工作的分配、文化與規矩的建立等,如果能細心安排、配合得宜,小組便能發揮最佳的效果,帶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做到學生真正的自主學習。當然,改革的路上會遇到無數困難,但是只要我們懷著信念和決心、堅持到底,最終必定會成功的。
山東濰坊考察回來後,我嘗試「培植」山東濰坊的自主學習課堂模式於香港的土壤,但是卻遇到不少困難。第一,香港的教育同工普遍對國內的課堂抱持懷疑的態度,以造假的心態看待他們的自主學習課堂,因此要他們接受山東濰坊改革的成功,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第二,由於山東濰坊的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在整個教學範式上有著根本性的轉變,對於老師要放棄現有習以為常的教學模式,而轉換成一些他們不確定的狀態,無疑是不容易被一般老師所接受。因此,他們便很容易把別人的成功,歸因於香港與山東兩地的客觀條件不一樣,所以在推行上是不可行的。例如,他們會認為學校的行政架構不同,政策難於落實和配合;又例如,國內的是寄宿學校,所以較容易控制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等等。但是,香港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自由和自主的,只要我們認同它是一個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方法,學校要落實推行,最大的阻力反而是來自教師自己的惰性。另外,寄宿是否推行自主學習的必須條件,我看亦未必盡然。看看山東濰坊的學校,也存在著不少走讀生,他們也同樣學習認真,自律自主地對待他們的學業。相反,不少寄宿學校的學生學習態度散漫,缺乏學習目標與技巧,這才是問題的主因。
回想整個濰坊考察過程,我們看到的多是他們改革的成果,或是部分改革後期的過程與模式。對於他們如何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心,我們只能感受,而不是透過觀察,再倣效複製的。因為,此乃漫長且是心靈培育的過程,必須透過老師真誠的付出,並陪伴學生一起走過,當中包括各人目標的訂定、學習技巧的灌輸、學習信心的重建、個人價值的自我肯定、獲得別人的接受與認同、共同面對失敗的挫折、與及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只有透過如此複雜的過程,學生才能孕育出發自內心的接受和認同,明白學習是個人自己的責任,而這便是教育的真諦!綜觀濰坊課堂改革的模式,我們看到的多是型式上的轉變與不同,焦點還沒有放準,更容易留於表面的模仿,而忽略了背後成功的基石──對孩子的愛,這更是對教育的熱誠、承擔和奉獻的體現。
我看山東濰坊課堂改革的成功,特別是培養學生於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態度,除了上述的必要條件外,基本是透過課堂模式的規範,大量增加學生表達意見的機會,使課堂變成學生互動交流切磋的場地,甚至把學習看成為遊戲,所以學生逐漸變得喜愛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當然在這過程中,學校及老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學校方面,可透過行政方法,包括嚴格規管課堂模式,把理念不同或能力不逮的老師淘汰,再挑選合適有能的老師,起帶頭改革的作用。當此過程完成後,實質課堂學習模式可更有彈性,且配合科目特質及學生程度稍作調適,以達更佳學習效果。再看香港現實的生態與環境,專業有為、有理想的教育團隊是存在的,只是他們給一些繁瑣雜亂的工作堆壓著,未能盡展所長。學校若能認清發展方向,適當調撥資源,以香港人的善於應變及適應力,前途是一片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