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如風一樣逝去了,現在剩下的只有回憶。每每看到有關運動會的照片,總會想起那兩天的情景,想起身邊同學獲獎的情景,想起我為他們感到自豪的一殺那,也讓我想起運動對人生的意義⋯⋯
小時候總是排斥做運動,主要是不喜歡流汗又不好動,因此一直沒有嘗試過運動的滋味;長大後,多了很多機會去接觸運動,但我仍然沒有很喜歡運動,甚至有些不敢嘗試去做運動的心態。而相比起做運動,我更喜歡作為旁觀者、觀眾的角度去看別人做運動。
我們班上有很多擅於運動的同學,無論是球類還是田徑,都有個中高手。我記得我曾經問過他們為何會這樣樂於其中,他們的回答都是因為喜歡運動,說實話,對於我而言,我是很難理解這句話,明明又熱又辛苦,又要消耗體力,為什麼還會喜歡運動呢?難道運動真的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他們說,運動是生活的調味劑。學業生活壓力大,經常感到不愉快,這都是現在中學生的寫照,每個人都可能會有自己舒解的辨法,有些人會選擇聽音樂,有些人會選擇看電影,更多的人會選擇運動。「出一身汗就可以把煩惱都忘記了。」運動時需要高度的集中,將自己完全投入在那項運動當中,盡力做到最好,慢慢的便會將煩惱拋諸腦後,而且運動可以幫助人提振精神、使大腦分泌腦內啡,讓心情更振奮、愉快,確實真的對生活很有幫助。
他們說,運動能使他們獲得自信心。我想,每一個在運動會上獲獎的同學定是很喜歡運動吧,能夠從中獲得滿足,為自己感到驕傲。每次運動完後都會覺得自己已經全力以赴,一步一步的在前進,更是在不斷進步,所以說,不止是擅長運動的同學,其實普通人都可以在運動中獲得自信。
現在我相信了,相信運動對人生的意義;現在你願意踏出一步,一起去嘗試嗎?
那個女孩
我翻開相簿,不經意瞥到一張舊式的老照片,關於那個人的記憶洶湧而出,一下子叫我胸口發悶。
我小時候很幸運,可能別人不怎樣認同,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碌,加上弟弟剛出世,他們選擇寄放我在大陸的親戚。那年,我遠離了我的家,也是那年,我遇上了她。
我們第一次見面,雙方好像是在比誰更狼狽。我當時因為以為這群人藏起了媽媽而奮力逃出,而她則是帶著青腫的臉,剛好奪門而出。她瞧見我,便向我衝來,一把拽住我,拉起就跑。我就這樣傻裡傻氣跟著她跑。二人就是這樣誤打誤撞認識了。
跑到對面街的市集,二人才氣喘吁吁地停下。我這時才打量這個女孩,她身型高瘦,略為鬈曲的長髮攏在腦後。那一隻眼珠黑白分明,像透水似的。我從未見過如此白晢的人,雪白的小臉襯得那青腫的左頰越發觸目驚心。
她指了指我手上的衣服,問:「你進去只是為了偷衣服?」我瞪大眼反駁:「這是媽媽的衣服,是他們藏起了媽媽,不讓我見她!」她聽完,臉色登時白了,口中唸唸有詞:「這下完了。」語畢,還狠狠打了一下我的小腦袋。我委屈地瞪著她,她啞然失笑,說:「就你這破邏輯,明明是你媽遺落的衣服,你卻不信而已,這下我慘了,回去又要捱打了。」我沉默了,道理我是明白的,只是不信媽媽不回來接我回家。這一場鬧劇結果是那天之後,我見到她時嘴角也損了,泛著血絲,我安然無恙。
我用媽媽先前給我的錢,偷偷溜到市集,買了藥膏,又站在她家門前等她放學回家。她那時接過我的藥膏,直接塗在臉上。她一聲不吭,連痛的表情都沒有。她蹲下,一臉疑惑地問:「你想要甚麼?」她那灼灼逼人的眼光像一種壓迫,又像是在防備。我只想道歉,但吐出來的卻是:「能帶我四處走走嗎?」她聽完好像鬆了一口氣,答應了。
之後的日子,她帶我到不同的地方,有她打工的拳館、花市旁的人民公園、後山的大湖等。我們乘興而往,興盡而歸,日子過得萬分愜意。
當我已經適應這生活時,我要離開了,爸爸媽媽已經安頓好一切,要接我回去。離開前一晚,我和她在天台憑欄遠眺。我百無聊賴地問:「如果你有一項超能力,你要有那一個?」她指了指欄外的景色,說:「我想要瞬間移動,一瞬間能到我目光所及的地方。你呢?」她說這句話時,目光飄到很遠,怔怔地望著遠方不屬她的溫柔國度。
我咬了咬牙,說:「我想要時光停留。」她瞟了我一眼,說:「恰好是我最不想要的。」她沒有仼何一句安慰的話,在她眼中沒有甚麼捨不得。
最終,我回家了,絢爛歸於平淡。唯一的波瀾就是她的母親逃了,留下還在上學的她同每日與酒作伴的父親。
每年新年暑假,我都回去一轉,每一次都是買好藥膏回去。我除了這點外,我無能為力,只能看著她眉間的戾氣越來越重,像一頭野獸,騷動不安。
那一年暑假,我在房間開冷氣做功課,她躺在沙發,享受這片刻的寧靜。我剛好有一條數不會,便問她。她看也不看,便說不會。我瞪大眼說:「怎可能不會!這是小學三年級的數。」她嗤一聲笑了,旋即斂了笑容,半眯著眼打量著我,面無表情地說:「我就是不會,真是不好意思,我沒文化。」我盯著她,收起了功課,倔強地說:「我也不會,我也沒文化。」她愣住了,半晌,她嘴角揚起了輕蔑的弧度,似是投降,無奈地說:「我錯了。」
我也放鬆了綳緊的肩膀,問她:「你是怎麼了?」她漫不經心地回答:「我被退學了。他們說我偷東西,我爭取到的比賽名額沒了,我質問他們證據呢,他們找來那個看我不順眼的老師,一下子蓋棺論定。我控制不住自己,抄起椅子,我知道這樣是不對,但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甚麼。我很努力壓制自己了,我明明沒有擲下去,他們卻……唉,總之,我被退學了。」她像一條蛇在沙發上,說話的神情像是在打量獵物。
沒想到那一年新年是我最後一年見她。
那一年新年,我沒看見她。我跑到她家門前,發現家沒關。我小心翼翼地叫她名字,沒人應,但我能聽到屬於痛苦的呻吟聲。我摄手摄腳地走進去,在客廳角落,我找到满身傷痕的她,幾乎沒有一塊肌膚不是青紫的。我氣得大叫:「他瘋了嗎!」她聽到我的聲音,立刻睜大眼,急忙地說:「你瘋了嗎!他還醉著,快走!」
「不,先去醫院!」
「不去,沒事的。」
「去醫院!我給錢!」
她不吭聲,良久才說︰「好,我去。」我把手上的利是和錢都給她了。她攥緊我的錢,沉靜得嚇人,她收拾她的東西,叫我先回去。走時,她半身吞沒在房子裡,對我說:「再見。」
那天之後,她消失了,沒有仼何蹤影。我到現在還是沒有她的消息。我一直都知道她想逃,我想如果我當年能多跟她說一下她的家,我能在她身邊支持她,我沒有說出那難堪的話,她可能不用逃得那麼狼狽。
她走後,我一直在想,她能去那裡呢?她那天是溫飽的呢?她是一個很敏感的人,抗拒別人的憐憫,我想如果她在,只會笑我作為旁觀者,不必自尋煩惱。所以,如果見到這女孩,幫幫她。
爺爺的竹躺椅
在故鄉的陽台中,總會有著一張竹製的古老躺椅,雖然一直大家都沒有說那是誰買的,但是我們大家知道的是那張躺椅一直都是爺爺專屬的位置。
我爺爺呢,是一個神奇的人,他雖然有著嫲嫲的陪伴,但我總覺得他的老婆是那張竹躺椅。那張竹躺椅,從我出生時到現在,每次回鄉總會看到爺爺靜靜地躺在上面休息。它彷彿陪伴爺爺渡過了無數的日與夜,看到了爺爺的成長、成家立室並且退休「抱孫」等。但是大家都神奇驚訝的是那張滿帶歲月滄桑的躺椅不知道為什麼的椅子一點損壞的痕跡也沒有,而當我們每一次問起爺爺,他總會微微地揚起嘴角,輕輕地撫摸著我們的頭髲,然後說了一句帶給我無限睱想的話語:「那是一個很長、很古老的故事。」
正如我剛剛略有說到的,每年我每一次回鄉時看到爺爺的第一眼時他總會躺在陽台上的那張竹躺椅上。縱使每一次陽光都會讓他的眼睛有所合上,他也照躺不誤。不過呢,他這個或許無意義的舉動總會令我為之感動,因為我每一次回去在家口按鈴時他總會是那一個最先把頭伸出來的人。或許這只是一個巧合,但我總會感到一種受人重視、受人關愛的溫馨感。
我爺爺他,平常待人十分隨和,縱使表弟犯錯亦會大量的原諒他。我記得有一次,表弟不小心把爺爺那珍愛的竹躺椅用奇異筆重重地畫了一筆。爺爺當時看見並沒有一些過激的反應,他只是默默地摸了一摸表弟的頭,便一如既往的躺在了輍椅上,享受著他那喜愛的陽光,而表弟亦突然學乖了,在那之後不再擅自去碰爺爺的躺椅了,不過在我看來,或許這只是因為他覺得這樣弄爺爺沒有任何的意思吧。
不過我爺爺也有一個地方經常令我感到傷腦筋的,那就是他經常一躺在竹躺椅上就一整天就同烏龜一樣懶洋洋地不會起來四處走走。雖然他臉頰上的皺紋一直都已經提醒著我他年歲已高的事實,但是我總會不自覺地想他到處走走,不至於有家人卻似獨居老人的。
每一次看見爺爺,我總會自私地希望他能活長一點、活久一點,因為我希望在我下一次回鄉時我還能看到他悠閒地躺在那張竹躺椅上歡迎著我們的到來。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荀子的性惡論歷來頗具爭議,由漢武帝時的獨尊儒術那一刻開始,中國數千年來,都將中央集權用儒家思想包裝,管治萬民,用軟手段向百姓洗腦,尤其宋明以來多秉持著二程「只一句性惡,大本已失」以及朱熹「不須理會荀卿,且理會孟子性善」的觀點,使中國人深信,人性本善,人心是純潔無暇。
不妨問問各位,你覺得這個世界,善人多還是不善的人多?以自身利益出發的人多還是以別人的利益出發的人多?
人性,本來就是複雜的,沒分性本惡,還是本善。
若人性本善,何解有法律?何解有禮法?何解我們還要接受教育?
若人性本惡,何解我們不搶殺掠奪?何解還坐在這裏看這篇文?
孟子的性善論中的「性善」,不是簡單理解為「人之初,性本善」,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人生下來就是善良的,而是強調每個人都有趨向善良的本性。同時,荀子在給出「性惡」的觀點後,看重的更是「化性起偽」,即要通過後天的教育改變人的那些不好的天性。這與孟子強調的是一致的,就是要加強後天的學習和教育。
因此,我們才有法律加以約束,也有教育規限我們,才能夠判斷善與惡。
其實,儒家思想之所以能盛行,只因我們不願面對我們的黑暗面。
我們從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的缺點,也不願了解社會的黑暗面。
又或者,是當權者不想我們知。
考試作的文,要抒發的感情大多是正面,明明這社會早已冷漠掉,我們還故意說是人間溫暖;我們的官員和國家,只說我們生活有多好而不說有多差,令我們以為,看到不好的,只是我們反社會,對社會早已絕望。
我們,懼怕惡,只信善。
沒有人一生出來會明白是非黑白,更沒有同情心,仁心等想法。每個人出生時只有最基本如動物般的生存本能。只在乎滿足個體食,即食色性也。
但正正因為如此我們懂得通過學習,改變我們的惡習,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我們通過學習,明辨是非,培養道德。這才是人類與野獸不同的地方。
我們不需要抗拒人性本惡的問題,善惡,一直並存。
只有在黑暗之中,才能看見光。
世上最珍貴的事物
我是個經常思考無聊問題的小伙,抱著書思考這些問題打發時間,效果好得很。
當下最困擾我的正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到底是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形而上學的問題似乎永遠沒有答案。
一天,我到教會參加婚禮,看著那虔誠的信徒,跪在地上禮拜,我靈光一閃。對他們而言,上帝在他們困難中給予指引,那是真理、是神聖,任何一切種種都阻止不到他們追隨衪的道路、衪的道路,神!神!那便是世上最珍貴的道路,那便是衪的真理!
我洋洋自得了好幾天,我自以為解決了這一哲學問題,心中暗喜。
又一天,隨家人吃晚餐時,遠遠看到兩個男子,一個喝了酒、哭著,一個忙著安慰他。我卻開始想,我之前的答案,是否正確呢?對他們而言,最珍貴的,是友情,他們互相扶持,互相勉勵,挫折時有對方,友情,那便是最珍貴的事物。
這卻苦到了我,原先的答案變得不明確,「答案是什麼呢」「答案是什麼呢」,疑問的聲音,在我心中越發強烈。
再一天,我去看了一念無明這套戲,看著男主角,苦苦追求他的前女朋友,由喜轉悲,只因為失敗,卻情緒病發作,只因為追不得,痛苦不堪。他的哀愁,使我感動不已。看著他一步一步只因追求不到、得不到,頹廢、哀怨,我心中卻有了答案,這條問題的,答案。
佛家說人有八苦,折磨人,全人類都要受此八苦,無一不痛苦不堪。
答案就是這八苦之一,求不得。在戲中,是愛情的求不得使主角欲罷不能,花光心血,花盡一切種種力氣,不惜捨下身段,卻依然,求不得,換不得美人芳心。
求不得,苦得很、痛心得很,自己用盡所有方法,可造化弄人,換不到成功,換不到你想要,那是悔恨至極,心痛至極,只好每日以淚洗臉,悲傷度日。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除非一日夢想成真,命運不再開你玩笑,求得欲求之物,否則,那種悲傷只會一直跟隨你,直到身死那天。
得不到,只好怨恨別人,「他憑什麼成功」「他憑什麼追到美女」「他憑什麼有這麼多朋友」,自己沒有,別人也不能擁有!這種心態慢慢在我們,萌生。
對那虔誠信徒、那兩名男子而言,沒錯,朋友、信仰很珍貴很重要,可若一名信徒苦苦追求一位女仔,卻始終無果,即使苦苦哀求神的恩典,亦無果,這時對他而言,那位女子的垂青比神更重要更珍貴。可見,得不到的,比擁有的,更珍貴。
佛家對求不得苦的解答是,放下。放下執著,不執著,自然不再重視,不再悲傷,煩惱不生。
可是,那有這麼容易。
作文與人生
這個復活節假期,給了自己一段時間放下書本,尋找一下作文對我的意義。
復活節前夕,發生了一件很小的事,就是某數學老師在三十多人前,說某男同學和我搭訕,我當下除了驚訝,還有苦笑,一個老師公然挪揄同學,而且自以為這樣說很好笑,令我無從反駁很厲害似的,這種教學態度實在令我費解。
然後,當我想作文抒發一下感受時,有個訊息寄了過來:
“為怨恨寫文章,為愛寫文章,為知識寫文章都是我們的選擇。"
對,我為了甚麼寫文章了?抒發了一己之氣之後又如何了?
所以,原本想用一千多字作一篇白話文的師說,最後用幾句了事。
一來,我不想白費力氣和筆墨給一個無寫作價值的人或事身上;
二來,我找到我為甚麼要作文。
用怨恨來作文,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作文,苦的只是自己。
很多時候,一笑置之就好了。
—–
經過了一個紅日也沒有的三月,終於來到只上十天課的四月,感覺很好。
三月,是一個很艱辛的月份。
初中有統測,高中則天天都有統測。
面對一星期平均七個測驗的日子,我不由得在想:
人生的意義是甚麼?
我還記得,一個初中的同學曾經留個這樣的言:
我不覺得測驗默書很辛苦,只要考好試,上大學,找份工作,然後好好享受人生了。
讀書辛不辛苦,這個很主觀。
但當你好好享受人生的時候,你幾歲了?你的包伏有否多了?
讀書不是一切。書不是不讀,而是你因為甚麼來讀。
為了符合社會對你的期望?為了達到家人的期望?
還是你也不知道?
這陣子,我都花大量時間去行山,去看看這世界的美,去尋找生活的意義。
總算看到了,也找到了。
我們往往被規則限制了我們的人生,要一個怎樣的人生,都是由你選擇。
消失了的時間
在時間的巨輪下,我們消失的東西恆河沙數,我曾想過把它們一一捉住,卻無能為力。面對時間的消失我更是無奈亦不禁感歎。
古有蘇軾在念奴嬌感歎時間猶如長江流水一去不返,自嘲年華老去卻一事無成。今有本人自嘲如今才明白時間讓我身邊的温柔和愛日復不再。
時間不停流逝,我們身邊的事物都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改變,唯獨沒有改變的是父母親白髮的增長。爸媽從我們誕生的一開始,便把一生的愛,一生的時間奉獻給自己的子女。而他們腦中常記念的是子女,常懷念着的是子女,常關心的亦是子女。無論何時,何地,他們滿腦子都是我們。但他們為的只是我們的一聲爸媽和孩子們的健康快樂,留給自己的卻是花殘粉退的面容,卻是一身子的不適。
父母一生對子女奉獻無可間斷的愛,從我們呱呱墮地,牙牙學語至我們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他們便對我們關懷備至。可是「早歲已興風木歎,餘生永廢蓼我篇」。在我們不知不覺的時候,時間已像一位獨行俠般偷偷地從我們手縫之間偷走,而留下的只有父母蒼白的兩鬢。
可惜的是無論我們如何想時間退回父母親年輕的時候,我們只可感歎時間如流水似的,一去不復返。
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父母親一直因我們的誕生而感到不亦樂乎,但我們卻只會抱怨父母親的不足。是的,我們眾所周知親情是如此偉大的情感,亦知道親情一去不復返,但卻不自覺地忽略尊敬和孝順父母,盡子女之孝,讚頌父母親的愛!古聖先賢,無不勸孝。其實孝亦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父母子女間相互的情愛都是天生的,一切有情莫不皆然,但是為何我們卻在這煩囂的社會中忘記親情的存在,任由時間把對父母親的愛沖淡呢?
如今我看着父母親飽經風霜的臉上一道道被歲月刻磨的皺紋,我清楚知道在時間的巨輪下,我所消失的是時間,那能夠孝敬父母親的時間!
依稀還記得兒時的時侯,媽媽總愛跟我說着小紅帽,綠野仙蹤的故事來哄我入睡。一段段蘸上温馨和甜密的話語,悄悄地走進我那顆以夢來粉飾的心坎,教我在彷彷彿彿的酣睡中,仍禁不住流露滿溢的笑容。可是,四十年的歲月如夢一般消逝,浮現在如今淚光中的,是父母親們光白的頭髮與憔悴的容顏。
李大釗曾曰:「最珍貴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如果父母親的愛消失了,相信我們只會留下無比的内疚和後悔。只願我們所有人能盡早明白時間的重要,重拾父母親的情愛,在時間來不及逝去的時候,用自己的真心讚頌那自我們誕生時便擁有的父母,孝順他們吧!
中文學會徵文比賽1617
過年
奶奶煮的鹹湯圓,一口咬住,錦韌Q彈,平實簡單的口感,怎樣都不膩﹕
回鄉過年,這一口軟韌是必然要嚐的。年三十,奶奶趕在晨曦出現前已捋起衣袖,著手準備團圓宴。
經過挑選和處理的雞塊,入沸水急速燙滾。鮮嫩的白肉以薑蒜、醬油、鹽調味,去腥添香。醃過的雞塊放入水裡便是最基礎的湯底,以文火煲小半個小時。其間相繼加入乾蠔豉,自家打出來的魚餅塊,新鮮的生菜,瀝乾的瑤柱、蔥條。材料燉出的香氣四竄 ,饞得走過的人情不自禁停下腳步,再嗅一嗅。
接下來便是搓鹹湯圓的環節。
糯米粉糝入水,加入一未白鹽,白素素的,軟綿綿的米糰續漸成型,把米糰來回壓滾,壓出彈牙的口感,奶奶手法俐落,手感拿捏得非常準確。是時候了,捻起一小塊,輕輕搓揉,一顆白色小圓在手掌心,旋即又拋入大鍋裡翻滾。在空中劃出的弧度經過歲月的計算,那是不得作假的,每每精準得令人嘆為觀止。其中幾顆點上如胭脂的紅,化開成了粉色,討的是兆頭。團圓,團圓。有時候,忍不住問奶奶﹕「奶奶,每次都煮鹹湯圓,不會膩嗎?」奶奶思索了一會,半晌才答:「到了這把年紀,鹹湯圓是做厭了,唯有團團圓圓吃一口鹹湯圓,怎樣都不膩。」在手掌心來回滾動的,也是奶奶的期盼。
一顆顆鹹圓在湯面浮動,湯愈攪愈稠。一陣香氣漫延開去,那是屬於上一代人才有的風味。阿婆熬的不只是湯,也是人。他們比誰都明白,這一口是多麼的得來不易。只有熬過來的,才有機會站在灶台前。當熬進骨子裡了,便能把一生吃過的甜酸苦辣鹹都熬到湯裡。惟有嚐過一遍人生的人能夠熬出最撼動,最醇的湯。
舀出一碗,小心翼翼捧到自己的座位。通常大人一桌,小孩子一桌。而奶奶總是喜歡跟我們小的坐在一起。問她為甚麼。她會笑呵呵地答:「這兒位置好呀。」其實這位置沒多好,就對著大門,寒風時不時猛然吹過,冷得渾身顫抖。立刻勺取一小顆鹹圓,含在口裡,緩一緩寒意,便咀嚼幾口,滑入咽喉。
長大了,也明白奶奶的心思。這位置圍滿小孩,入眼的是兒孫滿堂的景象,偏頭便是一個個長大成才的孩子,談著最鼎盛時期的自己。三代同堂,吃著阿婆煮的鹹湯圓。難怪奶奶喜歡這位置。
奶奶為自己,為孩子,為孫兒,煮了大半生,最愛煮的還是鹹湯圓。
一碗見底了,奶奶笑瞇瞇地說:「夠不夠?鍋裡還多著呢!」
雞肉,入口腴潤,鹹湯圓,柔而不膩,湯,鮮美醇厚。
過年,就得是這味道。
余華《第七天》閱後感
死後的世界是怎樣的?各人有各自的想法,作者余華卻帶給我特別不一樣的感受。有人認為活著是上天給我們最大的恩賜,但我卻認為,若果生在作者筆下動盪的社會,受盡政府打壓,最後連自己是怎麼死的也不知道的話,我會選擇去「死無葬身之地」安身。
《第七天》是本諷刺意味極重的書,主角楊飛身患重病的父親因不想拖累兒子而默默離開了他,後來楊飛又因一場火災而死。這本書就是寫述楊飛在死後七天在另一個世界的所見所聞和尋父的經過。故事中,無良的政府不斷欺壓小市民所經營的微型商鋪,使人民生活困苦,有財勢的人都在忙著巴結政府部門,而小市民則是有苦無處訴,繼而引起民憤。作者在死後也遇見了許多帶著遺憾來到這個世界的人,他們當中有的整天都在哭泣,有的沉默不語,有的以笑容面對,他們每個人的經歷和人生都值得我們深思。然而,讀完這本書後,你會發現,鬼不可怕,人心—才是最可怕。
時勢造人,生活在這麼一個社會中,人的心也變得冷漠起來。鼠妹因和男朋友吵架而嚷著要輕生,她在網上公佈了自殺的消息,希望藉此引起男朋友的注意。可悲的並不是她的男朋友沒有來找她,而是其他網友的留言,網民們七嘴八舌地提議著自殺的方法,無論是叫她吃安眠藥死的,還是叫她從市政府大樓頂上跳下來的都有,就是沒有一個人阻止鼠妹自殺,一個也沒有。那些網民都是些「小人」,當有人打算自尋短見時,他們沒有打算勸阻她,反而教她該如何自殺,鍵盤的背後藏著的到底是多邪惡的麼鬼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孔子的這句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最讓我深恩的是鼠妹跳樓的章節,其實鼠妹不是真的想自尋短見,她只是意氣用事,以死相逼他的男朋友道歉。可是,當她想抓住警察的手時,卻腳下一滑⋯⋯一條正在青春的花朵中綻放的生命就此消失了。在另一方面,她後悔做了這個決定。可是,這世間沒有後悔藥,有時候可能是上天不如機會你回頭。以鼠妹和她男朋友為例,鼠妹的一步,便把二人陰陽相隔了。所以說,我們為何不能簡單地生活,非要一哭二鬧三上吊呢?做人還是心胸廣闊點好,那麼才能過上安樂的日子。
書中有個地方,叫「死無葬身之地」,也許你的第一個想法是認為那是一個陰森可怕的地方,但事實不是,倒是一個到處生機盎然而溫馨的地方,來這裡的人都是因爲沒有墓地而不能安息的靈魂,無論大家有沒有血緣關係,在那裏都是一家人,受著其他人的關懷和愛,在這裡生活是愉快的。
「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沒墓地的得到永生,你說哪個更好?」這是一個骨骼問楊飛的問題。楊飛回答他不知道。但若果我是楊飛,我會希望得到永生,留在死無葬身之地生活。不是因為我貪婪,想得到永遠的生命,而是我愛那個地方的純樸和人情味,那裡的人都很和善,不論你做什麼都真誠的祝福和支持你,所感受到的都是家人對你無形的愛,這絕對比那個離去的世界美滿多了,不是嗎?